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基于扩展的超越对数引力模型贸易成本弹性测度与分析——以中国与主要亚太国家间贸易为例

发布时间:2018-01-12 05:29

  本文关键词:基于扩展的超越对数引力模型贸易成本弹性测度与分析——以中国与主要亚太国家间贸易为例 出处:《南开经济研究》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扩展的超越对数引力模型 贸易成本弹性 亚太国家


【摘要】:Novy(2013)超越对数引力模型是目前唯一能够准确测度贸易成本弹性的模型。本文在其基础上从贸易成本的四个维度(生产型、制度型、组织型、交易型)将影响贸易成本的主要因素纳入到Novy(2013)超越对数引力模型对其进行扩展,并利用扩展后的模型对中国与主要亚太国家21大类产品的贸易成本弹性分别进行测度与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与上述国家贸易成本弹性均为正,通过降低贸易成本均可提高双边贸易量。然而中国出口与进口贸易成本弹性差值均为负,中国通过降低贸易成本不具有绝对优势。中国可以优先考虑本国优势产品积极推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中国对于不同的亚太国家具有不同的优势产品,需要兼顾不同类型国家,实现亚太地区包容性整合。
[Abstract]:Novyn 2013) is the only model that can accurately measure the elasticity of trade cost. Based on this mode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our dimensions of trade cost (production, institution and organization). (transactional) incorporating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rade costs into Novyn 2013) extending it beyond the logarithmic gravity model. The expanded model is used to measure and analyze the trade cost elasticity of 21 kinds of products between China and the main Asia-Pacific countrie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ade cost elasticity between China and the above countries is positive. The volume of bilateral trade can be increased by reducing trade costs. However, the elasticity difference between China's export and import trade costs is negative. China does not have an absolute advantage by reducing trade costs. China can give priority to its own superior products and actively promote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facilitation. China has different advantages for different Asia-Pacific countries. Need to take into account different types of countries to achieve inclusive integration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作者单位】: 北京农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战略研究”(项目编号:11&ZD009) “北京农学院促进人才培养综合改革专项计划”(项目编号:BNRC&YX201405)资助
【分类号】:F224;F752
【正文快照】: 一、引言亚太地区作为当前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涵盖了中、美、日三大经济体及东盟等地区经济集团,拥有世界经济总量的57%、世界贸易总量的48%,和全球人口的40%,。同时也成为各方利益争夺的焦点,各类自贸安排陷入重叠化和碎片化,为多边贸易造成了障碍,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贸易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施炳展;;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成本测定——基于改进的引力模型[J];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11期

2 张蕙;关利欣;黄薇;洪俊杰;;打开贸易成本的“黑箱”——一个贸易成本的分析框架[J];财贸经济;2013年08期

3 钱学锋;梁琦;;测度中国与G-7的双边贸易成本——一个改进引力模型方法的应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含明;李非;杨青龙;;两岸贸易成本的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财贸研究;2012年03期

2 许统生;涂远芬;;中国贸易成本的数量、效应及其决定因素[J];当代财经;2010年03期

3 杨青龙;;国际贸易中的交易成本:一个文献综述[J];当代经济管理;2010年07期

4 许统生;陈瑾;薛智韵;;中国制造业贸易成本的测度[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7期

5 邵学言;刘洪铎;;中国与OECD国家服务贸易成本动态演变的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1年11期

6 许志波;钟昌标;;国际贸易利益分配群体差异研究——基于贸易成本和收入差距角度[J];国际经贸探索;2012年04期

7 马凌远;;中国对外双边服务贸易成本的测度与分析——基于Novy模型[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蒋含明;李非;;大陆与台湾地区贸易成本的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995~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2年09期

9 陈必修;;大陆与台湾地区水产品贸易成本测度研究[J];商业研究;2013年03期

10 史长宽;梁会君;;中国内陆各地区与主要贸易伙伴贸易成本的测度与分析[J];当代财经;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晨钟;;基于改进的引力模型解析我国外贸发展的动因变化[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贸易增长的二元边际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2 许德友;对外贸易与产业地理[D];南京大学;2011年

3 何伟;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食用油籽贸易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4 杨青龙;国际贸易中的全成本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5 孙莹;ISO9000标准认证对贸易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邵昱晔;对外贸易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李丽;泛东亚经济一体化经济效应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8 涂远芬;中国贸易成本及其效应的经验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司传宁;本地市场效应与产业空间结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10 薛智韵;中国贸易成本测度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志力;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D];沈阳理工大学;2011年

2 卫爽;贸易摩擦对四川省农产品加工业外贸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3 乐静;中国与东盟贸易成本对双边贸易发展的影响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4 涂志敏;出口贸易伙伴影响本国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5 杨晓丹;北冰洋新航道开通对我国贸易格局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肖萌萌;中国OFDI的区位决定因素[D];山东大学;2013年

7 郑思思;生产性服务贸易对制造业贸易成本的影响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8 陈文婷;贸易成本对我国出口的影响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9 温博;日中、日美贸易潜力研究[D];外交学院;2013年

10 丁媛媛;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成本测度与影响因素分析[D];湖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方虹;彭博;冯哲;吴俊洁;;国际贸易中双边贸易成本的测度研究——基于改进的引力模型[J];财贸经济;2010年05期

2 杨青龙;;国际贸易的全成本论:一个概念性理论框架[J];财贸经济;2010年08期

3 夏先良;;论国际贸易成本[J];财贸经济;2011年09期

4 林理升;王晔倩;;运输成本、劳动力流动与制造业区域分布[J];经济研究;2006年03期

5 张五常;交易费用的范式[J];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01期

6 李坤望;黄玖立;;中国贸易开放度的经验分析:以制造业为例[J];世界经济;2006年08期

7 李坤望;黄玖立;施炳展;;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自由度——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一个衡量[J];世界经济文汇;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钱云;;成本弹性招标定价方法探析[J];消费导刊;2009年10期



本文编号:14129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4129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7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