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城市空间重构的微观正义隐忧——基于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批判性反思

发布时间:2018-09-16 21:25
【摘要】:由市场经济主导的现代化进程,使我国传统的城市结构发生剧烈重组。凭借金融体系的运转和资本的地缘性流通,一方面,城市的空间格局将发生由"行政中心/厂区/住宅区"到"金融中心/商业区/社区"的嬗变;另一方面,因人口流动和城区扩建而日趋复杂化的城乡关系,又必然扰动之前处于恒定状态的城市生活。这就使城市发展处在危机的边缘:与商业区的繁荣相伴随的国有厂区的没落,造成了区域性犯罪激增;强制性的城乡改造对市民与农民原先空间身份的混淆,加剧了之前的城乡矛盾;城市人口的不均衡分布与阶层壁垒的固化,阻碍了公民权利与政府行政的有效沟通。它们都是城市化过程中,因地缘性不均衡发展而在微观层面引发社会正义失范的结果。因此,城市空间的合理重构,要求消除资本流动带来的空间发展不均衡性,恢复且重塑业已消退的城市正义内涵。
[Abstract]: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 led by the market economy makes the traditional urban structure of our country undergo drastic reorganization.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and the geographical circulation of capital, on the one hand, the spatial pattern of cities will evolve from "administrative centre / factory / residential" to "financial centre / commercial district / community"; on the other hand, The urban-rural relationship, which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mplicated by population flow and urban expansion, inevitably disturbs the urban life which was in a constant state before. This puts urban development on the brink of crisis: the decline of state-owned factories,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the prosperity of commercial districts, has led to a surge in regional crime, and the confusion of the original spatial identity of citizens and farmers with the forced transform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It intensifie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before, and the imbalanced distribution of urban population and the solidification of stratum barriers hinder th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ivil rights and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All of them are the result of social justice anomie caused by geographical imbalance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Therefore, the reasonable reconstruction of urban space requires the elimination of the imbalance of spatial development brought by the capital flow, and the restoration and remodeling of the receding connotation of urban justice.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C912.81;TU984.1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莫斯科城市规模的发展趋势[J];城市规划;1979年06期

2 赵万良;合理确定城市规模[J];城市规划汇刊;1997年05期

3 包宗华;掌握客观规律 建设现代城市[J];城市开发;2000年01期

4 孟峰;城市规模与城市可持续发展[J];城市开发;2000年02期

5 杨华雄;论港口与城市的协调发展[J];中国港口;2000年06期

6 齐康,于雷,王彦辉,金俊,邓浩;城城市市的的崛崛起[J];江苏建筑;2000年04期

7 茅于轼;城市规模的经济学[J];小城镇建设;2000年12期

8 严正;厦门必须尽快扩大城市规模[J];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03期

9 戴均良;积极推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J];小城镇建设;2001年07期

10 熊国平;探析21世纪的城市演化[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闫小培;胡敏;;从区域的角度分析珠海城市竞争力及其提升对策[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2 曹慧;;论经营城市(节选)[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3 梁东;李瑞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城市规模问题及对策[A];2005年山东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谭林;董海浪;张健;;创新型城市的内涵与构建[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钱铭;;浅论控制城市规模与节约土地[A];中国土地科学二十年——庆祝中国土地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0年

6 俞滨洋;陈烨;;论新世纪哈尔滨城市品牌的重塑[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李同德;;我国城镇化进展中的城市规模布局的探讨[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8 R塠x;王[x海;;悂向21世}\0的昆明[A];一九九九年第六届海峡两岸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吴游;;经营城市与经营土地中若干问题的思考[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胡毅;董珂;;资源稀缺背景下的城市发展策略——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扬 通讯员 张琳彦;城市规模跨向“大蚌埠时代”[N];蚌埠日报;2012年

2 梁倩;我国城市规模划定标准将改[N];中国建设报;2013年

3 记者 杨宝迪;塑造一座有灵魂的城市[N];长春日报;2013年

4 早报记者 欧昌梅;城市规模划定标准可能重设[N];东方早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王海霞;“中国应该重新考虑城市规模问题”[N];中国能源报;2013年

6 本报评论员;城市治理 既要看得到更要管得到管得好[N];西安日报;2014年

7 记者 孙振宇;城市规模上档次 长远发展添活力[N];雅安日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王丽娟;个性城市要特色不要克隆[N];中国改革报;2004年

9 中国50城市发展研究课题组;改善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下)[N];中国环境报;2001年

10 胡双梅;人口、产业和城市集聚在区域经济中的关系[N];中国人口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永亮;城市规模经济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2 张福磊;全球化时代的城市与国家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韩绪;用民主设计塑造城市精神[D];中国美术学院;2015年

4 李颖智;智慧城市管理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5 李东序;城市综合承载力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6 王胜本;利益分析视角下的城市治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7 陈Z,

本文编号:22448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2448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8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