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三角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绿色效率的动态评估与比较
本文关键词:中三角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绿色效率的动态评估与比较 出处:《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中三角 长三角 DEA Malmquist指数 绿色效率
【摘要】:结合DEA静态分析与Malmqui st指数动态分析对2000-2012年中三角和长三角3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绿色效率进行了动态评估与比较。依据模型的前沿面分析、绿色效率贡献率分析、绿色效率得分及变异系数分析,得出结论:中三角的绿色效率明显低于长三角,且二者差距呈扩大之势;中三角处于低水平的均衡发展阶段,绿色增长极尚未形成;长三角处于较高水平的非均衡发展阶段,绿色增长极已形成,且已产生较明显的扩散效应;中三角与长三角省会城市的绿色效率均较低,绿色转型是关键。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front face of the model , the analysis of green efficiency contribution rate , green efficiency score and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green efficiency of the middle triangle i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long triangle , and the green growth pole has not yet been formed .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基金】:湖南省软科学重点项目“湖南绿色产业评价及发展路径研究”(2013ZK2006)
【分类号】:F299.27
【正文快照】: 一、引言2014年4月28日,李克强总理在重庆主持召开座谈会,强调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谋求“三大板块”联动发展,走出一条绿色生态的新路子。可见,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是构筑中国经济横轴的基本抓手,而中三角与长三角作为长江经济带“三轮驱动”布局中的“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瑜;王建明;陈红喜;;长三角地区纺织行业上市公司绿色竞争力评价研究[J];商业研究;2006年21期
2 蔺雪芹;方创琳;;城市群地区产业集聚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03期
3 蔺雪芹;方创琳;;城市群工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效应——以武汉城市群为例[J];地理研究;2010年12期
4 翟石艳;王铮;;基于ARDL模型长三角碳排放、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年01期
5 叶懿安;朱继业;李升峰;徐秋辉;;长三角城市工业碳排放及其经济增长关联性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年03期
6 隗斌贤;揭筱纹;;基于国际碳交易经验的长三角区域碳交易市场构建思路与对策[J];管理世界;2012年02期
7 李斌;彭星;欧阳铭珂;;环境规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中国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基于36个工业行业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3年04期
8 宋马林;曹秀芬;吴杰;;一个新的考虑非期望产出的非径向-双目标DEA模型[J];管理科学;2011年04期
9 杨斌;;2000—2006年中国区域生态效率研究——基于DEA方法的实证分析[J];经济地理;2009年07期
10 刘秉镰;李清彬;;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实证分析:1990—2006——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方法[J];南开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林;高安刚;;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我国区域内生增长的差异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4期
2 陈健;查良松;黄艳妮;祝凤霞;;安徽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3 符鹏;许振成;彭晓春;陈志良;;广州市工业结构与环境污染物的灰色关联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1期
4 祝源;王伟;;基于模糊数学方法的资源类企业环境绩效评价——以兰花科创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年06期
5 陈红喜;王建明;印丹榕;;江苏省上市公司绿色竞争力评价研究[J];商业研究;2009年02期
6 袁瑜;王建明;陈红喜;;基于熵权模糊模式的企业绿色竞争力评价模型[J];商业研究;2009年06期
7 刘重力;付斌;李慰;;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国家级开发区间全要素生产率比较研究——基于数据包络方法的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10期
8 肖腊梅;刘继云;;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10期
9 胡兵;张明;;加工贸易出口是否促进了生产率增长——基于Malmquist指数和动态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11年01期
10 刘霖;秦宛顺;;县域工业生产率演变:浙江经验[J];财经论丛;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郭荣朝;苗长虹;夏保林;李军甫;;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优化组合模式及对策——以中原城市群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2 谢芒芒;赵敏娟;;陕西省城镇土地效率评价[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3 李标;;能源消费、污染控制与低碳经济发展——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李标;;能源消费、污染控制与低碳经济发展——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毛其淋;盛斌;;对外经济开放、区域市场整合与全要素生产率[A];经济学(季刊)第11卷第1期[C];2011年
6 Zhou Shouhua;陶春华;;新环保法对环境会计理论研究的影响[A];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201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7 虞晓雯;雷明;;面板VAR模型框架下我国低碳经济增长作用机制的动态分析[A];第十六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8 张谦;岳宏志;;技术效率视角下的陕西城镇化发展机制与发展模式探析[A];《资本论》与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祺志;我国工业能耗强度变动与节能路径选择[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徐光瑞;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余昌龙;技术差距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4 邓蕾;中国集装箱港口企业生产率测度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席建国;我国东西部地区对口帮扶效应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6 陈新华;我国油料产品的贸易救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7 赵可;农地城市流转与经济增长质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8 倪强;基于随机前沿和随机森林法的沿海开发区发展效率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9 张福明;企业成长与生产率、盈利能力的动态关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聂鹏;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明会;企业绿色竞争力评价与提升初探[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汪鹏;环境资源约束与我国化工企业竞争力的关系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0年
3 邵玲玲;区域金融发展视角下的FDI经济效应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4 刘琳琳;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王丽;环境约束下中国区域工业技术效率与生产率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许小雨;长三角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大学;2011年
7 杨宣;基于DEA方法的湖北省农地利用效率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康;区域大气环境信息管理及展示平台设计与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赵菁;科技进步与就业市场发展测评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10 雷小凤;提升我国钢铁企业绿色竞争力措施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全超;汪波;王举颖;;环渤海经济圈城市群能级梯度分布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马小明,张立勋,戴大军;产业结构调整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案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3 李丽英,杨鹏;熵权系数法在煤炭企业综合效益评价中的应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4 崔凤军,杨德福;旅游开发活动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泰安市实证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7年04期
5 赵爱文;李东;;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协整与因果关系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11期
6 白雪洁;宋莹;;中国各省火电行业的技术效率及其提升方向——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分析[J];财经研究;2008年10期
7 罗楚亮;;绝对收入、相对收入与主观幸福感——来自中国城乡住户调查数据的经验分析[J];财经研究;2009年11期
8 李胜文;李新春;杨学儒;;中国的环境效率与环境管制——基于1986-2007年省级水平的估算[J];财经研究;2010年02期
9 倪鹏飞;李清彬;李超;;中国城市幸福感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J];财贸经济;2012年05期
10 段志刚;;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竞争力比较[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国环境规划院 王金南;[N];中国环境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代友;企业绿色竞争力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刘德平;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协调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闫洁;论中国纺织业竞争优势的构建[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2 赵传松;山东半岛城市群生态环境评价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雪娜;我国能源类碳源排碳量估算办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4 韦艳南;城市群空间分析与西部重点城市群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5 施美霞;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关联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178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417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