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的食品安全治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5 12:47

  本文关键词: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的食品安全治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食品安全 信息不对称 博弈论 市场失灵 社会共治


【摘要】: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必需品,其安全性不仅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还影响着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食品安全事故一旦发生,社会各方将不得不把大量资源投入到问题的解决与补救中,导致巨大社会成本与福利损失。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现状显示出多发性、复杂性及故意性等特点,除技术复杂性造成的安全风险外,还涉及到企业投资决策、消费者购买决策与公共管理等诸多理论,兼具“技术支持”与“人力激励”双重属性,综合运用信息不对称、利益相关行为主体与博弈论等方法展开研究、并寻求治理对策是目前该领域研究的热点也是难点。从食品质量特性上看,食品安全兼具搜寻品、经验品与信任品三重特征。其中,经验品与信任品特征造成的供求之间信息不对称是影响市场及生产中食品安全供给效率的关键因素,这些不对称会给食品安全的市场交易供应与食品企业内部生产造成两种显著的不良后果:市场交易中供求之间关于食品安全的信息不对称降低市场交易中食品安全供应的配置效率和食品企业内部企业与生产员工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食品安全质量产出低效率。本文在对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其严重性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以食品安全治理研究为主线,结合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以经济主体微观分析视角,克服传统经济研究中注重产量而忽视质量的缺陷,将质量作为新的决策变量引入传统经济模型,采用“理性人”利润最大化和效用最大化原理,构建并求解“质量-价格-产量”同时均衡的一般模型,给出模型中最优产量与最优质量的求解原理,对经济活动中食品质量均衡形成全新认识。其次,基于“食品安全市场交易中信息不对称”与“食品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同时存在的事实,从“外部治理”与“内部治理”双重角度,形成基于“食品安全市场交易中信息不对称”与“食品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的食品安全治理综合框架,考察食品安全相关行为主体的行为特征及其对食品安全治理的影响,揭示与探讨食品安全治理关键在于如何克服信息不对称的经济学本质。然后,在以上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以“上海福喜过期肉事件”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其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分析事件的社会影响,从企业、消费者、政府监管及社会团体等社会各方面,对事件发生的原因与治理路径进行解析,“见一叶而知秋”,总结其对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治理的启示作用。最后,根据以上基于“食品安全市场交易中信息不对称”与“食品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的综合框架及案例研究的素材,进行食品安全治理对策研究,为政策的设计与制定提供理论支持,这将有助于分析各项政策措施的效率,对加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治理研究,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总之,本文充分协调食品安全中各方行为主体特征,并考虑到我国食品安全特殊国情,对我国食品安全治理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价值。同时,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研究的价值也许并不仅仅局限于这一问题本身,食品安全的一个关键特征是供求之间信息不对称,在较广泛层面,除了食品以外,药品、医疗服务及教育等产品也都具有类似的特征。本文的研究将可能为理解这些类似领域中的问题提供一些洞见。
【关键词】:食品安全 信息不对称 博弈论 市场失灵 社会共治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计量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03
【目录】:
  • 致谢6-7
  • 摘要7-9
  • Abstract9-16
  • 1 绪论16-28
  • 1.1 研究背景16-20
  • 1.2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20
  • 1.3 研究的意义20-22
  • 1.3.1 理论意义20-21
  • 1.3.2 现实意义21-22
  • 1.4 可行性分析22-24
  • 1.4.1 研究条件22-23
  • 1.4.2 研究已具备基础23-24
  • 1.5 技术路线图24-25
  • 1.6 研究方法25-26
  • 1.7 研究框架与章节安排26-27
  • 1.8 本文拟主要创新点27-28
  • 2 文献综述28-42
  • 2.1 食品安全概述28-30
  • 2.2 食品安全经济学研究30-31
  • 2.3 政府监管行为研究31-33
  • 2.4 企业行为研究33-35
  • 2.5 消费者行为研究35-37
  • 2.6 其他相关行为主体研究37-40
  • 2.7 对以上研究文献的评述40-42
  • 3 食品质量“技术支持”与“人力激励”双重属性42-48
  • 3.1 质量承载着“技术支持”和“人力激励”的双重属性42-44
  • 3.2 市场交易中的食品质量“委托 -代理”难题44-46
  • 3.3 生产过程中的食品质量“委托 -代理”难题46-48
  • 4“质量 -价格 -产量”同时均衡的一般模型48-55
  • 4.1 供给方质量投资决策原理48
  • 4.2 需求方质量购买决策原理48-49
  • 4.3 需求方质量预期机制49-50
  • 4.4 供求均衡原理及均衡求解50-51
  • 4.5 模型价值及其启示51-52
  • 4.6 食品安全治理相关主体责任定位52-53
  • 4.7 食品安全治理的总体原则及综合治理框架53-55
  • 5 基于“上海福喜过期肉事件”的案例分析55-64
  • 5.1 事件回顾56-58
  • 5.2 事件的影响58-59
  • 5.3 事件发生的原因59-60
  • 5.4 事件治理路径分析及给我们的启示60-64
  • 5.4.1 治理路径的分析60-62
  • 5.4.2 案例启示62-64
  • 6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食品安全内外部治理研究64-94
  • 6.1 本章概论64
  • 6.2 外部治理:克服市场交易中的食品安全供应失灵64-84
  • 6.2.1 市场交易中食品安全信息配置低效问题64-65
  • 6.2.2“收集、识别与发布信息”角色的功能主体65-66
  • 6.2.3 政府、媒体及标准化与第三方认证的作用原理66-68
  • 6.2.4 市场交易中食品安全质量信息流转网络图及治理路径68-70
  • 6.2.5 中性政府作用研究及对策建议70-71
  • 6.2.6 社会媒体作用研究及对策建议71-79
  • 6.2.7 标准化与第三方认证作用研究及对策建议79-84
  • 6.3 内部治理:克服食品企业内部质量产出低效84-91
  • 6.3.1 企业内生产员工质量激励治理84-89
  • 6.3.2 加强与完善食品企业标准化管理水平89-91
  • 6.4 两个进一步扩展与补充91-94
  • 6.4.1 第一个扩展与补充: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与消费者组织的作用91-92
  • 6.4.2 第二个扩展与补充:政府监管失灵及其对策建议92-94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94-96
  • 7.1 结论94
  • 7.2 研究总结94-95
  • 7.3 局限性与进一步研究方向95-96
  • 参考文献96-107
  • 附录A 基于动态博弈的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动力机制分析107-113
  • 附录B 代理人[u(x)=-e~(-rx)]确定性等价 (CE)的求解过程113-114
  • 作者简历114-11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我国将统一食品安全标准[J];计量与测试技术;2004年06期

