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中国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特征事实与经验阐释

发布时间:2018-02-13 13:04

  本文关键词: 城市体系 户籍制度 异质性劳动力 空间均衡 出处:《财经研究》2015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章在经典模型拓展基础上建立了城市政策分析框架,运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等统计数据,阐释了我国城市住房、交通、户籍和人口等方面的制度或政策影响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的路径模式,并研究了政府外部干预和市场内在驱动共同作用下中国城市体系规模结构演进的经验事实。研究结论是:(1)1985年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呈现出偏向"中心城市"增长、城市首位度偏低等典型特征;(2)受城市行政层级、城市规模控制和户籍制度等政府干预因素影响,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和大、中、小城市的路径选择有别于先发国家城市化实践和城市经济学文献的相关结论;(3)中国城市化"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张"的传统模式亟须调整,未来的城市化道路选择及城市体系优化,需要以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的方式加以磨合推进;而当前城市政府的理念更新、职能转变和"城市化红利"公平分享的落实则尤为关键。
[Abstract]:Based on the expansion of the classical model, the paper establishes the framework of urban policy analysis, and explains the urban housing and transportation in China by using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the 6th national census. The path patterns in which systems or policies such as household registration and population influence the scale structure of urban systems, The empirical facts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scale structure of Chinese urban system under the joint action of external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and market internal drive are studied. The conclusion is that since 1985,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China has shown a tendency to "central city" growth. The typical feature of the low degree of urban primacy is affected by the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factors such as the administrative level of the city, the control of urban scale and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The path choice of small cities is different from the practice of urbanization in the first countries and the relevant conclusions of the literature on urban economics. (3)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urbanization "quantity growth" and "scale expansion" in China needs to be adjusted urgently. The choice of future urbanization road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urban system need to be combined with market leading and government guidance. The transformation of func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fair share of urbanization dividend are especially crucial.
【作者单位】: 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CJL07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473160) 上海财经大学创新基金项目(CXJJ-2014-342)
【分类号】:F29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美艳;蔡f ;;户籍制度改革的历程与展望[J];广东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2 尤建新,陈强;以公众满意为导向的城市管理模式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04年02期

3 诸大建;刘冬华;许洁;;城市管理:从经营导向向服务导向的变革[J];公共行政评论;2011年01期

4 周一星;论中国城市发展的规模政策[J];管理世界;1992年06期

5 沈坤荣;余吉祥;;农村劳动力流动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的影响——基于市场化进程中城乡劳动力分工视角的研究[J];管理世界;2011年03期

6 章元;王昊;;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户籍歧视与地域歧视:基于人口普查数据的研究[J];管理世界;2011年07期

7 蔡禾;;从统治到治理: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大城市社会管理[J];公共行政评论;2012年06期

8 周靖祥;;副省级城市发展逻辑:官员配置与增长驱动[J];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10期

9 蔡继明,周炳林;小城镇还是大都市: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J];上海经济研究;2002年10期

10 陈彦光,周一星;城市规模—产出关系的分形性质与分维特征——对城市规模—产出幂指数模型的验证与发展[J];经济地理;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福林;穆兰;;广东城乡收入差距与城市化进程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王德强;陈迪金;;金融危机前后我国“民工荒”的比较分析与对策选择[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3 吴淑莲;;浅析农村城镇化可持续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4期

4 冉江;柯长青;;连云港城市扩展及其驱动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5 张重阳;陆洪海;李红;;山东省城市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7期

6 陆枭麟;;江苏省城市规模效益时空比较研究——基于灰色关联综合分析法[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3期

7 孙静;;对重庆市推进城镇建设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6期

8 赵常兴;霍艾湘;;区域性城镇化的中外比较及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9 董立峰;宋芙蓉;;黄河三角洲地区城镇体系分形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5期

10 李长坡;李青雨;;半城市化地区城乡一体化动力机制与发展模式研究——以许昌市城乡一体化推进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斌;;基于分形模型的重庆市城镇体系特征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邓丽君;韩昊英;吴宇哲;;城市聚落规模的分布特征探讨——以浙江省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3 叶海云;;迁徙政策、城市贫困与农村人口向城市迁徙[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宋明爽;;城市化战略与政策取向分析[A];山东省社会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邓智团;;要素集聚技术进步与城市生产率——基于长三角16城市的实证分析(1978—2004年)[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6 储金龙;顾康康;汪勇政;包善驹;;安徽省城镇化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异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孙九霞;;旅游发展与傣族园社区的乡村都市化[A];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人类学高级论坛2004卷[C];2004年

8 汪世绮;徐扬;;城市化、城市偏向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9 陆铭;向宽虎;;地理与服务业——内需是否会使城市体系分散化?[A];经济学(季刊)第11卷第3期[C];2012年

10 张莉;徐现祥;;人口跨区流动:广东经济发展的新动力[A];市场经济与城市化发展:兼论经济特区30周年——广东经济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城乡协调发展视角下的新疆城镇化产业支撑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2 赵聚军;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理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朱妍;劳动力流动、产业转移与城市发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5 李艳红;综合运输通道客运结构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6 李爱民;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建成区扩张与用地规模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7 王庆松;山东城市化发展战略对大气环境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肖英;基于“两型”城市构建的长沙城市森林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9 葛宝琴;城市化、集聚增长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10 刘敏;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及其绩效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漆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何静;产业集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罗亦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及因素检验[D];湘潭大学;2010年

