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胶济铁路沿线传统民居空间构成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9 06:46

  本文选题:传统民居 切入点:院落空间 出处:《清华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山东因居太行山以东而得名,简称“鲁”,其历史悠久,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山东民居浓缩了时代特征,展现了山东古老的历史文化底蕴。从内地到沿海,从平原到山区,各地建筑形式及空间构成呈现多样化特征。现有的山东民居资料都是对建筑形式或是空间布局进行宏观研究,但缺乏数据性的相关资料,而且缺乏对普通乡镇民居的研究及数据。本论文以胶济铁路沿线为研究区域,努力从从历史文化、区域环境、时间轴线等方面寻找山东传统民居空间构成的特点,力图通过实地测绘及调研,了解并记录山东民居从内地到沿海不同地区的民居空间布局的第一手资料,也想通过撰写本次论文,了解不同地区,不同阶级的人们的物质及精神需求。通过撰写本论文,详细调研从山东内腹济南到沿海青岛地区五个大的行政区域内的传统民居,调研民居30余户,最终绘制详实平面图20余户。本次民居调研从区域讲涵盖了城市中心老城区民居,边远山区民居,乡镇普通民居三大类;从时间轴线分明末清初民居、清末民初民居、解放前民居、50-60年代民居、80-90年代民居五大类;从功能上涵盖了单纯居住性民居和商住两用型民居两大类。与本论文相关的工程实例为仿古商住两用建筑群,本论文调研的传统民居详实资料及空间布局研究,为本次工程实例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本次实例工程设计刚好结合当地历史文化名城青州市以古城古街游的推广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旅游经济发展。
[Abstract]:Shandong has a long history and is the source of Chinese culture and one of the important birthplaces of the Chinese nation. It shows the ancien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etails of Shandong. From the interior to the coast, from the plain to the mountainous areas, the architectural forms and spatial composition of various places present diverse characteristics. The existing information of Shandong folk houses is a macro study on the architectural form or spatial layout. However, there is a lack of relevant data, and lack of research and data on residential houses in ordinary villages and towns. This paper takes the Jiaoji Railway as the research area, and tries to start from the historical, cultural, regional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ace structure of Shandong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buildings from the axis of time and other aspects, and try to understand and record the first-hand information of the space layout of Shandong folk houses from the inland to different coastal areas by surveying and investigating on the spot, By writing this paper, I also want to understand the material and spiritual needs of people from different regions and different classes. By writing this paper, I would like to investigate and investigate in detail the traditional houses in five large administrative areas from Jinan in the inner abdomen of Shandong to Qingdao along the coast. More than 30 household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and more than 20 households have finally drawn detailed plans. This residential survey covers three major categories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the old urban areas in the city center, in remote mountainous areas and in villages and towns. The residential buildings are divided into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 from the axis of time.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there were five categories of residential houses before liberation, namely, residential houses in the 50-60 's and residential houses in the 80-90 's, which functionally covered two categories: simple residential houses and commercial and residential dual purpose houses. The engineering examples related to this paper are similar ancient commercial and residential dual purpose buildings. The detailed data and spatial layout of the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provide a powerful support for this project. The example engineering design just combines with the loc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of Qingzhou City to promote the ancient city of ancient street tour project.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tourism economy.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24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涵,陈涛;“基本建筑”理性思维之美[J];室内设计与装修;2002年09期

2 曹凌燕;俄罗斯建筑印象[J];上海艺术家;2005年04期

3 顾蓓蓓;西安风格建筑及其理论[J];北京规划建设;2005年06期

4 崔彤;;还原的建筑[J];建筑创作;2006年03期

5 熊靓;;徐卫国与非线性建筑[J];中国科技财富;2006年11期

6 ;《建筑创作构思解析——变异·循环》[J];重庆建筑;2007年02期

7 彭蓉;;管窥建筑与雕塑的融合[J];安徽建筑;2007年04期

8 ;有关建筑方面的知识[J];商品与质量;2009年S7期

9 翁智伟;;复杂建筑形态的当代探索及思考[J];建筑与文化;2011年06期

10 ;试谈建筑形态的构成[J];工业建筑;198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孝祥;;近代岭南侨乡建筑的审美文化特征[A];2002年海峡两岸传统民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2年

2 华晓宁;;建筑与景观的形态整合:新的策略[A];2005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土木建筑学科)论文集[C];2005年

3 韩杰;吕健梅;;技术与艺术的深层融合——试论当代建筑形态的科技特征[A];创新沈阳文集(D)[C];2009年

4 张妍豪;孟欣;;走向自然的建筑发展趋势[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3卷)[C];2010年

5 唐孝祥;;近代岭南侨乡建筑的审美文化特征[A];中国民族建筑论文集[C];2001年

6 罗德启;;建筑·环境·文化·科技——综述《花溪迎宾馆》工程设计的个性与特色[A];贵州省科学技术优秀学术论文集(2004年度)[C];2004年

7 刘涛;;新而徽与徽而新的建筑形式探讨——两个不同环境中的游客服务中心设计构思[A];中国徽派建筑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谢华;;城区传统建筑的创新语意[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9 胡斌;陈蔚;熊海龙;;四川洛带客家传统聚落建筑与文化研究[A];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学术年会暨第二届民族建筑(文物)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会议文件[C];2008年

10 费志宏;;无言的教化者——中国传统建筑的伦理功能解读[A];第三届中华传统建筑文化与古建筑工艺技术学术研讨会暨西安曲江建筑文化传承经典案例推介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邱莎;建筑之道是“有”与“无”的辩证法[N];中华建筑报;2011年

2 ;静止的建筑,流淌的文明[N];解放日报;2012年

3 王麦玲;建筑无语 凝住历史脚步[N];中国信息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许跃彬邋实习生 张思佳;各派建筑加速省会“大变样”[N];石家庄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屈菡;追求现代建筑的“文化韵味”[N];中国文化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朱以师;建筑永远是时代妥协的产物[N];中国房地产报;2009年

7 李菊香;乡镇建筑形态应遵循六大原则[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0年

8 马生泓;对话KOW[N];中华建筑报;2008年

9 程思远;建筑与政治的和解?[N];中华建筑报;2011年

10 ;艺术家眼中的建筑[N];中华建筑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杨涛;建筑形态演进的科技动因[D];天津大学;2012年

2 高峰;当代西方建筑形态数字化设计的方法与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3 张向宁;当代复杂性建筑形态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李洁;多维视野下的世博会建筑表达[D];同济大学;2008年

5 李鸽;当代西方先锋主义建筑形态的审美表达[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碧娥;福建莆仙戏台建筑的装饰艺术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向阳;榆林市党员干部培训中心黄土地貌规划及生土建筑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3 庄昭奎;豫北平原地区传统民居营造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4 李关笑魁;基于多维视角的“非常规对称”建筑形态布局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5 郭倩;北京胡同四合院建筑解析研究及未来延续的探讨[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6 曾琳雯;重庆地区大中型百货商场中庭空间自然通风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7 高婵;冀南地区传统合院式民居空间形态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8 靳维;建构视野下的建筑形态轻盈化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9 陈硕;当代寒地建筑形态地景化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10 王雷;现代地域建筑形态抽象设计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800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6800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4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