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县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研究
本文选题:城市化 + 产业结构 ; 参考:《世界地理研究》2015年01期
【摘要】:在城市与区域发展进程中,城市化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始终是一个中心话题。本文在梳理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理论观点基础上,对崇明县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文章对崇明县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进的历史过程进行了详细阐述;利用SPSS软件对1978年~2012年崇明县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变动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并探讨了崇明县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的形成原因。最后,根据崇明县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关系问题,从新型城乡关系理念以及区域功能耦合一体化的角度提出了两者协调发展的策略,进而为探索上海国际大都市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urba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is always a central topic. On the basis of combing the theoretical viewpoints of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Chongming County. In this paper,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evolution in Chongming County is described in detail,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s in Chongming County from 1978 to 2012 is analyzed by using SPSS software. The forming reason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 in Chongming County are also discussed.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Chongming Count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two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ew concept of urban-rural relationship and the integration of regional functions. Thus, it provides a new way to explore the new way of urbanization in Shanghai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基金】:浦江人才计划(44880160)
【分类号】:F121.3;F29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耿海清;谷树忠;;城市化进程中的产业政策选择[J];城市问题;2007年02期
2 戴永安;陈才;;东北地区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进的互动机制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杨青山,李红英,梅林;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区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研究[J];地理科学;2004年03期
4 杨德刚,李秀萍,韩剑萍,张小雷;新疆城市化过程及机制分析[J];干旱区地理;2003年01期
5 杨建军;浙江省城市化战略探研[J];经济地理;2000年06期
6 李诚固;黄晓军;刘艳军;;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相互作用过程[J];经济地理;2009年02期
7 唐琦;滕堂伟;曾刚;;基于新型城乡关系的崇明生态岛发展模式研究[J];经济地理;2012年06期
8 陈柳钦;论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从产业结构转移与发展的视角来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05年01期
9 吴妙生;;浅谈农村城市化面临的问题——对崇明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思考[J];上海城市规划;1999年05期
10 张昌耀;;调整产业发展方向和区域布局加快生态崇明建设[J];上海商业;2007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启强;论工业化对“三农”问题的驱动作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王亚宇;钱翌;朱建雯;王灵;;乌鲁木齐市土壤中铜的污染现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3 臧卫强;段汉明;刘菊梅;;银川平原城市发展动力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7期
4 车莹;;工业化:概念、发展理论和衡量指标[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韩梅;;安徽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度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林毅夫;中国的城市发展与农村现代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7 喻萧萧;王宏艳;;促进山东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J];北方经济;2007年04期
8 孙启哲;鲁成军;;中国国民收入储蓄倾向初步研究[J];北方经济;2010年02期
9 杨凤翔;;包头工业结构发展阶段的划分[J];北方经济;2010年20期
10 荣朝和,,柴为群;对福格尔关于铁路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的评论[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水炎;;城乡统筹与农业产业化的制度安排[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唐滔;;重庆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马林靖;周立群;;快速城市化时期农民增收效果的实证研究[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洪业应;;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结构变迁[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洪业应;;人口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关系的计量分析——以贵州省为例[A];西部省区市社科联第四次协作会议暨西部发展能力建设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彭易成;张霞;;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学的比较研究[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7 李凌;王翔;;中国城乡居民消费过度敏感性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8 钟若愚;;收入分配制度的国际比较——激励理论与实践考察的一种思路[A];2003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特区发展与国际化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吴忠民;;略论20世纪中国的社会转型[A];中国现代社会转型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10 ;第二章 世界经济现代化的原理和方法 第二节 经典经济现代化的理论分析[A];中国现代化报告2005——经济现代化研究[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平;资源型城市产业演进规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2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丽;城乡协调发展视角下的新疆城镇化产业支撑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4 李慧;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的市场机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朱妍;劳动力流动、产业转移与城市发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袁忠贤;省域农业竞争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邢树东;税收弹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张巍;刺激我国居民消费的财税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葛宝琴;城市化、集聚增长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10 蒲晓晔;中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动力结构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作人;城市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白宏博;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性思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学印;产业转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朱悦;中国外向型经济增长方式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俞琳洁;无锡市失地农民的安置与保障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梁潇;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佳旭;朝阳市服务业结构优化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8 李晶晶;青岛城市旅游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刘晓华;沿海与内陆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吕军凯;青岛市港口产业结构发展的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俊;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2年02期
