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都市区尺度上的工业区位研究
本文关键词:美国大都市区尺度上的工业区位研究 出处:《人文地理》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互动关系体现在都市区尺度上的工业区位上。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和城市地理学所揭示的产品差异化和城市集聚效应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区位熵分析、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对美国工业区位与大都市区间的耦合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集聚于大都市区核心区的往往是产品个性化和定制化程度较高的行业;位于大都市区外围区的大都是产品依赖于城市市场,但标准化程度较高的行业;传统制造业则往往位于非大都市区。多数都市工业的市场集中度较低,而大部分传统工业的市场集中度较高。这不仅印证了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推演和城市地理学的行业分析,而且对包括中国在内的转型国家城市及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Abstract]: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s reflected in the industrial location of the metropolitan area.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nd urban agglomeration effect revealed by new economic geography and urban geography,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location and metropolitan area in the us through location entropy analysis and Hofendal Hirshman index.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gglomeration in urban core areas tend to be more personalized and customized products of industry; located in metropolitan periphery area are mostly dependent on the city product market, but a high degree of standardization of the industry; the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often located in non metropolitan areas. The market concentration of most urban industries is low, and most of the traditional industries have higher market concentration. This not only confirms the theoretical deduction of new economic geography and the industry analysis of urban geography, but also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untries, including Chin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industries.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3YJC630167)
【分类号】:F299.712;F471.2;C912.81
【正文快照】: 1引言城市化与工业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两大重要转型,两者之间呈现出密切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城市化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中间产品和信息资源,从而吸引工业企业向城市聚集;另一方面,工业化带来了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非农化,从而推动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兴平,方澜;上海都市型工业发展与都市工业园区建设[J];现代城市研究;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成波;周波;丁海容;艾南山;;基于城园一体化的工业园区发展研究——以永川市工业园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年02期
2 段义猛;杨东峰;王本利;;注重内涵式发展,促进城市复兴——以青岛老工业区为例[J];规划师;2007年07期
3 王峰;徐武;陈晓;;济南都市型工业园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以济南市药山工业园为例[J];规划师;2007年S1期
4 姚磊;张敏;;南京市广告业的空间集聚与分散[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3年02期
5 梁琦;黄利春;;要素集聚的产业地理效应[J];广东社会科学;2014年04期
6 黄筱_g;朱艳;韦素琼;;福州城市文化产业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4年04期
7 王贵杰,徐科峰;都市工业园区建设规划探研——青岛市四方区都市工业园区建设与概念规划研究[J];华中建筑;2005年04期
8 顾江;吴建军;胡慧源;;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特征与成因研究——基于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J];经济地理;2013年07期
9 吕国庆;曾刚;顾娜娜;;经济地理学视角下区域创新网络的研究综述[J];经济地理;2014年02期
10 隆宏贤;姚楚君;;珠三角区域研发产业空间集聚及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贝贝;杨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与城市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A];京津冀城市集群发展与廊坊市域经济定位的延伸研究——第五届环渤海·环首都·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冯淼;李迎成;;南京市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特征及空间影响研究[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 城市文化)[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抚英;中国矿业城市工业废弃地协同再生对策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2 袁海;文化产业集聚的形成及效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周亚雄;基础设施、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差距的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4 何文;我国城乡结构与城镇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5 刘海楠;土地整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及路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6 刘艳龙;马克思的空间经济学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7 夏妍艳;组织生态学视角的产业演化成因分析[D];浙江大学;2012年
8 徐敏燕;资源型产业集群动态演化及可持续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赵星;我国文化产业集聚的动力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10 张琦;建设监理企业区位选择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瑞;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理论和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2 张利红;上海市区画廊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罗永乐;大城市边缘区小城镇成长的经济促进及其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鲁小波;大连市工业园区规划布局战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峰;都市型工业园区发展问题及策略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陈蔚;武汉市都市工业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刘伟惠;上海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8 米红霞;都市工业园建设综合定位理论与方法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08年
9 付树林;大城市边缘区小城镇成长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徐海涛;金融支持北京县域经济发展[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勇,马国华,邵毅,张文平,朱福林,徐克强;美国大都市区的发展与管理[J];浙江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2 陶希东,黄丽;美国大都市区规划管理经验及启示[J];城市问题;2005年01期
3 安树伟;;中国大都市区管治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4 谢菲;;美国大都市区的治理模式[J];城市问题;2008年06期
5 毛广雄;;大都市区化:我国城市化发展路径的转型[J];城市问题;2009年06期
6 易承志;;国外大都市区治理研究的演进[J];城市问题;2010年01期
7 易承志;;美国的大都市区政府治理实践[J];城市问题;2011年06期
8 冯云廷;;论大都市区的治理结构[J];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9 王旭;姬康;;构建厦漳泉大都市区的理论思考和个案比照[J];东南学术;2012年01期
10 姚阳;;新城市化发展模式与地方治理——美国大都市区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学术界;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易承志;;美国大都市区政府治理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紧跟;;当代美国大都市区治理:实践与启示[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宁越敏;高丰;;中国大都市区的界定及其发展[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易承志;;集中与分散:美国大都市区政府治理的历程分析[A];湖湘公共管理研究(第二卷)[C];2010年
5 洪世键;;大都市区化:西方的实践及其在中国的前景[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旭;;20世纪美国大都市区管理模式研究的几次重大转变[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三辑)[C];2006年
7 赵e,
本文编号:13449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344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