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投加不同碱性药剂对管网铁释放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4-22 06:09

  本文选题:水源切换 + 碱度 ; 参考:《环境科学研究》2015年01期


【摘要】:针对不同水源切换可能使管网铁释放增加而引起黄水的问题,搭建了管网模拟中试系统,比较了投加3种不同碱性药剂对管网铁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投加NaHCO3调节进水碱度,当进水碱度为94~251 mg/L(以CaCO3计)时,增加进水碱度能够有效抑制管网系统的铁释放,并且出水中ρ(TFe)(TFe为总铁)达到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30 mg/L).2p H为7.83~9.01时,采用投加NaOH调节进水p H对管网铁释放无明显抑制作用甚至有所促进;而投加Ca(OH)2调节进水pH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管网铁释放,但抑制效果有限,不能保证出水中ρ(TFe)达标.3当进水中ρ(SO42-)较低时,试验后期停止投加Na HCO3或Ca(OH)2后,管网系统铁释放能够维持在较低水平;但当进水中ρ(SO42-)较高时,停止投加Na HCO3或Ca(OH)2后,管网铁的释放又会明显升高.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yellow water caused by the increase of iron release from different water sources, a pilot system is set up to simulate the effect of 3 different basic agents on the release of iron in pipe network.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adding NaHCO3 to adjust the alkalinity of the water inlet, when the alkalinity of the influent is 94~251 mg/L (CaCO3), it is effective to increase the alkalinity of the influent. When the iron release of the pipe network system is suppressed, and the TFe (TFe is total iron) in the effluent reaches GB 5749 to 2006< drinking water sanitary standard > (30 mg/L).2p H as 7.83~9.01, the addition NaOH regulation of the influent P H has no obvious inhibition effect on the release of iron in the pipe network, while adding Ca (2) to adjust the influent can be suppressed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iron release of the pipe network is limited, but the inhibition effect is limited, and the release of the iron in the pipe network can not be guaranteed at a lower P (TFe) standard.3 when the P (SO42-) is low in the influent. After the addition of Na HCO3 or Ca (OH) 2 in the later stage of the test, the iron release of the pipe network system can be maintained at a lower level, but the release of the iron in the pipe network will be obvious after the addition of the Na HCO3 or Ca (OH) 2 in the influent. Rise.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饮用水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基金】: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7404-0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8450,51378493)
【分类号】:TU99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宝友;李涛;顾军农;胡学香;李嘉铭;王东升;;北方某市水源更换过程中管网黄水产生机制的探讨[J];供水技术;2010年04期

2 张晓健;牛璋彬;;给水管网中铁稳定性问题及其研究进展[J];中国给水排水;2006年02期

3 米子龙;张晓健;陈超;陆品品;汪隽;顾军农;;硫酸根和碱度变化对管网铁释放的影响[J];中国给水排水;2012年01期

4 米子龙;张晓健;王洋;陈超;顾军农;;调节pH值和碱度对给水管网铁释放的控制作用[J];中国给水排水;2012年13期

5 石宝友;鲁智礼;徐硕;杨帆;孙慧芳;顾军农;曹楠;王东升;;丹江口水源对北方某市管网铁释放影响的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3年11期

6 孙慧芳;石宝友;吴永丽;顾军农;李玉仙;王东升;;硫酸根、溶解氧和余氯对管垢铁释放的影响[J];中国给水排水;2013年22期

7 牛璋彬;王洋;张晓健;陈超;王生辉;;给水管网中铁释放现象的影响因素研究[J];环境科学;2007年10期

8 刘文君,吴红伟,张淑琪,王占生,樊康平,张弥;某市饮用水水质生物稳定性研究[J];环境科学;1999年02期

9 鲁智礼;徐硕;石宝友;顾军农;杨帆;孙慧芳;曹楠;王东升;;水源切换对管网铁释放影响的中试模拟研究[J];给水排水;2013年05期

10 吴永丽;石宝友;孙慧芳;张枝焕;顾军农;王东升;;水中硫酸根及溶解氧质量浓度变化对管垢金属元素释放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3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宇航;陆晓中;胡翔;赵明;孙晓民;;污水处理用高发泡E/VAC悬浮填料的研制与应用[J];工程塑料应用;2005年11期

2 蒯圣龙;尹程;;厌氧-复合人工湿地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3 杨代金;张穗;王玉军;温广月;;一株氨氮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的初步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3期

4 詹婧;孙庆业;石先阳;;好氧颗粒污泥吸附孔雀绿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5 石先阳;凌晨慧;鲍婷;谢继峰;周芬;盛雅琪;;Cu~(2+)与解偶联剂协同作用污泥减量化[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6 孙力;荧光法与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a的对比试验[J];安徽化工;2003年05期

7 汪海波;EDTA滴定法测定水中钙镁总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J];安徽化工;2005年04期

8 郭小慧,孙静月,赵中一;人工神经网络光度法同时测定水中Fe(II)、Fe(III)[J];安徽化工;2005年06期

9 陈林;涂春贤;张国珍;宋小山;;Fenton试剂氧化处理TNT废水的试验研究[J];安徽化工;2006年03期

10 黄仙花;方谨继;;影响总氰化物测定结果的因素[J];安徽化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琳;孙国鼐;;Multi N/C 2100S总有机碳水质分析仪校准方法的建立[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2 王惠娥;孙继林;颜事龙;张学才;;用白腐真菌-泥炭净化处理DDNP废水的研究[A];全国危险物质与安全应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1年

3 邓春华;李方;李俊;奚旦立;;膜生物反应器的脱氮性能[A];第二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5年

4 薛莉娉;张显球;杜明霞;;纳滤处理含镍、铜和锌废水的试验研究[A];膜分离技术在石油和化工行业中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刘志阳;赵英;顾平;;采用MPE延缓MBR工艺中膜污染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胡锦英;张阳;王浩然;韩璐;易小祺;;纳滤膜在饮用水生产中的应用[A];2010年膜法市政水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陈桂娥;李啸寰;许振良;;MBR处理偶氮染料废水的启动特性研究[A];2010年膜法市政水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黄龙;韩春元;田娟;刘杰;;不同处理能力人工湿地净化效果的比较[A];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二0一一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刘茹;索虎勤;李明;席凤霞;何化平;;三门峡城市供水安全现状分析及评价[A];第三届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交流研讨会专刊[C];2011年

10 张旭;赵玉华;常启雷;于海华;;钠型沸石对氨氮的吸附性能研究[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曦;淀山湖氮磷营养物与浮游藻类增长相互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绍根;城市污水生物絮凝吸附工艺的特性及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王宏;毛竹林生态型模式施肥应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胡安辉;高效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富集培养物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席永清;离心式微流控法快速分析环境污染物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6 黄伟英;铁矿石催化过氧化氢—过硫酸钠去除地下水中三氯乙烯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耿pび,

本文编号:17859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7859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5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