2 李京文,吉昱华;中国城市化水平之国际比较[J];城市发展研究;2004年03期
3 刘艳军;李诚固;孙迪;;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响应的历史路径及其驱动因素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6期
4 苗丽静;王雅莉;;城市化经济的产业集群效应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4期
5 段禄峰;张沛;;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问题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7期
6 周一星,曹广忠;改革开放20年来的中国城市化进程[J];城市规划;1999年12期
7 胡序威;沿海城镇密集地区空间集聚与扩散研究[J];城市规划;1998年06期
8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城市发展对策——跨世纪中国城市发展战略[J];城市规划;1999年07期
9 钟水映,胡晓峰;对中国城市化发展水平滞后论的质疑[J];城市问题;2003年01期
10 舒长根;王飞军;吕建星;;户籍政策与人口城市化[J];城市问题;200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雪颖,王辛枫;90年代外资对深圳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J];开放导报;2001年04期
2 高金德;深圳宝安区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结构调整分析[J];统计与预测;2001年04期
3 骆惠宁;政府投资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关联分析[J];预测;2001年06期
4 郑建荣,汪斌;制度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研究述评[J];浙江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5 高健;王钰林;董钊;;民营企业发展对江苏省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J];市场周刊(研究版);2005年11期
6 沙鸣;于相春;;山东省产业结构变动及调整的实证分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7 方雯;郭文豪;;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思考[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05期
8 梁树广;李亚光;;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2年04期
9 周志鹏;;浅析投资传导循环中的产业结构变动[J];知识经济;2013年19期
10 姜辉;;基于产业结构变动的投资运行机理及规制措施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莹;;上海产业结构变动与失业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2 王其藩;吴冰;董江林;;产业结构变动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产业结构变动[A];发展战略与系统工程——第五届系统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1986年
3 陈兴鹏;李勇进;;城市化进程中产业结构变动对生态环境的效应分析——以兰州市为例[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谢园新;;浙江省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估计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5 雷仲敏;;基于创新驱动的产业发展体系构建研究——关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构建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体系的若干思考[A];中国创新与企业成长(CI&G)2013年度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陈小丽;;平谷区产业结构变动效果实证分析[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7 李倩;张文忠;余建辉;;基于VEC模型的产业结构变动影响因子分析[A];《中国区域经济》2012年第5期(总第20期)[C];2012年
8 马卫国;;专业化结构、产业群与工业园区建设[A];京津走廊经济崛起与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研究——纪念廊坊开发区建立十五周年暨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专题征文研讨活动论文集[C];2007年
9 姚彬彬;;基于资本论有机构成理论的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影响的分析[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王发坤;;贵州省新型工业化发展对策研究[A];贵州新型工业化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静;做大做强工业产业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N];钦州日报;2009年
2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教授 王贤彬;产业结构变动短期靠地方官员,长期靠市场[N];东方早报;2013年
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任泽平;产业结构变动的新趋势新特点[N];经济日报;2014年
4 王开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产业梳理[N];福建日报;2006年
5 辽宁大学课题组;结构升级需战略出新[N];辽宁日报;2007年
6 宗禾;30年大跨越,闽区域产业不断优化[N];海峡财经导报;2008年
7 上海行政学院副院长、教授 王国平;理性选择:构建国家产业升级战略[N];文汇报;2008年
8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研究所 宋群 产业 宝木;跨国公司是新一轮产业转移的载体[N];中国经济导报;2004年
9 徐建平;依靠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N];河北经济日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赖文忠 吴孝武 陈晓燕 实习生 蔡畅灵;工业指导新阶段:产业梳理 理性发展[N];福建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曾荣平;战后日本衰退产业转型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2 郭佩颖;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收敛性[D];吉林大学;2013年
3 陈志洪;九十年代上海产业结构变动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刘梅生;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于凤艳;中国城市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产业结构变动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6 李文兵;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李姚矿;我国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变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8 陈飞;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及效应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学辉;产业结构变动与国家制度安排[D];山西财经大学;2008年
2 沈勇;河南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徐士锋;产业结构变动与城市化关联的经济学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4 杜凤蕊;外商直接投资对广东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6年
5 丁俊;产业结构变动的制度机理分析——以中国为例[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戎天;江西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冯建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D];内蒙古财经大学;2012年
8 张淦;中国不同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9 高娟;陕西省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10 靖海涛;生态环境视角下新疆产业结构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773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777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