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沿海近岸城市空间建设评析
本文选题:沿海近岸 + 空间建设 ; 参考:《现代城市研究》2015年08期
【摘要】:沿海近岸地区作为海洋经济的主要空间载体,已显现出巨大的开发强度。本文以此为背景,通过实证研究,梳理青岛近岸空间建设、规划动态、法规体系和管理情况的特点,指出其存在的空间蔓延、规划失灵、环境威胁、法规待修订与管理部门角色错位等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滨海空间建设的法律、管理、经济三大制度基础与信息、技术与专项研究三大平台保障的空间机制建议,以此希望为我国滨海空间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Abstract]:As the main space carrier of marine economy, coastal area has shown great development intensity. Based on this background, this paper comb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Qingdao inshore space construction, planning dynamics, legal system and management, and points out the spatial spread, planning failure and environmental threat.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to be revised and the role of the management department to be misplaced, and the space mechanism proposals for the three major legal, management and economic system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pecial research plat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oastal space are put forward. In this way, the author hopes to provide experi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oastal space in China.
【作者单位】: 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青岛市规划设计评审中心;
【基金】:青岛市双百调研工程重点招标项目(A2012-144)资助
【分类号】:TU984.1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赵鹏军,张奋;城市用地功能置换中的公共空间设计——旧金山滨水区公共空间设计的成败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5年02期
2 王建国,吕志鹏;世界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J];城市规划;2001年07期
3 杨一帆;;中国城市在发展转型期推进滨水区建设的价值与意义[J];国际城市规划;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喻敏;吕月娟;罗谦;;城市中心城区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分析——以都江堰市中心城区滨水空间景观设计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2期
2 钟岚;;我国城市湖泊风景区发展状况及规划设想[J];安徽建筑;2010年01期
3 钱锦;;“三江六岸”沿江景观带对金华城市品位定位作用的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1期
4 南楠;郁琢;卢笛野;;城市滨水地区开发策略的研究——以徐州主城区滨水地区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23期
5 杨亭;杨庆媛;张安明;;从使用者观点评价都市河岸空间规划——以重庆市南滨路三期工程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6期
6 詹美旭;葛幼松;;莫愁湖滨水景观变迁影响因素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5期
7 李世杰;;黄河风情线景观旅游功能空间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4期
8 李淑玲;周琼;;中小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9 吴媛媛;;基于游客视角的无锡市水上旅游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10 郑燕宁;江芳;;基于城市滨水区景观意象的滨水场所设计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磊;蔡克光;;从“逐水而居”到“一江两岸”——对滨江城市不同发展阶段分析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袁奇峰;徐辰;;广州滨江东滨水空间的城市公共性分析与评价[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聂慧民;李栋峰;;突出运河景观特色 争创国家园林城市[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4 薛丹;;城市湖泊型风景区的开发与居民休闲活动——以“北方百湖之城”大庆为例[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5 向超伟;;城市滨水风光带规划理念与设计方法探讨——结合邵阳市资江两岸滨水景观规划研究与实践[A];规划引领下的新型城市化研究——2009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9年
6 顾仕珲;龚迪嘉;;从“滨水区”到“水社区”的公私合作与多样性塑造[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朱琳yN;;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控制因素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孟繁林;武云飞;;中国海鱼一新纪录[A];中国海洋湖沼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朱元鼎教授诞辰110周年庆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黄磊;;北部湾热带气旋和渤海冷空气增减水实例分析[A];气象海洋环境与船舶航行安全论文集[C];2010年
10 卢培云;;基于城市复兴的滨水区改造对策探讨——以沈阳市百里运河改造为例[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庄佩君;全球海运物流网络中的港口城市—区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在峰;海州湾海洋特别保护区生态恢复适宜性评估[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超;滨海城市可持续性旅游规划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王永红;长江河口涨潮槽的形成机理与动力沉积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田伟君;河流微污染水体的直接生物强化净化机理与试验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6 陈南江;滨水度假区旅游规划创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彭重华;长株潭(CZT)城市绿地系统景观生态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年
8 焦胜;基于复杂性理论的城市生态规划研究的理论与方法[D];湖南大学;2005年
9 杨凯;平原河网地区水系结构特征及城市化响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余兴光;海洋城市滨水环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护与区域开发协调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亚琦;自然与人本视角下对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姗姗;济南滨水绿化现状与植物景观调查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于德才;庄河市建设北黄海地区中心城市发展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益明;株洲旧城滨水区改造更新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5 徐赫;基于CVM与TCM的城市滨水空间游憩价值评估对比[D];浙江大学;2011年
6 陈武昌;城市滨湖游憩空间形态解析与构建[D];南昌大学;2010年
7 黎文勤;城市滨水空间及其环境的美学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8 完松;当涂县护城河滨水区的更新改造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9 许骅;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章益飞;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鹏军,张奋;城市用地功能置换中的公共空间设计——旧金山滨水区公共空间设计的成败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5年02期
2 王建国,吕志鹏;世界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J];城市规划;2001年07期
3 张水清,杜德斌;上海中心城区的职能转移与城市空间整合[J];城市规划;2001年12期
4 黄翼;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要素[J];城市规划;2002年10期
5 干哲新;浅谈水滨开发的几个问题[J];城市规划;1998年02期
6 于涛方,顾朝林,涂英时;新时期的城市和城市竞争力[J];城市规划汇刊;2001年04期
7 王玲,王伟强;城市公共空间的公共经济学分析[J];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01期
8 John Friedmann,李泳;规划全球城市:内生式发展模式[J];城市规划汇刊;2004年04期
9 杨馥,曾光明,焦胜,刘鸿亮;城市滨水区的生态恢复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年04期
10 胡纹,尚革;创造建筑学、规划学、园林学交融的城市公共空间——兼议重庆21世纪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J];规划师;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袁医娜;谢立辉;;浅析湖南城市边缘区新农村居住空间建设——以长沙为例[J];中外建筑;2010年07期
2 刘琪;;节约能源、高效治理的城市宜居空间建设[J];上海城市管理;2013年05期
3 陈小军;王静;刘抚英;;开放共享、活力人文,城市湾区空间建设控制要点探索——以香港维多利亚海湾空间规划研究为例[J];华中建筑;2013年01期
4 向乔玉;吕斌;;产城融合背景下产业园区模块空间建设体系规划引导[J];规划师;2014年06期
5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龙;叶昌东;张媛媛;;城市高密度发展背景下的低碳空间建设策略[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绿色生态与低碳规划)[C];2013年
2 陈智乾;闾海;;小城镇的防灾空间建设现状及策略探讨——以江苏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C];2012年
3 杨建敏;马晓萱;谢爱华;郭珊;;天津滨海新区新农村村庄空间建设模式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邓辉林;地下空间建设要经得住时间考验[N];深圳特区报;2013年
2 记者 白麟;重庆空间建设不能各自为政[N];重庆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瑞杰;中小学教师网络空间建设实践及推进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054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105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