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比演变及评价
本文关键词: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比演变及评价 出处:《现代经济探讨》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初次分配 劳动者报酬 营业盈余 生产税净额 劳动者报酬占比
【摘要】: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是否合理,以及谁是挤占劳动者报酬的主因等议题,一直备受争议。作者运用1978-2012年国民生产总值收入法构成项目的数据,计算了历年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等占比,以及四者的Pearson相关系数,并比较了各国劳动者报酬占比数据。研究得出中国劳动者报酬占比偏低、企业是挤占的主因、政府因税收刚性而间接挤占了劳动者报酬等认识;进而提出了稳定经济增长、提高中低收入组群的劳动力价格水平、以"宽税基、低税率"思路推进税制改革、打破行业垄断和政府以"转移支付"手段承担中低收入组群的教育投入等政策建议。
[Abstract]:The initial distribution of workers compensation is reasonable, and who is the main cause of misuse of workers compensation and other issues, has been controversial. The author uses 1978-2012 GDP income method project data, the initial distribution of workers compensation calculation, net production tax amount, the depreciation of fixed assets and operating surplus accounted for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the four, and compared to the national labor compensation accounting data. The results of Chinese employeecompensation ratio is low, enterprise is the main occupation, the government for the tax and the indirect squeeze rigid labor remuneration; and then put forward the stable economic growth, improve the low-income group labor price level, with wide the tax base, low tax rate "ideas to promote tax reform, to break the monopoly of the industry and government to" transfer payment "means for low-income groups of education investment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作者单位】: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金融硕士教育中心;
【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财产性收入不平等的形成机理研究”(项目编号:Y201430438)的成果
【分类号】:F249.24
【正文快照】: 关于我国要素分配,也即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比问题,国内一些著名学者进行了深入的实证研究,得到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李扬和殷剑峰(2007)研究发现13年间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的占比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并得到初次分配中“廉价劳动力和廉价资本造成了企业利润和政府收入的增加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冯志轩;;国民收入中劳动报酬占比测算理论基础和方法的讨论——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法[J];经济学家;2012年03期
2 李扬;殷剑峰;;中国高储蓄率问题探究——1992—2003年中国资金流量表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7年06期
3 李稻葵;刘霖林;王红领;;GDP中劳动份额演变的U型规律[J];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4 王昕彤;;初次分配中的劳动者报酬提高与经济发展效率[J];开发研究;2011年01期
5 白重恩;钱震杰;;谁在挤占居民的收入——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建涛;;消费者行为差异与中美贸易收支失衡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2 王剑峰;顾标;邓宏图;;居民收入增长的体制困境与经济分权改革[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3 李梦;孟会娟;;中国国际收支失衡分析与策略研究[J];河北金融;2009年01期
4 朱媛媛;;对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问题的探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陈冠宁;;居民储蓄行为的再解释: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6 艾春荣;汪伟;;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7 李俊霖;;初次分配中要素收入份额研究综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谌莹;唐志军;;为什么我国劳动收入占比不断下降——一个基于权力(资源)结构和地方政府竞争的视角[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王兴华;;论提高我国劳动收入占比的原因与困难[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10期
10 刘江;;中国消费环境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J];华东经济管理;2011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杨光;哈罗德模型难题的破解及其对中国内需结构演变规律的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3 吴建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政策效果和经济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唐志军;地方政府竞争下中国之“谜”的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周明海;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测度与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6 徐圣;中国劳动收入比重变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汤向俊;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投资消费结构转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许娜;工资差距对技术偏向选择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陈瑞祥;公共部门人力资本定价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谢勇;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芳;国际分工的深化趋势及其对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J];世界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2 郑丽丽;;从西方国家分配制度的变迁看和谐分配[J];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03期
