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与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创新
本文关键词:加入WTO与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创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加入WTO与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创新 8043字 投稿:薛鑙鑚
全文7页 共8043字
【摘要】建设工程量大面广,质量问题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与建筑材料质量选择把关不严有重大干系。建筑工程的材料质量检测是决定建筑工程质量的重中之重,其质量状况直接决定工程的建设收益,对材料进行检测试验,是建筑工程单位开展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关键词】建筑…
【摘要】张拉杆是斜拉桥斜拉索施工的重要配件,通过对某断裂的张拉杆进行机械和组织检验及强度校核,分析了断裂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该类张拉杆的设计及制造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关键词】张拉杆;断裂;分析斜拉桥建设中在斜拉索张拉时,张拉杆断裂将影响整个…
【摘要】糖尿病(Dabetesmellitus,DM)是一种世界范围的疾病,其患病率逐年上升。目前,世界上大约有2.85亿糖尿病患者,占世界人口的6.4%,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4.38亿。按作用机制和结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主要有胰岛素促泌剂…
作者:郭秀君
财经问题研究 2002年11期
经过15年的努力,中国终于加入了世贸组织(WTO)。加入WTO势必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产生深刻的影响。而现有的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已远不能适应中国加入WTO后的新情况、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其不完善之处愈加凸显。在这种情况下,对政府宏观经济管理进行创新,以完善宏观经济管理和提高宏观经济管理效能,这对于从整体上奠定中国入世利用机遇与迎接挑战的基础,建立良好的中国经济总体运行及调节机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加入WTO对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的影响
WTO不仅是一个贸易组织,而且是一组贸易规则和机制的集合。这些规则和机制是用来规范和约束成员国的政府行为。WTO规则作为一部庞大的法典,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其主要内容同我国现行的宏观经济管理的理念、制度、方式、手段等有着很大差异。因此,加入WTO将对中国宏观经济管理产生巨大的影响。
1.对政府宏观经济管理能力的影响
入世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主要取决于国内的经济因素,而入世后国外因素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加大和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将对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构成重大影响,从而对我国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首先,入世使国内外市场逐渐融为一体,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结成有机的整体。加入WTO要求我们必须开放国内市场,国际市场的周期性波动,甚至某一国家国内经济的波动都可能传导到国际市场上来,从而对我国国内经济稳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如何既能尽快融入国际市场,适应国际市场惯例,同时又能应对国际市场周期性波动的传导效应,加强市场风险的防范,这将对我国政府宏观管理能力构成一个严峻的挑战。
其次,入世要求我国逐步实行贸易、投资自由化,外国货币、服务的进入可能会造成我国相关产业的严重损害或有损害威胁。因此,我国政府有义务充发挥其宏观调控的职能和作用,援用WTO协议中的有关例外规定和保障措施,通过立法或采取其他措施,适度保护国内的幼稚产业和某些关键行业,维护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和我国经济的稳定与安全。
再次,入世使中国的货物和服务将面临较好外贸环境,我国可以获得其他世贸组织成员开放市场带来的利益。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入世的良好机遇开拓国际市场,要求政府职能部门积极做好协调、服务工作。针对国内外市场的变化,提供政策性指导,改变过去计划经济重指示、重命令的工作作风;针对国外对我国企业出口商品的反倾销起诉,政府机构和其他有关组织应提高对此的重视,提供企业应诉需要的相关信息与资料,从而帮助企业在应诉中获胜。
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建立的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把政府管理能力作为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成功地避免了经济滑坡,从而使政府管理能力这一项指标由1997年位居全球第14位猛升到1998年的第5位,足见世界专业管理机构对中国政府管理能力的极大肯定。但是,我国还存在许多不足,还要按照国际惯例与世贸组织规则继续改革和完善贸易、投资、财税、金融、流通、分配、政府采购等制度,从而提高我国政府管理能力。
2.对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影响