4 朱正龙;汉长昌三大城市群空间结构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温静;宁波都市圈空间结构演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赵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国际经验和中国案例[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袁静;小城镇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王梦霞;农村金融发展、城市化与农民收入增长[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10 陈敏;产业集群升级背景下的非正规就业演进机理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京文;;中国城市化的重要发展趋势:城市群(圈)的出现及对投资的需求[J];创新;2008年03期

2 豆建民;汪增洋;;经济集聚、产业结构与城市土地产出率——基于我国234个地级城市1999-2006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10年10期

3 王国刚;;中国银行体系中资金过剩的对策分析——三论资金流动性过剩[J];财贸经济;2009年03期

4 李钢;董敏杰;金碚;;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是对立的吗?——基于中国制造业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09年09期

5 丁成日;土地政策和城市住房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2002年02期

6 王俊松;贺灿飞;;转型期中国城市土地空间扩张问题研究——基于Muth-Mill模型的实证检验[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3期

7 周一星,曹广忠;改革开放20年来的中国城市化进程[J];城市规划;1999年12期

8 徐永德,伍美琴;合乎公众利益?——行政主导下专业规划师的重新定位[J];城市规划;2002年08期

9 唐文跃;城市规划的社会化与公众参与[J];城市规划;2002年09期

10 张蔚文,徐建春;对国外城市经营理念的考察与借鉴[J];城市规划;2002年1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郭克莎;[N];光明日报;2001年

2 李强;[N];人民日报;2006年

3 徐冠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靖祥;中国内外经济发展失衡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片面引导农民进入小城镇将扭曲中国城市体系发育[J];领导决策信息;2002年40期

2 陈彦光,刘继生;城市体系时空演化的广义维数分析——刻划城市资源分享空间的理论基础、计算方法与应用实例[J];地理科学;2003年05期

3 温长生;广西城市体系的形成与创新[J];热带地理;2005年01期

4 樊新生;;河南省城市体系空间结构调控研究[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刘耀彬;;湖北省城市体系空间结构测度及其优化[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年01期

6 杨德云;;基于分形理论的广西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研究[J];商业研究;2008年07期

7 陈延斌;李永;王厚军;宋忠伟;;基于分形理论的山东省城市体系非线性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年10期

8 顾朝林;;2020年国家城市体系展望[J];未来与发展;2009年06期

9 林星;;近代福建城市体系的建立及特点[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08期

10 吴轶群;;清代伊犁城市体系变迁探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家成;;湖北省城市化与城市体系发展机制研究[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2 顾朝林;;2020年国家城市体系展望[A];2009年中国未来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Sako Musterd;;欧洲城市体系的不平等性的表现、影响和反应(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构建和谐的世界城市”政府管理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4 周璇;;多中心均衡发展的城市网络——德国城市体系探析[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5 赖淑瑾;姚颂恩;;福建省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分形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林元兴;;建构健全的城市体系以抑制城市蔓延[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刘学华;;中国城市体系规模结构演变:1985~2007——一个“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分析框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8 Tae Myung KIM;;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方性城市发展问题和困境:以韩国大田市为例(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构建和谐的世界城市”政府管理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9 张宝通;;大手笔构建大西安与大关中城市体系[A];2005年经济体制课题研究和优秀论文集[C];2005年

10 陈阳;;京津冀地区城市体系演化研究——基于关联网络和价值区段的分析方法[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水林;连城完善城市体系建设[N];闽西日报;2007年

2 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博士 熊文;全面展示和准确把握广西城市体系的发展[N];南宁日报;2010年

3 广东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张浩然;优化重组中国城市体系空间结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记者 沈谦 实习记者 赵雪;我省发布《陕西省智慧城市体系架构和总体要求》[N];陕西日报;2014年

5 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 徐剑锋;优化浙江城市体系[N];浙江日报;2013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杨舸;构建合理城市体系缓解大城市人口压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7 顾宝昌;人口城市化与城市体系[N];光明日报;2006年

8 王开明;构建海西城市体系[N];福建日报;2006年

9 上海社会科学院 郁鸿胜;重视城市体系对城市群政策制定的影响[N];国际金融报;2005年

10 何书彬;中国城市发展挑战世界城市体系[N];厦门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蕾;中国东部三大都市圈城市体系及演化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皮亚彬;集聚、扩散与城市体系[D];南开大学;2014年

3 石林;吉林省城市化效率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湖平;湖南省城市体系的结构演变及结构特征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2 伍业春;武广高速铁路对沿线城市体系发展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3 王建军;山东省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及其优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陈晖;基于分形理论的陕西省城市体系规模的优化与仿真[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5 许娜;江苏省城市化与城市体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6 赵阿锋;陕西省城市层级体系评价及发展对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7 袁源;基于分形理论的江苏省城市体系时空演化测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苏伟豪;成渝经济区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1年

9 张倩宇;都市圈城市体系发展及演化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闫卫阳;城市体系空间布局的模型化与智能化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5082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5082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2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