2 平;保障食品安全需“七箭齐发”[J];南方农村;2004年05期

3 房庆,刘文,王菁;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现状与展望[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4年12期

4 汪志君,阚娟;对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考[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5年Z2期

5 ;欧日将大幅提高进口食品安全标准[J];中国食品学报;2005年04期

6 ;吴仪在与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代表座谈时强调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切实履行食品药品监管职责[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05年02期

7 程衍方 ,潘益杰;食品安全已引起民众食品消费的忧虑[J];小康;2005年02期

8 李正明;;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存在的若干问题与对策[J];上海食品药品监管情报研究;2005年04期

9 跃明;;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浮出水面[J];世界标准信息;2005年06期

10 宋振远;;三问中国食品安全标准[J];企业标准化;2006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秀芳;;由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思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2 安洁;杨锐;;山东省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规划与建设研究[A];2006-2007年度标准化学术研究论文集[C];2008年

3 刘冠军;;我国食品安全与食品安全标准体系[A];2006-2007年度标准化学术研究论文集[C];2008年

4 童涛;;以人为 本全面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安徽食品安全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刘自林;;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实践与思考[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安徽食品安全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程科;谢健;;健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创建食品最安全城市[A];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14年

7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A];农业标准化文件汇编[C];2005年

8 蒋士强;;有关食品安全问题当前的形势与应对[A];第三届科学仪器前沿技术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周绪宝;;10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原因剖析与对策刍议[A];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现代农业发展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欧朝法;;以人为本,关注食品质量安全——浅淡如何进一步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安徽食品安全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米立公 唐迎;澳大利亚如何制定食品安全标准[N];中国国门时报;2005年

2 米立公 唐 迎;澳大利亚重视食品安全标准[N];中国质量报;2005年

3 记者 马文生;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正式启动[N];中国国门时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胡立彪;让食品安全标准强大起来[N];中国质量报;2010年

5 何勇;安全标准不是食品安全的保证书[N];浙江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吴砾星;切实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建设[N];农民日报;2012年

7 杨于泽;食品安全标准:一种现代性困境[N];长江日报;2012年

8 山东省政协委员 姜国胜;食品安全标准层次不清[N];江淮时报;2012年

9 沈晓晨 记者 陈银江;吉林全面启动实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3年

10 ;着力推进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原;食品安全信任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2 臧立新;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白丽;基于食品安全的行业管制与企业行动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王华书;食品安全的经济分析与管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5 叶海燕;食品安全供求的成本收益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孟菲;食品安全的利益相关者行为分析及其规制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7 韩丹;食品安全与市民社会[D];吉林大学;2011年

8 何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建设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9 喇延真;清真饮食文化及其食品行业管理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何猛;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及监管体系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研;欧盟食品安全标准的法律分析[D];湘潭大学;2013年

2 王炳钧;食品监管渎职罪司法适用困境及对策[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王悦;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疑难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邓欣茹;云南食品安全监管效率评价模型及其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5 陈升麒;云南省区域食品安全监管水平综合评价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6 李洪芬;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与对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7 叶小宁;大部制改革后番禺区食品安全监管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8 谢黎明;食品安全软强制责任保险模式探究[D];辽宁大学;2015年

9 罗敏辉;新公共管理视域下中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10 初晓;W市食品安全监管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980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7980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9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