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权适足标准的界定——城镇保障性住房制度变迁的视角
本文关键词: 实践理性 住房权 适足标准 保障性住房制度 出处:《江西社会科学》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住房权适足标准的提出将对住房的权利诉求提升到更高的层次,生存权意义上的住房权转化为关涉人性尊严意义上的适足住房权。理论上所要求的住房权适足标准因其受到经济社会条件的约束必须在实践领域具体化。由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处于重大转型阶段,我国的住房权适足标准宜采取以问题为导向的实践理性方式予以界定。待条件成熟应通过立法方式确立住房权适足标准的一般原则和基本准则,并在法律实施过程中予以动态具体化。
[Abstract]:The proposal of adequate housing rights standards will raise the demand for housing rights to a higher level. The right to housing in the sense of survival is transformed into the right to adequate housing in the sense of human dignity. In theory, the standard of adequate housing rights must be specified in the field of practice because it is constrained by economic and social conditions. The economy society develops rapidly. Society is in a major stage of transition. China's housing adequacy standards should be defined in a problem-oriented practical rational way. When conditions are ripe, the general principles and basic norms of housing rights adequacy standards should be established by means of legislation. And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law to dynamic concretization.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F299.23
【正文快照】: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安居乐业的理想和相应人性尊严得以实现的基本前提条件,受到国际社的制度保障。[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解决住房会的广泛关注,1已经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权实现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了显著成住房权适足标准的提出对住房权的要求转就。[2]随着我国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群;;住房制度改革30年:从法律史角度的考察[J];法商研究;2009年01期
2 张群;;中国古代的住房权问题[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Z1期
3 黎晓武;;论我国城市居民住房权的实现保障[J];法学论坛;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美生;孔正毅;;程朱理学的现代审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万信琼;;人本主义与草根立场——论陈凯歌的《赵氏孤儿》[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3 黄裳裳;;理解“典型环境”观念的理性基础及多元视角[J];安徽文学论文集;2005年00期
4 刘建;;舞蹈身体元语言初探[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黄映恺;;书法审美规范略论[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詹浩勇;陈再齐;;加拿大社会保障住房的发展及其启示[J];商业研究;2012年04期
7 许超;;信仰下的现代包装设计尺度论[J];包装学报;2010年02期
8 刘雪滢;;悲剧结局与民族心理——莎士比亚与关汉卿的一点比较[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侯宏堂;;20世纪90年代中国实践论美学的自我反思[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邰文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境观[J];巢湖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陈;;保障性社区居民的居住—就业变迁与空间匹配性——基于南京市西善花苑小区的调查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郑晓华;陈乃栋;许丹艳;;制度约束与行动框架——谈我国城市保障性住房的规划选址[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黄裳裳;;理解“典型环境”观念的理性基础及多元视角[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4 胡健;;梁启超美育思想新论[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5 小田;;“一日史”的意义——论历史要素谱系与整体史[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6 王丽艳;王振坡;;保障性住房区位选择与空间配置研究[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C];2012年
7 李雄;袁道平;;回顾与反思: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历程与主要困境[A];中国第四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理论构建、实践构建与人的发展经济学的大众化网络化论文集[C];2012年
8 小田;;“一日史”的意义——论历史要素谱系与整体史[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9 强欢欢;;南京市新就业人员聚居空间的现状解析[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居住区规划)[C];2014年
10 王彦钧;朱文健;;深圳保障性住房空间分布适宜性评价研究[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居住区规划)[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苏彦新;近代西欧大陆私法的历史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潘新丽;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戴向东;中日传统家具文化比较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5 任相梅;张炜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勇军;严复的制度与国民性互动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罗绂文;李泽厚“情本体”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潘震;中国传统情感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赵双花;可能与限度[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董琼华;社会转型中的认知范式与价值重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价值体系重构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平安;探骊中国武术中“黄金分割”思想[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杨明娇;和谐社会视野下高校公民教育初探[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姚会涛;《红楼梦》情本思想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堰妮;论迁徙自由权[D];南昌大学;2010年
