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源热泵水箱温度的解析解及其实验验证
本文选题:解析解模型 切入点:线圈模型 出处:《太阳能学报》2016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针对双螺旋或多螺旋换热器的非稳态传热问题,提出一种获得换热器水箱温度分布的解析解模型。该模型将水箱传热问题简化为基于线圈模型的有限大空间内的二维绝热边界传热问题。采用虚拟热源法和热源温度场叠加法,推导出有限长线圈热源在有限大绝热空间内进行非稳态导热的水箱温度场解析解表达通式。以直热式空气源热泵热水器为例,在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对蓄热水箱的非稳态温度场进行实验测量,实验结果与理论解析解模型获得的计算结果一致,从而验证解析解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该文提出的螺旋换热器水箱导热解析解模型为研究该问题提供一种快捷而有效的分析方法。
[Abstract]:In view of the unsteady heat transfer problem of double-helical or multi-helical heat exchangers, An analytical solution model for obtaining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the heat exchanger tank is presented, in which the heat transfer problem of the water tank is reduced to a two-dimensional adiabatic boundary heat transfer problem in a finite space based on the coil model. The virtual heat source method and the superposition method of the heat source temperature field are used. An analytical expression of the temperature field of a water tank in which a finite length coil heat source carries out unsteady heat conduction in a finite adiabatic space is derived. Taking a direct-heating air-source heat pump water heater as an example, under different ambient temperature conditions, The unsteady temperature field of the regenerative tank is measured experimentall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in agreement with the calculated results obtained by the theoretical analytical solution model. In order to verify the reliability and accuracy of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model,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model of the helical heat exchanger tank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which provides a fast and effective analytical method for the study of the problem.
【作者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J08B07-1)
【分类号】:TU8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邱步;张小松;;具有内部热源的储热水箱混合过程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3年10期
2 李新;方亮;赵强;方肇洪;;螺旋埋管地热换热器的线圈热源模型及其解析解[J];热能动力工程;2011年04期
3 韩延民;王如竹;代彦军;姚春妮;熊安华;;卧式热分区太阳能水箱内的贮热性能分析及试验研究[J];太阳能学报;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崇愿;张华;王子龙;;一种带有新型分水器的储热水箱分层特性的实验研究[J];制冷学报;2016年04期
2 黄光勤;卢军;杨小凤;;桩基螺旋埋管换热器的三维数值传热模型[J];太阳能学报;2016年06期
3 王子龙;张华;王崇愿;严倩雯;;新型进水结构对太阳能分层水箱热特性影响的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2016年05期
4 孟锋;安青松;郭孝峰;赵军;邓帅;赵栋;;蓄热过程强化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6年05期
5 王崇愿;王子龙;张华;车敏;;进水流量对新型储热水箱分层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J];化工进展;2016年02期
6 於一明;刘干斌;蒋蓓;;基于非等温管道流动的浅层地热泵有限元分析[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7 黄光勤;卢军;杨小凤;;忽略回填料与岩土热物性差异对桩基埋管换热计算的影响[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5年02期
8 黄光勤;卢军;杨小凤;;设计参数对螺旋埋管换热能力的影响[J];建筑科学;2015年02期
9 廖承菌;王进福;杨雯;何家超;冷天玖;杨培志;;新型贮热水箱的热性能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4年12期