宏观经济管理目标是宏观经济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宏观经济决策的首要内容。所谓宏观经济管理目标,是指一定时期内国家政府对一定范围内经济总体进行管理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但是,不同国家由于社会制度、经济体制和具体国情不同,其宏观经济管理目标也会有所不同。
按照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市场经济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目标通常是:促进经济增长、满足充分就业、控制通货膨胀和平衡国际收支。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目标与此不尽一致。与市场经济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相比,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目标既多元又复杂。
首先,我国的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特性决定了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目标不可能完全局限于上述几个方面,目标要广泛得多。例如公平分配与社会稳定、公共福利与社会保障、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都是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其次,我国正处在改革和体制重建过程中,因而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目标难免表现出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相左的取向。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在一定意义上是矛盾抉择。例如在满足就业方面,一方面要满足宏观经济管理的就业目标,政府要创造新的就业条件,拓宽就业渠道,保证适度就业;另一方面,政府又要加大企业改革的力度,推动企业加快减员增效、下岗分流。由此可见,加入WTO以后,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目标面临重大修正。
3.对宏观经济管理主体的影响
加入WTO,要求宏观经济管理主体提高运作效率。这是因为:(1)“入世”后市场竞争的加剧,将有利于政府形成快速反应机制。入世要求各宏观经济管理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切实增强效率观念,及时掌握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各国各种市场需求、供给、价格及竞争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对国内经贸政策、相关措施迅速作出科学决策。也就是说,宏观经济管理部门自身要适应WTO的规则,跟上其变化节奏,在外国货物、服务的进入可能会造成我国相关产业的严重损害或有损害威胁的情况下,职能部门应迅速对市场变化作出反应,根据WTO的允许例外和实施保障措施的原则,作出保护某些受冲击的产业的决策。在国内市场受到外来的强烈冲击而招致损失和严重开工不足、工人失业、利润率大幅度下降或亏损等情况下,政府部门必须迅速作出反应,立即实施临时性进口限制。面对国际市场的瞬息万变,政府职能部门将不得不提高办事效率,提高应变能力;否则,将导致国家利益的巨大损失。(2)加入WTO后,随着对外交往的日益增加,各级政府,在涉外经济活动中的工作效率,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利益和政府的自身形象,因为WTO规则中的许多条款本身就提出了明确的工作期限的要求,WTO许多规则的应用本身就注重时效性。效率低下,遇事久拖不决,不仅会丧失机遇,导致经济利益的损失,而且甚至还会引起国际贸易纠纷,形成国家间的磨擦。由此可见,适应加入WTO的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应提高运作效率。
4.对宏观经济管理客体的影响
入世前,我国的政府直接掌握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企业是政府的附属物,政府过多地干预了企业的活动,做了一些‘越位’、‘错位’和‘缺位’的事;政府包揽一切,社会无权、也无事可做。改革开放以后,这种状况有所改变,但还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作为全面体现市场经济基本原则和特征的国际性经济组织,WTO实际上起着规范一国政府的行为,改变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地位、作用和职能的作用。因此,加入WTO为转变政府职能和确定管理对象提供了契机。为此,要改变政府的管理权限,由“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该属地方的权力下放给地方,中央政府主要管计划指导和宏观调控;实行政企分开,政府要把经营权还给企业,让企业自主经营;政府还要放权于社会,培养社会的自治能力,逐步让社会承担起自己管理自己的职责。同时,还要加强法治建设。无论是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所进行的各种经济活动,还是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管理部门所进行的各种调控活动,都必须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企业依法生产、政府依法管理、公民依法行为是市场经济的客观内在要求。总之,在加入WTO后,政府需要做的是对公共产品的管理,去搞那些市场不能干和市场失灵的事,其他的应交给企业去做。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对象主要包括:(1)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国民经济的总量及结构。相应地,政府要从生产经营领域退出。(2)微观事务的特定范围。例如,对于最低工资和企业内部的劳动与环境保护、防火和安全措施等,虽然属于企业范围,但政府仍有必要加强管理。否则,放任自流,就会出现厂方一味要赚钱而不顾及工人死活,甚至会危及整个企业安全生产的现象。
5.对宏观经济管理手段的影响
加入WTO对我国宏观经济管理手段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
