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群等级类型综合划分
本文关键词: 城市群 指标体系 聚类分析 空间分异 等级划分 中国 出处:《地理科学进展》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城市群是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载体,也是国家参与全球竞争和国际劳动分工的新型地域单元。目前,中国区域空间治理模式正在发生重大转变,由原来的行政区分割管理开始转向类型区空间治理。本文基于城市群的重要外延特征,采用"先分等、后划类"的综合分类思想对中国23个城市群进行定量类型划分和空间分异分析,为中国城市群实施因地制宜的空间格局优化和分类管理的规划引导提供科学依据。首先,参考世界成熟城市群的规模大小和集聚程度,中国城市群分为国家级、区域级、次区域级和地区级4个等级,呈现"3-5-6-9"的金字塔型等级结构;其次,基于城市群的五大特征,构建由10个因子和22个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运用Q型聚类分析法将中国城市群定量划分为成熟外向型、双核赶超型、环境友好型、单核辐射型和内陆粗放型等5种类型;最后,综合等级划分与定量聚类结果,进一步细分为国家级成熟外向型、国家级双核赶超型、区域级双核赶超型、次区域级环境友好型、地区级环境友好型、区域级单核辐射型、地区级单核辐射型、区域级内陆粗放型和地区级内陆粗放型共9个亚类。
[Abstract]:Urban agglomeration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China's new urbanization strategy, as well as a new regional unit for countries to participate in global competition and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At present, China's regional spatial governance model is undergoing a major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original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management to the type of spatial governance. Based on the important extension of urban agglomeration, this paper adopts "first classification," The comprehensive classification idea of "post-classification" makes quantitative classification and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analysis of 23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China, which provides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planning and guidance of spatial pattern optimiz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of Chinese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accordance with local conditions. Referring to the size and agglomeration of the world's mature urban agglomerations, China's urban agglomerations are divided into four levels: national, regional, subregional and regional, showing a pyramid hierarchy of "3-5-6-9". Secondly, based on the five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agglomeration, An index system consisting of 10 factors and 22 indexes was constructed, and the quantitative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urban agglomeration was divided into five types: mature extroversion, dual-core catch-up, environment-friendly type, mononuclear radiation type and inland extensive type by means of Q cluster analysis. Finally, the comprehensive classification and quantitative clustering results are further subdivided into national mature extroversion, state-level dual-core catch-up, region-level dual-core catch-up, sub-regional environment-friendly, regional-level environment-friendly, regional-level environment-friendly. There are 9 subtypes of mononuclear radiation at regional level, mononuclear radiation at regional level, extensive inland radiation at regional level and extensive inland radiation at regional level.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J15B0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3&ZD027)
【分类号】:F29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京祥,邹军,吴启焰,陈小卉;论都市圈地域空间的组织[J];城市规划;2001年05期
2 张伟;都市圈的概念、特征及其规划探讨[J];城市规划;2003年06期
3 胡序威;沿海城镇密集地区空间集聚与扩散研究[J];城市规划;1998年06期
4 李晓江;;城镇密集地区与城镇群规划——实践与认知[J];城市规划学刊;2008年01期
5 方创琳;;城市群空间范围识别标准的研究进展与基本判断[J];城市规划学刊;2009年04期
6 王发曾;刘静玉;;我国城市群整合发展的基础与实践[J];地理科学进展;2007年05期
7 李震;顾朝林;姚士媒;;当代中国城镇体系地域空间结构类型定量研究[J];地理科学;2006年05期
8 陈群元;宋玉祥;;城市群空间范围的综合界定方法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地理科学;2010年05期
9 宁越敏;;中国都市区和大城市群的界定——兼论大城市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地理科学;2011年03期
10 方创琳;祁巍锋;宋吉涛;;中国城市群紧凑度的综合测度分析[J];地理学报;2008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巍;王一平;;街道的意义——城市住区模式的演进[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5期
2 景冰琦;刘琨;;简析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1期
