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钢渣混凝土设计与性能的试验研究
[Abstract]:Steel slag is a kind of industrial slag discharged from smelting iron and steel. In 2014, the production of steel slag in China is about 100 million tons. At present, the steel slag accumulates nearly 1 billion tons in China, and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rate is only 10%. A large number of steel slag piled up as a mountain, not only occupied the land resources, but also, more importantly, brought serious pollution to the environment. With the continuous compounding of concrete, it is more mature to use steel slag powder as admixture to replace a certain amount of cement in the study of concrete. However, how to exert the maximum activity and maximum amount of steel slag in concrete remains to be further studied. This subject starts with the composite cementitious materials such as chemically excited steel slag and takes the mechanical and working properties of the alkali steel slag concrete as the premis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durability of concrete with different ratio of cementitious system under the excitation of activator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interface of concrete cementitious system and aggregate-cementitious system was analyzed by XRD,SEM and other micro-testing methods.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alkali steel slag concrete can be prepared by adding 60% steel slag, 15% slag, 5% silica fume and 20% benchmark cement under the excitation of 5% compound activator. When the slag content is increased to 35% and the steel slag content is reduced to 40%, the concrete with C40 strength grade can be prepared and has good durability.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of concrete prepared by 5% fly ash instead of slag has no effect and the working performance is improved. The microcosmic tests show that the cementitious system with 40% steel slag and 35% slag has high hydration degree, compact structure and good adhesion between aggregate and cementitious system.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5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立坤;浅谈施工中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与对策[J];山东电大学报;2004年03期
2 付光艳;;如何保证混凝土质量探讨[J];煤炭技术;2006年01期
3 龚洛书;;混凝土收缩及其主要影响因素[J];建筑结构;1979年06期
4 易大斌;;混凝土的电性能及其改善和利用[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1987年02期
5 李湘洲;21世纪混凝土技术展望[J];山西建材;2000年01期
6 邱文武;混凝土分次投料搅拌方法[J];路基工程;2001年06期
7 王立久,詹海燕,任铮钺;建筑模网混凝土技术[J];新型建筑材料;2003年03期
8 沈刚,董发勤;导电混凝土及其发展趋势[J];工业建筑;2004年03期
9 ;混凝土高性能矿掺料[J];中国建材科技;2004年03期
10 谭正清,夏念恩;混凝土拌合物品种对其质量的影响[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永超;杨统喜;;对混凝土亏方问题的探讨[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杰;周琼;;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实效做法[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3 南楠;刘敏;;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探讨[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杨雪峰;;在施工工程中预防和处理混凝土裂缝[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崔荣强;徐美芹;张厚峰;;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5)[C];2005年
6 李守坤;;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7 王勇;;谈混凝土裂缝[A];现代建设工程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8 薄如冰;;浅谈常见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预防[A];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张占亭;谢信全;姚泉智;;浅谈工地搅拌站自拌混凝土的控制要点[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1卷)[C];2009年
10 龙宇;;预拌混凝土使用说明书[A];中国混凝土进展2010[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天水市预拌混凝土管理办法[N];天水日报;2005年
2 ;宁波市预拌混凝土管理规定[N];宁波日报;2007年
3 记者 李峻;预拌混凝土:步入规范化管理新阶段[N];宜春日报;2006年
4 南昌市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管理办公室主任 王仲良;预拌混凝土“禁现”效果分析及政策完善方向[N];中华建筑报;2008年
5 ;昆明市预拌混凝土管理办法[N];昆明日报;2010年
6 兰盈成;在建筑施工中如何控制混凝土质量问题的思考[N];伊犁日报(汉);2010年
7 ;关于修改《宁波市预拌混凝土管理规定》的决定[N];宁波日报;2012年
8 钱国明邋孟文斌;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预防与处理[N];建筑时报;2007年
9 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基建科 刘继军;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N];中华建筑报;2007年
10 顾耀臣 译;当今混凝土领域中的技术创新[N];中国建材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美利;混凝土潮湿养护效率的电阻率评价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孟涛;冶金腐蚀环境下混凝土的劣化机理和修补材料开发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王军;相变控温混凝土的理论基础研究和制备[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曹明莉;混凝土架构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5 侯东伟;混凝土自身与干燥收缩一体化及相关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6 金祖权;西部地区严酷环境下混凝土的耐久性与寿命预测[D];东南大学;2006年
7 梁丽敏;生态种植型混凝土的制备、多孔结构及其伪装特性[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张经双;矿井预拌料混凝土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研究及应用[D];安徽理工大学;2014年
9 徐菁;基于模糊系统方法的混凝土强度评定模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10 李林;珊瑚混凝土的基本特性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炜;保坍增强型混凝土功能型外加剂BTC-3应用性能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5年
2 刘素瑞;化学环境激励条件下混凝土自愈合能力的演变机制研究[D];天津城建大学;2015年
3 李继野;道路抢修用免振捣混凝土研制[D];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
4 冯玉江;风沙环境下混凝土受冲蚀损伤机理及评价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5年
5 朱昀U,
本文编号:24595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459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