一是政府将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入世前,由于政府管理的基础不是市场,其管理行为就不可能真正体现市场经济原则。因此,一方面在很多情况下,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是在政府体系之内,通过内部文件和内部会议的形式来进行。另一方面,行政垄断色彩依然存在,主要是通过制定具有强制力的行政规章、行业规章、地方性规章、决定等来维护垄断利益,使公平竞争难以实现。相应地,其管理手段也偏重于行政手段,缺少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这种主要采用非法律性行政手段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的做法,不符合WTO规则的要求。世贸组织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促进贸易自由化为宗旨的国际经济组织。加入WTO有助于推动我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就可以采取间接管理的方式,从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出发,主要采用经济手段和法律规范,辅之以必要的法律性的行政手段等,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总量平衡与引导企业行为。同时,入世后,政府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的手段要受到某种程度的制约,许多“入世”前行政的管理手段就不能再使用。例如,为了保持国内钢铁企业的产销平衡,政府下达钢材进口的限制性指标或设置高关税壁垒这些行使了几十年的做法很难再继续实行。再如,政府为某产业或某部分人的利益而采取的价格措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将不再有效,政府的价格补贴行为将被视为违反WTO规则。相反,我们应按照WTO的规则及市场经济的规律,逐步取消不合理的财政资助和其他任何形式的政府支持措施,探索政府在WTO允许的框架下对企业支持的合理有效方式,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对经济贸易进行管理。
二是有利于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与网络化。随着以微电子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时代的到来,政府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手段必须进行变革。信息化大潮席卷全球,信息化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世贸组织的建立与运行更进一步推动了全球信息化的发展。现有的政府职能,特别是宏观经济管理职能,在互联网上都可以实现。加入WTO后,中国各级政府要能迅速地对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作出反应,也需要各级政府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速推进管理手段信息化进程。
二、加入WTO后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的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府永葆生机的源泉。宏观经济管理是一个由管理目标、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管理手段等诸多要素构成的系统,要科学有效地提高政府宏观经济管理能力,以应对入世的挑战,就必须对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系统的要素进行协调配套的创新。
1.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创新
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即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方面所要达到的国民经济运行状态的预定目的,它实际上决定着管理的内容重点和着力方向,同时也是评价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创新对于整个宏观经济管理有着重要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随着宏观经济运行的具体情况不同,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重点亦不同。比如,如果经济过热,这时控制经济增长速度就成了重点目标;反之,若经济不景气,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就成为重点目标。重点目标的实现,能够带动其他目标的实现,,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由此可见,宏观经济管理目标是相机抉择性的目标,只有进行不断地调整才有实际指导意义。笔者认为,入世后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首要目标是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其次是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在总量平衡中,经常项目收支平衡尤为关键。因为加入WTO短期内将会对我国的经常项目收支平衡造成一定冲击。一方面,加入WTO意味着我国要实施在《中国加入WTO议定书》中的货物关税减让表和开放服务贸易领域的承诺表所作的承诺。对我国来说,这一切意味着入世后限制进口的手段将大大减少,进口必然会增加。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也会增加我国的进口。例如,今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势必增加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又如,入世后随着我国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我国利用外资的规模将不断扩大,国外投资的大量涌入,也会使进口大大增加。再如,我国持续采取的刺激内需的政策,也会刺激进口的需求。
