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源环境禀赋与压力的城市综合承载力研究——以大连市为例
本文关键词: 环境承载力 综合承载力 环境容量 环境总体规划 大连市 出处:《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综合承载力分析是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的重点任务,也是目前引导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方法之一。文中以大连市为例,基于资源环境单要素承载力计算结果,提出城市综合承载力计算及评价方法,通过研究综合承载力现状及未来变化,确定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短板及调控重点,并提出不同分区的管控策略与环境保护目标,指导未来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保障资源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可持续。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将长期面临水、土资源承载力较低的发展困境,但大气环境和水环境承载力有所提升,并根据资源环境短板确定合理的资源环境效率约束门槛,合理引导城市新区和工业区积聚,强化郊区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文中作为大连市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编制的核心任务之一,将为有关规划的编制和研究提供技术参考和案例积累。
[Abstract]: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analysis is the key task of the overall urban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one of the scientific methods to guide the urba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takes Dalian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calculation of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single element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The calculation and evaluation method of urban comprehensive bearing capacity is put forward. By study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changes of comprehensive bearing capacity, the short plat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different regions and the key points of regulation and control are determined. And put forward the control strateg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oal of different districts to guide the future urban construction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o ensure the coordination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ustainable. The study area will face water for a long time, soil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is low, but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atmosphere environment and water environment is improved, and according to the short board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to determine the reasonable threshold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efficiency constraints. Reasonably guide the accumulation of new urban districts and industrial zones, strengthen the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suburban resource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 this paper, as the core of the overall urban environmental planning of Dalian Ren Wuzhi. Will provide the technical reference and the case accumulation for the related plan compilation and the research.
【作者单位】: 北京清控人居环境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生态环境所;大连市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基金】:环保部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编制首批试点城市支持项目资助
【分类号】:F299.2;X22
【正文快照】: 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是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的核心任务之一[1],其重点任务是分析城市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与安全阈值,引导城市建设与产业合理发展[2-4]。目前的承载力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资源环境要素的分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和大气环境、水环境等[5-7];另一类是综合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明华;赵爽;杨秀花;;河南省区域综合承载力动态评价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年04期
2 魏超;叶属峰;过仲阳;刘汉奇;邓邦平;刘星;;海岸带区域综合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以南通市为例[J];生态学报;2013年18期
3 陈珏;雷国平;王元辉;;黑龙江省土地综合承载力空间差异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S1期
4 熊伟;;湖南省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及对策研究[J];湖南有色金属;2008年04期
5 李海梅;王金亮;;云南省土地综合承载能力空间差异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2年04期
6 陈海英;;规划环评中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年07期
7 卢亚丽;;区域综合承载力评价预测研究进展及评述[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年05期
8 孙钰;李新刚;;山东省土地综合承载力协调发展度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11期
9 李明昌;张光玉;司琦;梁书秀;孙昭晨;;区域综合承载力的多子系统非线性集对耦合评价[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12期
10 于航;陶磊;白景峰;彭士涛;;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滨海新区综合承载力预测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高群;王丹;沈莎莎;;城市综合承载力的时空变化分析——以江苏常州为例[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李建成;瞿理铜;;泉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分析及评价[A];2007年福建省土地学会年会征文集[C];2007年
3 杨玉秀;;以人为本 走向宜居[A];宜春市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淮;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尤显迫切[N];北京日报;2007年
2 记者 李培松;努力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N];遵义日报;2013年
3 记者 王亚欣 实习生 彭毓颖;“腾笼换鸟”提升综合承载力[N];长江日报;2014年
4 吴国文邋钱厚琦;统筹规划,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N];中国建设报;2008年
5 本报评论员;让城市综合承载力强起来[N];邯郸日报;2011年
6 记者 张慧敏;北京综合承载力接近极限[N];北京商报;2013年
7 中共包头市委常委、昆都仑区委书记 施文学;提升综合承载力 打造中心城区升级版[N];内蒙古日报(汉);2013年
8 本报记者 万瑶;科学建新区 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N];四川日报;2013年
9 伏怡;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N];鞍山日报 ;2007年
10 常菁;建设部专家:中国应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祝秀芝;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及预测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雪萍;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雅安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的可持续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2 计琳;土地综合承载力的评价与预测方法研究及实例[D];天津大学;2012年
3 程露露;福建省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4 王金珠;南昌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3年
5 丁赏;杭州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6 邢苏颖;合肥市综合承载力评价与提升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
7 董丽;基于综合承载能力分析的区域发展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常熙月;哈尔滨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9 李彦莹;基于时空过程的兰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D];甘肃农业大学;2013年
10 李凌宜;江汉平原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646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464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