3 孙群郎;美国现代城市郊区化原因再探[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4 余忠;区域规划中的开发管制区划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5 包善驹;;刍议新时期苏南小城镇产业与空间发展[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6 黄竹喧;;论《明日的田园城市》与中国土地制度改革[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蒋东正;城镇用地规模扩张影响因素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0期
8 张重阳;陆洪海;李红;;山东省城市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7期
9 杨勇;高汝熹;罗守贵;;都市圈形成的基本要素[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6期
10 邱汉周;金晓玲;胡希军;;合淮同城化的战略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金成;欧阳慧;黄征学;;优化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基本思路[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1-2012)[C];2012年
2 于亚滨;潘玮;;哈尔滨都市圈空间扩展的动力机制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怡然;;快速城市化中紧凑发展下的大城市近郊生态用地使用——以成都“198”项目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俞滨洋;王洋;;从“快速城市化”到“健康城市化”——中国城市化转型及“健康规划”初探[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潘斌;陆嘉;;杭州湾北岸地区空间发展协调机制的构建[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徐昊;黄峻;江文文;周小虎;;武鄂黄城镇连绵带规划建设思路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丽晔;;区位变迁下的区域空间发展规划研究——以滇西地区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魏伟;但梦薇;黄道远;;武汉城市圈核心城市辐射力及影响范围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熊向宁;;转型期大城市边缘区规划机制建设途径初探[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石会娟;;城乡共荣的西咸新区规划思路探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威;鄂西南古集镇空间变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雷征;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结构时空演变及驱动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袁昭;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包雄伟;我国大都市区新城规划的实施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和强;新泰市城镇化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梁潇;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树欣;长三角船舶工业布局特征与发展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谭少平;高速公路对城镇体系的影响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周小洁;基于EI的城镇绿地系统规划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10 郑涛;杭州市山水格局背景下的绿地系统构建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建荣;论中国崛起世界级大城市的条件与构想[J];财经研究;1995年06期
2 苗长虹,王海江;中国城市群发展态势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5年04期
3 孔凡娥;周春山;;广州城市腹地划分及变化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4期
4 梁书民;白石;;中国城市影响域的空间格局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6期
5 董青;李玉江;刘海珍;;中国城市群划分与空间分布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6期
6 周一星;关于明确我国城镇概念和城镇人口统计口径的建议[J];城市规划;1986年03期
7 川上秀光,吕斌;多中心城市结构论与东京的再开发[J];城市规划;1988年06期
8 李迅;中国城市演进中的区域差异及其对策[J];城市规划;2000年07期
9 朱才斌,邓耀东;城市区域定位的基本方法[J];城市规划;2000年07期
10 王德,赵锦华;城镇势力圈划分计算机系统的开发研究与应用——兼论势力圈的空间结构特征[J];城市规划;2000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汉欣;;一部研究中国城市群的力作——《中国城市群》4次出版的启示[J];经济地理;2009年06期
2 李浩;中国城市群发展动态[J];政策;2003年11期
3 本刊首席数据分析员;;中国城市群“十一五”规划数字地图[J];领导决策信息;2006年02期
4 朱英明;;中国城市群区集聚式城市化发展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6年02期
5 ;《中国城市群》(第三版)已发行[J];现代城市研究;2007年04期
6 ;《中国城市群》(第三版)已发行[J];现代城市研究;2007年05期
7 董青;李玉江;刘海珍;;中国城市群划分与空间分布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6期
8 ;新书消息[J];经济地理;2009年08期
9 姚士谋;;《中国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评述[J];地理学报;2010年12期
10 罗军;;中国城市群的发展特点与趋势[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方创琳;;中国城市群形成发育的新问题与对策建议[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赵四东;钟源;李伟伟;;制度转型背景下的中国城市群效率及其时空演变研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城市建设》杂志社 尹延飞;中国城市群:协同发展任重道远[N];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梅林;中国城市群构成差异巨大[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3 本版编辑 本报记者 李坤民 蔚然;中国城市群需填补“圈层”空白吗[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4 本报评论员;文明建设永无止境[N];中山日报;2009年
5 钟边石;苏州综合竞争力蝉联第八[N];苏州日报;2008年
6 郁鸿胜;中国城市群要走什么道路[N];国际金融报;2004年
7 狄方;长三角新一轮发展要进行三个重心转移[N];中国改革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董青;基于区域经济视角的中国城市群体系空间结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473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547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