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D模型的循环农业系统构建及其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本文关键词: 循环农业系统 SD模型 模拟与优化 生态经济 定西市安定区 出处:《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中国西北典型干旱和贫困区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循环农业系统为例,基于10年跟踪调研数据,建立了SD模型,分析了该循环农业系统的生态、经济综合效应,模拟未来10年发展趋势,检验系统发展缺陷,提出未来优化的方向。结果证明:循环经济不但能大幅提升经济效益,而且具有减少水耗、减少化肥使用量、消除牲畜粪尿污染,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和CO2排放等显著的生态经济效益。并能够通过长期循环运行和优化调控,不断扩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消除生态脆弱及贫困双重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定西市安定区循环农业系统的构建思想、构建方法、评价模型和优化方式对我国干旱与半干旱类似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Abstract]:Taking the circular agriculture system of Anding District, Dingxi City, Gan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an SD model was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ten years' investigation data, and the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comprehensive effects of the circular agricultural system were analyzed. Simulating the development trend in the next 10 years, testing the defects of the development system, and putting forward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optimiz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ircular economy can not only greatly increase economic efficiency, but also reduce water consumption, reduce the amount of chemical fertilizer, eliminate the pollution of livestock feces and urine. To reduce fossil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O2 emissions, and to reduce the significant ecological economic benefits, and through long-term cycle oper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regulation and control, to continuously expand economic benefits, ecological benefits, eliminate ecological fragility and poverty double pressure, The idea, method, evaluation model and optimization of circular agriculture system in Anding District of Dingxi City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in China.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4130163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1133003)资助
【分类号】:F327;F205;F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旭;熊文;胡久生;李兆华;;关于发展湖北省循环农业的思考[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年08期
2 李峰;;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导刊;2012年04期
3 王利华;;发展循环农业是打造生态浙江的重要途径[J];前沿;2014年Z3期
4 高旺盛;陈源泉;梁龙;;论发展循环农业的基本原理与技术体系[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年06期
5 邓涛;;以循环农业思想推进小城镇建设[J];小城镇建设;2007年12期
6 张思强;薛民琪;;循环农业发展的组织形式及对策建议[J];乡镇经济;2008年05期
7 谌立平;徐辉;;基于农产品安全视角的循环农业发展[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年07期
8 邢美华;张俊飚;黄光体;;未参与循环农业农户的环保认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晋、鄂两省的调查[J];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04期
9 王蓉;陈世寅;;循环农业视角下的武汉城市圈城乡统筹发展研究[J];中国发展;2009年06期
10 高旺盛;;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循环农业科技创新之路[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国勤;;1949年至今中国循环农业的发展[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2 宋树友;;发展循环农业经济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A];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与西部大开发[C];2010年
3 毕涛;宁逵;吕晓东;;黑龙江省循环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朱大威;常志州;;发展循环农业 推进低碳农业[A];华东地区农学会、山东农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交流材料[C];2010年
5 杨萍;季明川;;发展循环农业,促进节能减排[A];首届沂蒙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朱思浩;朱鼎;;建立防范“变脸”生态有机农业套项和管控的机制推动生态自我循环农业实践与模板的创新[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7 吴鸿斌;李冬梅;安沫平;韩景豹;康青;;探讨河北省发展循环农业促进节能减排主要技术模式与区域发展重点[A];发展低碳农业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祝连生;操逢世;;关于发展低碳型高效循环农业的思考[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李冬梅;吴鸿斌;安沫平;康青;;发展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建设 推动河北省现代农业发展[A];发展低碳农业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陈永亮;;根植农村,走科技、生态、高效的循环农业创业之路[A];“培育创业人才,推进现代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共临漳县委书记 李文海;努力打造循环农业强县[N];邯郸日报;2009年
2 中共灌阳县委副书记、县长 陆桂弟;加快发展循环农业努力促进农民增收[N];桂林日报;2012年
3 记者 薛佳红 通讯员 谢付良;循环农业演绎生态乡村[N];嘉兴日报;2013年
4 记者 马骁;坚定方向探索循环农业发展新机制 同心协力推进项目建设取得新成绩[N];陇东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赵丽娜;循环农业的“绿色魔力”[N];蚌埠日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先朝阳 通讯员 郭勇 张烨;循环农业编织致富梦[N];甘肃日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于丽爽;德青源生态园发展循环农业[N];北京日报;2013年
8 记者 惠程华 通讯员 郭海凤;灵台循环农业扮靓新农村[N];甘肃日报;2010年
9 记者 徐桢 通讯员 氋维仲;门河发展循环农业显现多重效益[N];连云港日报;2011年
10 通讯员 黎晓勇;佛坪循环农业成为农民增收引擎[N];汉中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魏百刚;都市循环农业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卫涛;循环农业中的农户行为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张立超;中国循环农业发展评价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建强;湖北省循环农业发展评价与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2 李欣;低碳经济下辽宁省循环农业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韩泽;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价的循环农业控制机理及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胡翠霞;黑龙江省发展循环农业的生产区划与模式选择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08年
5 李杰;利益相关群体在循环农业发展中的行为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6 湛慧慧;北京市西柏店村循环农业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陈晓娟;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8 熊雪;循环农业发展的激励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9 杨琰;基于DEA的陕南循环农业经济效率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10 周海川;基于能值分析的循环农业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140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514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