10 王晓莹;王琪;于淼;;温度分层式太阳能蓄热水箱模拟分析与试验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4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俊红;张文克;方肇洪;;桩埋螺旋管式地热换热器的传热模型[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2 石磊;张方方;林芸;李新;方肇洪;;桩基螺旋埋管换热器的二维温度场分析[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3 芦潮;朱敦智;;盘管式与容积式储热水箱供水实验研究[J];太阳能学报;2008年05期
4 韩延民;王如竹;代彦军;姚春妮;熊安华;;卧式热分区太阳能水箱内的贮热性能分析及试验研究[J];太阳能学报;2008年03期
5 梁传栋;曲桂春;;预制桩与灌注桩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20期
6 赵军;王华军;;密集型桩埋换热器管群周围土壤换热特性的数值模拟[J];暖通空调;2006年02期
7 刘明侯,T.L.Chan,陈义良;浮力对混合对流流动及换热特性的影响[J];力学学报;2004年03期
8 胡延东,何雅玲,王秋旺,陶文铨,陈钟颀;脉管制冷机内自然对流影响的数值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9 方贵银;空调水蓄冷温度分层动态特性研究[J];太阳能学报;1999年03期
10 赵国昌,过增元,胡桅林;混合对流的流动与传热特性[J];科学通报;199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登泰;磨耗形轮轨弹塑性静力接触的解析解[J];铁道学报;1988年02期
2 崔济亚;改进的变比热正冲波解析解[J];推进技术;1992年06期
3 郑建军,樊承谋;一类变截面压杆稳定计算的解析解[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93年04期
4 蔡睿贤;;热力机械基本方程的严格解析解[J];机械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5 蔡睿贤,朱永波;关于完全气体无粘可压流动的解析解[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8年04期
6 黄军旗,,刘慈群;双重介质示踪剂径向输运问题的一组新解析解[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1996年03期
7 蔡坤宝,俞集辉,杨瑞芳;一个粘弹性动力学的解析解[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8 陈永强,姚振汉,郑小平;非均匀脆性材料本构关系统计解析解[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11期
9 张宗峰;陈雷;巴振宁;;土与结构相互作用解析解的研究现状[J];低温建筑技术;2006年04期
10 贾学敏,李昭银;开口柱壳结构解析解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驰;黄颖;邱贞祥;杨森;李竞远;剧锦三;;冲击杆件纵向动力响应的弹性解析解[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2 陶震;倪明玖;;矩形槽道热电磁流体流动解析解[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3 李竞远;王华;剧锦三;;动力荷载下弹性拱的平衡方程及解析解[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4 吕念春;程云虹;程靳;;Ⅲ型动态裂纹表面受不同载荷作用下的解析解[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8年
5 吕念春;程云虹;王云涛;程靳;;不同载荷作用下的Ⅲ型动态裂纹的解析解[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9年
6 吕念春;程云虹;王云涛;程靳;;不同载荷作用下的Ⅰ型动态裂纹的解析解[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0年
7 巨锁基;黄晓明;;非完全约束条件下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温度应力的解析解[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下册)[C];2005年
8 张田忠;;基于分子力学模型的单壁碳纳米管力学性能解析解[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9 郭俊宏;卢子兴;;无限大板中椭圆孔边快速传播裂纹的解析解[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傅向荣;赵东;蒋东英;王宏志;赵阳;田歌;张浩;;楔形板的解析解及其数值解答探讨[A];北京力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苟晨华;能源利用问题的代数显式解析解[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翠华;耦合反应扩散系统的解析解[D];西南大学;2016年
2 丁玉龙;水波越过变水深轴对称理想窝坑阵列的解析模拟[D];广西民族大学;2016年
3 李元媛;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及管理学方面的代数显式解析解[D];西北大学;2009年
4 罗炯兴;线性长波越过水下理想防波堤反射效应的准确解析解和逼近解析解[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5 陈延德;液压胀形轧辊残余应力的解析解[D];燕山大学;2008年
6 刘转玲;mBBM方程和Mkdv方程的新解析解[D];兰州大学;2012年
7 杜红梅;带有微扰动的Schr(?)dinger方程的解析解和数值解的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彦帅;半圆弧凸起地形对平面P波的散射解析解[D];天津大学;2004年
9 王秋月;具有理想和非理想底床矩形港湾纵向振荡的解析模拟及理论分析[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10 翟西媛;任意频率水波与三维轴对称地形或结构物相互作用的解析模拟[D];广西民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802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580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