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城镇化协调水平测度及空间差异分析
本文选题:城镇化 切入点:城镇化协调水平 出处:《统计与信息论坛》2015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运用TOPSIS方法从人口、土地、经济、社会等四个角度测算中国整体和各省份城镇化协调水平,并对不同区域城镇化协调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整体城镇化协调水平相对较低;东部地区城镇化水平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2.中国各省份城镇化协调性水平差异明显,总体来看,发达省份城镇化协调水平相对较高;3.不同驱动要素对城镇化协调水平的差异明显,具体排序为土地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其中东部地区经济城镇化的表现尤为明显,中、西部地区土地城镇化的表现较为突出。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Abstract]:The TOPSIS method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coordinated level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as a whole and in all provinces from the four angles of population, land,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urbanization coordination level in China is relatively low, and the urbanization level in the eastern region i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On the whole, the coordination level of urbanization in developed provinces is relatively high. 3. Different driving factors hav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he coordination level of urbanization. The specific order is land urbanization, economic urbanization, social urbanization,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The performance of economic urbanization in the eastern region is especially obvious, and the land urbanization in the middle and west regions is more prominent. According to the above conclusions, the relevant policy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镇化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地区差异的影响》(71403274) 安徽工业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中国制造业集聚与城市化的空间效应分析》(QS201408)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城镇化对农产品区域流通的影响研究》(ASTIP-IAED-2015-04)
【分类号】:F299.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春;;健康城镇化发展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8年04期
2 孙久文;;城乡协调与区域协调的中国城镇化道路初探[J];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05期
3 蔡卫红;;福建省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的现状及成因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7期
4 尹宏玲;徐腾;;我国城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失调特征及差异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3年02期
5 简新华;罗钜钧;黄锟;;中国城镇化的质量问题和健康发展[J];当代财经;2013年09期
6 程钰;任建兰;崔昊;唐桂敏;;基于熵权TOPSIS法和三维结构下的区域发展模式——以山东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2年06期
7 范进;赵定涛;;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性测定及其影响因素[J];经济学家;2012年05期
8 孙文凯;白重恩;谢沛初;;户籍制度改革对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年01期
9 李杰;张光宏;;农村土地制度与城镇化进程:制度变迁下的历史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3年02期
10 陈凤桂;张虹鸥;吴旗韬;陈伟莲;;我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J];人文地理;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力心;李亚;段豫川;;重庆市县域城镇化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8期
2 刘鸿渊;史仕新;;论中国城镇化困境与发展新思维[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刘昌用;;我国当前城乡差距的历史背景与主要特征[J];西部论坛;2012年03期
4 蒋涤非;宋杰;刘蓉;;健康城市化的响应机制及指标体系——基于包容性增长的视角[J];城市问题;2012年05期
5 王伟;;城市化、城市化红利与土地制度改革[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6 李瑞记;;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战略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曹广忠;边雪;刘涛;;基于人口、产业和用地结构的城镇化水平评估与解释——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地理研究;2011年12期
8 陈春;冯长春;;建设用地扩张效率指数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年02期
9 李家志;涂欣;李海涛;孙亮;;湖北宜昌城镇化路径选择与空间聚集研究[J];规划师;2012年07期
10 高正平;张兴巍;;区域企业自生能力评价指数与区域经济发展实证——基于中国各地区的研究[J];财贸研究;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晓林;吕红医;;工业型小城镇的城镇化路径选择——基于人口和产业“双驱动”的波士顿矩阵法[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2 胡冬冬;;基于全国扶贫改革试点的山地城镇化发展思路探索——以湖北恩施龙凤镇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3 刘仲宇;罗婧;;新型城镇化下人口与用地规模问题的制度思考[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4 徐腾;张军民;张璞;;山东省城市人口—空间城镇化质量水平研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5 孙伟;;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结合部经济开发区发展战略初探[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园区规划)[C];2013年
6 李向前;郭本海;黄莉;;城镇化发展水平视域的城市关联复杂网络模型[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7 李忠民;夏德水;胡晓曦;;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速度与质量问题研究[A];《资本论》与新型城镇化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8 周京奎;;收入不确定性、住宅权属选择与住宅特征需求——以家庭类型差异为视角的理论与实证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4期[C];2011年
9 蒋希冀;叶丹;;马太效应下的城镇化路径及城乡规划编制革新[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3-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C];2014年
10 易斌;;城镇化综合水平的评价及格局研究——以安徽为例[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詹国勇;中国高尔夫产业竞争力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2 李志俊;选择性转移、人力资本深化与内生农业发展[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董亚娟;供需视角下入境旅游流驱动与城市目的地响应耦合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孙华臣;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收入差距演变及其对经济增长的门限效应[D];山东大学;2012年
5 曾思康;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的经济学考察[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6 宋葛龙;中国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路径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7 王娟;中国城市群演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8 杨秋波;邻避设施决策中公众参与的作用机理与行为分析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郝团虎;制度、人力资本与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D];西北大学;2012年