另一方面,入世在短期内对我国出口的促进作用将是有限的,原因在于:(1)尽管入世后产品出口的国际环境有所改善,但是在我国目前的贸易品产业结构和出口结构一定的情况下,“入世”在短期内对我国出口的促进作用有限;(2)目前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为40%左右,从全球贸易发展的整体水平看,中国的贸易依存度属于居中略高的状态,继续提高的空间不大;(3)目前的国际经济形势比较严峻,不利于我国入世后出口的扩大。美国经济自2001年3月起已陷入衰退,“9.11事件”更加剧了经济衰退的幅度,欧元出台后欧洲经济步履维艰,日本经济亦“进入了‘负增长’的漫长隧道”,新兴工业国家的经济也纷纷陷入困境,东亚诸国和地区的经济复苏严重受挫。最近IMF预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将由去年的3.8%降为1.3%,为近10年来最大降幅。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必将引起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这显然不利于入世后我国出口的扩大。综上所述,入世后短期内我国可能出现进口大量增加而出口增长有限的状况,经常项目顺差会因此大大减少甚至出现逆差。
这种状况从一些国家加入GATT/WTO后的历程中就会看到。一些国家在加入GATT的初期进口的增加大大快于出口的增加,从而导致国际收支的恶化,如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智利、阿根廷、斯里兰卡和墨西哥。以墨西哥为例:入关后,墨西哥在取得较大的发展成绩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大的问题。最为明显的就是,连年存在较大数额的对外贸易逆差。1987年,也就是入关后的第一年,墨西哥就出现了79亿美元的贸易逆差,此后外贸逆差连年扩大,1992年贸易逆差高达205.5亿美元,入关以后5年内的进口年平均增加速度为32.2%,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1.5%,可见其外贸逆差连年扩大的主要原因就是进口增长过快。鉴于此,入世后我国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患于未然,从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及宏观经济形势的稳定。
2.宏观经济管理主体的创新
所谓宏观经济管理主体,是指依法成立、履行着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政府组织机构。政府宏观经济管理主体创新的内容是塑造现代政府主体,具体表现为组织创新和人员创新两个方面。其组织创新的实质是进行政府机构改革,其主要内容是改革政府职能、确立政府规模与提高政府效率。要按照政企分开原则,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实现由微观直接的干预向宏观间接调控的转变;按权责一致原则,调整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防止职能交叉,克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互不负责的弊端;按照精简、统一的原则,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加强宏观经济调控部门,调整和减少专业经济部门,适当调整社会服务部门,加强执法监管部门,发展社会中介组织;按照效能原则,确立最优政府规模,政府最优规模应是边际政府交易成本和边际市场交易成本、边际制度收益和边际制度成本分别相等的那一点上;按照效率原则,要以尽可能少的机构、人员去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以降低政府工作的成本,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
不仅要进行组织创新,而且要进行人员创新,即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从而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的高效运作。为了保证国家公务人员的高素质,必须真正贯彻实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加强公务员的道德品质,廉洁勤政和工作业绩方面考核工作和初任、晋职、专门业务和更新知识等不同种类培训工作。目前,特别要加强对公务员进行WTO知识的培训工作,从而了解WTO法律体系框架的原则和规则,熟悉国际经济贸易惯例和国际贸易纠纷的处理规则,尽早从思想和管理事务方面做好全方位的准备,做到知己知彼。
3.宏观经济管理客体的创新
宏观经济管理客体即宏观经济管理主体的管理对象,具体包括:国民经济总量和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益;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基本建设投资的规模、结构和效益;消费基金的规模、结构和水平;进出口贸易总额和国际收支的平衡;国内生产总值的分配和再分配;生产布局和地区协作;等等。按照现代市场经济和我国加入WTO的基本要求创新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客体,首先必须重新界定政府、市场、企业、社会的权利范围与关系,特别是要明确政府应当具有的权力和不应当具有的权力的边界。对于政府应当具有的权力,必须优化配备力量确保其有效实施;而对于政府不应当具有的权力,则必须收回并完整地交还给市场和企业。从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世贸组织原则以及中国国情来看,政府宏观经济管理职能应当随着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与成熟而及时从市场的主要角色中退出,从商业性竞争领域中退出,使企业作为具有充分权利与完整义务的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法人成为市场的主体和主角。相应地,政府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中心应放在国民经济运行各有关总量及重大结构上,其管理职能主要是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切实扮演好有效促进经济发展的“守夜人”、“教练员”、“裁判员”和“救生员”角色。政府的宏观调控,必须尊重和保护企业、个人的首创精神,创造必需的环境,推进公平和有效竞争。政府应当把该管的事管好,把不该管的事放开,让企业自主经营。为此,我们应按照市场经济对宏观调控提出的要求,切实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从而真正实现宏观经济管理客体的创新。
