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力资本回报率的城乡差异——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分析
本文关键词:中国人力资本回报率的城乡差异——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分析 出处:《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通过教育回报率、任期回报率和其他经验回报率三个方面考察中国人力资本回报率的城乡差异,研究结果发现:(1)受教育年限对于城镇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的工资水平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现职任职期和其他工作经验对于城镇劳动力的工资水平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农村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均不存在显著影响,这说明提高受教育年限是提高农村劳动力工资水平的主要途径。(2)人力资本回报率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城乡劳动力教育回报率的差异在2%左右,任期回报率的差异也在2%左右,而其他经验回报率的差异在1%左右。人力资本回报率的城乡差异违背了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性,成为劳动力市场进一步完善的阻碍。
[Abstract]:Through the return on education, the rate of return on tenure and the rate of return on other experience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urban-rural differences in the rate of return on human capital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umber of years of schooling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the wage levels of both urban and rural labor. The current employment period and other work experience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the wage level of the urban labor force, bu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wage level of the rural labor force. This shows that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years of education is the main way to improve the wage level of rural labor force. 2)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ate of return of human capital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labor education rate of return is about 2%. The difference in return on tenure is about 2%, while that on other experiences is about 1%. The urban-rural difference in the rate of return on human capital is contrary to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labour market. It has become a hindrance to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he labor market.
【作者单位】: 广东财经大学国民经济学院;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分类号】:F249.2
【正文快照】: 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经济对劳动力需求的增加以及限制劳动力城乡流动的相关政策的放松,大批从农业生产中释放出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劳动力市场,成为领取工资收入的产业工人的一部分。然而,进入城市的农村劳动力在工资报酬方面与城市劳动力存在明显差异。这种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焦斌龙;;体制转轨与中国人力资本地位变迁:以公有制企业为例[A];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经济发展——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十九次大会论文集[C];2005年
2 刘正良;桑光淇;;中国人力资本影响FDI效应吸收的区域差异[A];“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国研中心“中长期增长”课题组 负责人 刘世锦;2025年前中国人力资本仍将维持增长[N];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
2 英国约克大学金融学博士 现任教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 李翔;高福利下的低效率[N];上海证券报;2012年
3 证券时报记者 孙媛;普华永道:中国人力资本有效性存在极大提升空间[N];证券时报;2009年
4 何华利;开设保险分会场[N];中国保险报;2003年
5 王建民;教育制度创新走什么路?[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雪峰;中国人力资本与内生经济增长[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小青;提升中国人力资本质量的制度路径研究[D];济南大学;2010年
2 张辉;中国人力资本贡献率的实证研究(1978—2004)[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3 陈玉明;影响中国人力资本提升的制度变迁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6年
4 何琼峰;中国人力资本区域迁移、空间配置与经济增长[D];湖南大学;2007年
5 郝文靖;中国人力资本核算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朱佩枫;中国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7 李韵怡;中国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D];暨南大学;2007年
8 潘渊;中国人力资本与FDI区位分布的卢卡斯悖论及启示[D];湖南大学;2007年
9 廖逸飞;FDI流入与中国人力资本增长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10 丁琳;中国人力资本溢出的收入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264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426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