10 孙晓芳;我国异质性劳动力流动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飞;湖北省城镇化发展方略的思考与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韩梅;中国城市化发展路径选择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3 雷云鹏;新疆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4 姜小蕾;紧凑城市理论对城市规划的启发[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黄丹;嘉鱼县人口城镇化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艳菊;唐山市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7 郑典利;迷失与拯救[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杨军;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的政策目标分析[D];西南大学;2012年
9 张兵;农村地区城镇式社区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贾异;吉林省城市化区域差异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加来;朱芬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政府与市场行为的博弈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林毅夫;中国的城市发展与农村现代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方创琳;经济发展战略重点区域的发展模式与基本思路[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4 陆大道;;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与空间扩张[J];中国城市经济;2007年10期
5 刘盛和;中国城市化水平省际差异的成因探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6期
6 顾朝林;吴莉娅;;中国城市化问题研究综述(Ⅱ)[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8年03期
7 段禄峰;张沛;;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问题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7期
8 王伟;钟鸿雁;;中国城市化的时空演变及因素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04期
9 孙平军;丁四保;修春亮;;北京市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耦合协调性分析[J];城市规划;2012年05期
10 王振亮;城乡一体化的误区——兼与《城乡一体化探论》作者商榷[J];城市规划;1998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陆天然 丁南;[N];中国改革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文录;人口城镇化背景下的户籍制度变迁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林琼华;城乡规划中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爱林;21世纪初信息化推动城镇化的战略选择[J];江海学刊;2001年05期
2 姜爱林;21世纪初用信息化推动城镇化的战略选择[J];世界经济研究;2001年03期
3 孙自强;河南城镇化目标模式及对策分析[J];经济经纬;2001年06期
4 任柏强,黄焕文,许经勇;有关城镇化的几个问题[J];经济论坛;2001年08期
5 姜爱林;21世纪初用信息化推动城镇化的战略选择[J];经济学动态;2001年09期
6 芮明;浅议小城镇建设中的土地矛盾[J];农村经济;2001年05期
7 林志平;城镇化: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J];南方经济;2001年09期
8 俞燕山;制度创新与小城镇的发展[J];改革;2001年03期
9 周莉蓉,杨淼;发挥小城镇的桥梁作用,推动西藏城市化进程[J];西藏研究;2001年02期
10 胡雪梅;发展小城镇要有新思路[J];地方政府管理;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跃新;;望城县城镇化发展的调查与研究[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2 肖万春;;推进“大县城、县辖市”城镇化壮大县域经济[A];生产力理论创新与社会实践--中国生产力学会第15届年会暨世界生产力科学院(中国籍)院士研讨会文集[C];2010年
3 陈扬;;贵州城镇化带动战略的经济思考[A];贵州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波;;以黔中经济区城镇发展带动贵州城镇化进程[A];贵州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国勇;刘洋;;贵州城镇化发展:现状与展望[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骆江玲;;城镇化研究综述[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杨名通;;加快小城镇建设之我见——以宜章县部分建制镇为例[A];2010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10年
8 何建设;;略谈稳妥推进小城镇建设的方略[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9 王玉成;;论加快发展广西小城镇建设[A];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学习党的十六大经济理论与加快广西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10 吴志军;;农村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选择[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戚建华;推进城镇化建设新农村[N];农民日报;2005年
2 毛生武;西部城镇化:路径选择与制度创新[N];人民日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吴新君 实习生 范国兴;我州今年重点发展10个小城镇[N];巴音郭楞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杨邵灵 本报通讯员 易建华;民资托起南疆农垦小城镇[N];中国改革报;2006年
5 班慧丽 朱玛;54%——城镇化达到新水平[N];鄂尔多斯日报;2006年
6 李国庆;坚持科学发展观 推进大方县城镇建设[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7 潘小龙;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N];广西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李茁 彭楚舒;城镇化,湖南崛起的强劲动力[N];湖南日报;2006年
9 殷元元;我市城镇建设确定年度目标[N];黄山日报;2007年
10 蔡君利;临潼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N];西安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开荣;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集群协调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2 陶永勇;小城镇建设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3 刘永红;我国城镇化中的制度变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2年
4 陈利丹;二十一世纪广西城镇化论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5 高环;城镇化建设中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6 梅克保;中国小城镇建设的战略与管理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7 刘科伟;西北地区农村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8 肖万春;中国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9 刘铮;中国小城镇成长差异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李晓莉;河南省城镇化支撑体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繁洪;泰安市小城镇建设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2 杭雪花;发展哲学视阈中的中国农村城镇化发展模式[D];苏州大学;2008年
3 靳南;地域环境与小城镇特色关系初探[D];长安大学;2007年
4 杨健;小城镇交通系统方案设计的概念和技术特点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5 陈永松;河北省迁安市城镇化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6 孙国胜;卢龙县城镇管理问题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7 雒明峰;甘肃中部地区小城镇建设融资模式创新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高乐全;小城镇职能优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博闻;内蒙古自治区小城镇特色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李阳;娄底市农村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286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628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