4.宏观经济管理手段的创新
宏观经济管理手段是政府进行宏观经济管理时所采用的有助于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一切手段,它包括软件方法,如经济方法、法律方法、行政方法,也包括各种硬件,如各种传媒和网络等。管理手段是决定管理效能的关键因素,能否进行管理手段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政府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发挥水平。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我们进行管理手段的创新,就是要运用法律手段来进行宏观经济管理。这是因为:一方面,中国加入WTO,就是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主要依靠法律手段调节经济的运行。另一方面,关于宏观经济管理的手段问题,人们一般的提法是:宏观经济管理的手段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或者进行宏观经济管理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配合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不管怎样,在一个法制健全的国家,重要的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一般都会采取法律的形式,以法律为依据,以相应的法律作保证,力戒主观随意性。因此,宏观经济管理主要采取经济手段,实质上就是主要采取以法律为形式的经济手段或法律化的经济手段;宏观经济管理也要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实质上也就是要辅之以法律为形式的行政手段或者法律化的行政手段。总之,以法律为形式的经济手段、行政手段,也就是法律手段。由此可见,宏观经济管理的手段实质上就是使用法律手段。但是,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与WTO规则和我国的对外承诺相比,与入世后我国宏观经济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所提出的要求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我国应统筹规划,区别轻重缓急,有重点、分步骤地清理、制定、修改或废止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
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手段的创新还包括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与网络化,即进行电子化政府建设。目前,我国“电子化政府”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总体水平较低。就政务网络建设而言,除深圳等城市外,地方性的政务网络体系基本没有建立起来,全国性的政务网络体系更无从谈起。因此,要真正建设起完善的中国政务网络体系确实是任重而道远。为尽快适应加入WTO后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必须高度重视“电子政府”的建设,努力构建我国“电子政府”的完善体系,加快网上“政府工程”的实施步伐。具体包括:(1)必须加速构建覆盖全国的“政务网”体系;(2)加强政府网站管理,探索政府上网良性发展的运行机制;(3)以办公自动化为突破口,推进政府管理手段信息化。
作者介绍:郭秀君 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系
经过15年的努力,中国终于加入了世贸组织(WTO)。加入WTO势必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产生深刻的影响。而现有的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已远不能适应中国加入WTO后的新情况、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其不完善之处愈加凸显。在这种情况下,对政府…
【摘要】本文概述了近年来纳米材料作为荧光小分子载体的研究:主要从改性硅、介孔硅、金纳米三个方面对传感器技术在荧光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固体传感器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关键词】荧光化学传感器;共价固定;荧光指示剂荧光化学传感器在生命科学、材料科…
【摘要】液压实训台是我们《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实验实训重要的实验设备,其液压系统异常发热是液压系统发生故障的一个主要原因,为了确保液压实训能够安全、可靠运行,针对液压实训台的系统发热原因及造成的危害、检查方法和预防措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探讨,以确保实验…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所长李晓西教授入世后中资银行对将要受到的挑战的认识是非常充分的,但是有五方面的问题却是人们始料不及的。一是2002年虽然我国关税大幅下调,但是国外商品却并没有大量的进入国内;二是我国工业增加值的增长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因…
本文由第一文库网()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 查看更多相关文档
免费下载文档:
本文关键词:加入WTO与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创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02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00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