3 周为民;卢中原;;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通向繁荣的权衡[J];经济研究;1986年02期
4 戴园晨;黎汉明;;工资侵蚀利润——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潜在危险[J];经济研究;1988年06期
5 李实;对收入分配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进一步说明——对陈宗胜教授评论的答复[J];经济研究;2000年07期
6 李绍荣,耿莹;中国的税收结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J];经济研究;2005年05期
7 李实,魏众,丁赛;中国居民财产分布不均等及其原因的经验分析[J];经济研究;2005年06期
8 贝多广;骆峰;;资金流量分析方法的发展和应用[J];经济研究;2006年02期
9 李扬;殷剑峰;;中国高储蓄率问题探究——1992—2003年中国资金流量表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7年06期
10 徐现祥;王海港;;我国初次分配中的两极分化及成因[J];经济研究;2008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邓聿文;[N];上海证券报;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晓云;陈曦;;影响日本劳动者报酬占比的要素分析及启示[J];财政研究;2011年11期
2 刘社建;;上海劳动者报酬份额的变动与前瞻[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姜磊;王昭凤;;就业压力与劳动者报酬比例——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当代财经;2008年08期
4 夏明国;;加工贸易视角下我国劳动者报酬占比下降原因探析[J];商业时代;2009年09期
5 王志平;;讨论劳动者报酬占比问题应注意科学定位——兼与郑新立先生商榷[J];探索与争鸣;2010年05期
6 刘社建;;劳动者报酬份额的影响因素与发展趋势[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7 王志平;;我国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究竟是多少[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8 郝文;;政府能给企业减负吗[J];企业文化;2010年10期
9 蒋春秀;;上海市劳动者报酬份额变动的因素探讨——兼论江浙沪影响因素差异[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10 王云中;苑芳;;社会功能依据:当前中国劳动者报酬的界定[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沈坤荣;刘东皇;;中国劳动者报酬提升的需求效应分析[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2010)——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C];2010年
2 王朝科;冒佩华;;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比变动的决定机理[A];“财富的生产和分配:中外理论与政策”理论研讨会暨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曹艳;;提高劳动者报酬占比:收入分配政策中的劳动力产权视角[A];中国《资本论》年刊(第十一卷)[C];2014年
4 邵敏;黄玖立;;外资与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基于工业行业的经验研究[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1期[C];2010年
5 邵敏;黄玖立;;外资与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基于工业行业的经验研究[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4期[C];2010年
6 刘宪;;劳动者报酬下降、技术进步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7 王云中;钱书法;;几种工资理论的评价与综合:构建社会功能工资模型[A];“财富的生产和分配:中外理论与政策”理论研讨会暨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尹艳林;;提高劳动者报酬,改善国民收入分配[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2011)[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白重恩 钱震杰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中国财政税收研究所;劳动者报酬占比 考察经济体健康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王辉 左蓝 (本报记者 王辉);劳动者报酬——何时涨 怎样涨[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年
3 记者 乔佳妮 通讯员 张进;我省中小企业支付劳动者报酬首破千亿[N];陕西日报;2012年
4 记者 谢思佳 见习记者 谢梦;支付劳动者报酬恢复正增长[N];南方日报;2010年
5 朱四倍;工薪劳动者报酬“该涨”靠什么支撑[N];中国商报;2014年
6 教师 朱四倍;工薪劳动者报酬“该涨”是共鸣更是焦虑[N];企业家日报;2014年
7 记者 赵超 吴晶;经政府责令仍欠薪者将受刑罚[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8 记者 王伟 通讯员 许国清;无锡工会出台劳动者报酬倍增计划实施意见[N];工人日报;2011年
9 农业部乡镇企业局供稿;劳动者报酬同比增速连续3个月超10%[N];农民日报;2010年
10 记者 王羚 陈姗姗;全总五大举措助劳动者提高报酬[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立华;中国人口抚养比上升对劳动者报酬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亦圆;我国劳动者报酬占比再估算及中美比较[D];浙江大学;2012年
2 全田田;提高劳动者报酬比重的财税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3 曾麒颖;广西劳动者报酬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4 赵霞;后危机时期基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提高我国劳动者报酬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2年
5 程国斐;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份额的演变规律和地区差异[D];山东大学;2013年
6 徐鹏;我国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份额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7 苑芳;提高我国私有制经济中劳动者报酬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2年
8 芦明;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区域差异的统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9 杨飞琴;我国国民收入占比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4年
10 樊颖;我国调整劳资分配比例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151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415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