5 李晴;中日传统家具装饰图案的比较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6 张肖;中日传统家具审美意识的比较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7 苏文静;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机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阴文燕;农村从土葬到火葬的道德理由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陆肖智;李泽厚后期美学思想的重心转移[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黄峰;论孔子“道”的思想及其终极关怀意义[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焦怡雪;;促进居住融和的保障性住房混合建设方式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5期
2 单文慧;不同收入阶层混合居住模式——价值评判与实施策略[J];城市规划;2001年02期
3 杨靖;张嵩;汪冬宁;;保障性住房的选址策略研究[J];城市规划;2009年12期
4 魏立华;闫小培;;转型期中国城市社会空间演进动力及其模式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年01期
5 程丽辉,王兴中;西安市社会收入空间的研究[J];地理科学;2004年01期
6 冯健,周一星;北京都市区社会空间结构及其演化(1982-2000)[J];地理研究;2003年04期
7 于安;;论我国社会行政法的构建[J];法学杂志;2007年03期
8 林来梵;;卧室里的宪法权利[J];法学家;2003年03期
9 孙军帅;范丹丹;;秩序与规则——公民住宅权研究[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8年04期
10 郑思齐;符育明;任荣荣;;住房保障的财政成本承担: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J];公共行政评论;2009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莉;美国公共住房政策的演变[D];厦门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智航;;南非公民住房权最低标准浅析[J];西亚非洲;2010年02期
2 张松;;“居者有其屋”的历史求解——评《居有其屋——中国住房权历史研究》[J];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2010年01期
3 姜明安;;住房权绝不等于住房所有权[J];人民论坛;2010年16期
4 彭中礼;;高房价背景下住房权之保证[J];北方法学;2011年01期
5 雷婷;;住房权的存在形态及实现途径——从应有到实有的转化[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4期
6 韩敬;;基于义务视角探析住房权实现之问题与矛盾[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Z1期
7 许浩;;关于京沪租房新规的合法性探析——以保障公民住房权为分析视角[J];理论月刊;2012年03期
8 汤林弟;胡江;;联合国对住房权实现的指标化评估与监控框架[J];社会保障研究;2012年02期
9 唐秀娟;;住房权司法保障的正当性之争[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年03期
10 王笑严;王彦明;;美日住房权保障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东北亚论坛;2012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林晓轩;法国通过住房权新法案百姓无房可告官[N];中国改革报;2007年
2 林晓轩;法国住房权新法案力争“人人有房住”[N];经济参考报;2007年
3 朱亚鹏;看待公民住房权,有误区[N];镇江日报;2010年
4 陈杰 上海财经大学不动产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教授;加快立法为“德政工程”护航[N];文汇报;2013年
5 严平;保障住房权政府需担责[N];中国改革报;2007年
6 记者 张佳 通讯员 吴金华;“保障公民基本住房权”入宪[N];团结报;2010年
7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北京鼎业律师事务所主任 许智慧;出台法律保障公民住房权[N];检察日报;2011年
8 林晓轩;法国通过新法案,民众无房可告官[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9 孙瑞灼;保障房立法可引入“可抗辩住房权”[N];经济参考报;2010年
10 唐彬;谁来保障低收入群体住房权?[N];东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群;居有其屋——中国住房权问题的历史考察[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2 杜芳;我国公民住房权的司法保障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3 孙建伟;涉地农民住房权与生存权保障实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4 周礼文;保障性住房法律制度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收;住房权权利结构及保护模式[D];吉林大学;2010年
2 李慧芬;从住房权角度思考我国的住房保障制度[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3 郑广辉;论公民住房权的国家义务[D];吉林大学;2011年
4 宋艳;住房权保护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5 覃秀臣;南非公民住房权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6 范欣;基于义务视角探析我国住房权立体保障体系[D];山东大学;2013年
7 魏丽丽;人权视角下的中国妇女住房权保障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8 唐秀娟;住房权司法保障的正当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9 丁爽;论住房权的司法救济[D];辽宁大学;2014年
10 李岳;城镇居民住房权保障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454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445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