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高举架立式圆筒型储液容器基础隔震有限元数值仿真分析

发布时间:2018-06-15 20:04

  本文选题:高举架 + 立式圆筒型储罐 ; 参考:《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6年05期


【摘要】:为了减轻强震对高举架立式圆筒型储液容器产生的破坏,采用基础隔震措施,对其地震动响应进行研究。基于ADINA有限元软件,罐壁、流体、支承及隔震层选取合适单元建立有限元模型。研究在不同阻尼比、不同隔震周期、不同地震动输入和不同储液高度等参数影响下高举架立式圆筒型储液容器的地震响应。结果表明:隔震周期越长减震率越大,但隔震层阻尼比对减震率影响不大;基础隔震高举架立式圆筒型储液容器的减震效应受地震波频谱特性影响较大;随着储液高度的增加,基础隔震减震率并无明显变化,均有较好的减震效果。基础隔震措施可优化支承结构设计,降低设防烈度,缩小截面尺寸,降低工程造价;基础隔震措施能有效控制支承的竖向反力,且不会产生上拔力,对支承倾覆无影响,可以优化基础设计。建议高举架立式圆筒型储液容器隔震设计时需综合多参数影响,选取最佳隔震设计方案。
[Abstract]:In order to reduce the damage caused by strong earthquake to the vertical cylindrical liquid storage vessel of the high lift frame, the ground motion response was studied by the method of foundation isolation.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Adina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tank wall, fluid, support and isolation layer. Under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damping ratio, different isolation period, different input of ground motion and different height of liquid storage,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vertical cylindrical liquid storage vessel with high lift frame i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nger the isolation period, the greater the damping rate, but the damping ratio of isolation layer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damping rate, and the damping effect of vertical cylindrical liquid storage container with base isolation hoist is greatly affected by the frequency spectrum characteristics of seismic wave, 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storage height, The base isolation rate has no obvious change and has better effect. The base isolation measures can optimize the design of the supporting structure, reduce the fortification intensity, reduce the cross section size, and reduce the engineering cost, and the foundation isolation measures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vertical reaction force of the support, and will not produce the upward pull force, which has no effect on the overturn of the support. Basic design can be optimize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optimum design scheme for isolation of vertical cylindrical liquid storage vessels should be selected by synthesizing the effects of multiple parameters.
【作者单位】: 东北石油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大连民族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中央财政拨款自主科研基金项目(DC201502040403)~~
【分类号】:TU35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玉华,施卫星,吕西林,冯德民;基础隔震房屋模型振动台对比试验与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

2 倪国葳;张玉敏;赵亚敏;;建筑结构基础隔震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年03期

3 罗登贵;雷静雅;周祥瑞;付李宁;徐家云;;相邻结构基础隔震和层间减震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8年06期

4 曾奔;周福霖;黄东阳;;土-结构相互作用下考虑平摆耦合的基础隔震体系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5 祁皑;林于东;;将基础隔震新技术纳入本科教学过程的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9年01期

6 刘光亮;陆铁坚;奉鹏;;框架-核心筒结构基础隔震性能分析与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09年30期

7 宋玉旺;;房屋基础隔震技术应用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1年19期

8 李志林;;房屋基础隔震技术应用分析[J];企业导报;2012年14期

9 傅育安;基础隔震工程概述[J];工业建筑;1987年12期

10 傅育安;;基础隔震工程的回顾与展望[J];工程抗震;198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邸元;袁明武;肖建庄;;多层结构基础隔震动力反应分析的简化[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1996年

2 张立峰;王忠海;康艳博;姚秋来;肖伟;;震区框架结构基础隔震分析[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3 王忠海;张立峰;康艳博;姚秋来;肖伟;;凉山州邮电局某住宅的基础隔震改造[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4 黄襄云;;自动复位基础隔震机构的动力分析[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7年

5 施卫星;吴广荣;;组合支座基础隔震砌体房屋设计探讨[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1999年

6 王建强;丁永刚;李大望;;摩擦摆基础隔震上部偏心结构地震反应分析[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叶昆;李黎;朱宏平;符蓉;;近断层脉冲型地震作用下基础隔震建筑结构最大位移反应研究[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雷静雅;罗登贵;;多层建筑基础隔震的减震效果分析[A];新世纪观测技术发展及防震减灾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周中一;曹万林;王卿;董宏英;张建伟;;农村基础隔震砌体结构房屋振动台试验[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10 栗增欣;董煜;;框架结构基础隔震分析[A];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宇;双向地震作用立式储罐基础隔震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2 胡紫东;考虑支座相关性的基础隔震结构地震响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李延涛;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基础隔震与结构控制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青松;基础隔震异形柱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抗震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季菲菲;基础隔震结构位移的扭转放大效应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3 张瑞君;基础隔震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4 郑威;不同高宽比基础隔震结构地震响应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5 陆健伟;蚌埠博物馆组合结构动力性能与基础隔震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6 王继红;基础隔震结构非线性动力特性分析[D];苏州科技学院;2008年

7 张志亮;一维周期性复合基础隔震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8 李林;基于动力测试的无填充墙基础隔震框架结构动力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9 王哲;基础隔震偏心建筑的平—扭耦联地震反应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10 赵安兴;椭球体滚动基础隔震的可行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234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0234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4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