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对劳动力就业影响的理论分析
本文选题:技术进步 + 资本积累 ; 参考:《技术经济》2015年02期
【摘要】:构建一个动态一般均衡模型,讨论了城乡分离和城乡融合的条件下劳动力就业是如何受制于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的。研究发现:在城乡分离的状态下,若不存在技术进步,则农业就业比重不会持续下降,而是维持在一个稳定状态;当出现技术进步时,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将使经济进入一个高水平的动态过程;在城乡融合的状态下,若加速的资本积累未匹配正的就业增长率,则经济将被导入一个低水平的动态过程中。
[Abstract]:This paper constructs a dynamic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and discusses how the employment of labor force is constrained by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capital accumul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urban-rural separation and urban-rural integration. The study found that if there is no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he proportion of agricultural employment will not continue to decline, but will be maintained in a stable stat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urban-rural separation, and whe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ccurs, More labor force employment will make the economy enter into a high level dynamic process, if the accelerated capital accumulation does not match the positive employment growth rate, the economy will be introduced into a low level dynamic proces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四化同步’框架下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现代化协调机制及政策研究”(13BGL097)
【分类号】:F124.3;F24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朝凤;黄梅波;;偏向性技术变迁、习惯形成与中国经济周期特征——基于RBC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评论;2012年02期
2 张军;;增长、资本形成与技术选择: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下降的长期因素[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3 陈吉元,胡必亮;中国的三元经济结构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J];经济研究;1994年04期
4 李治国,唐国兴;资本形成路径与资本存量调整模型——基于中国转型时期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3年02期
5 方建国;;技术创新、劳动力就业与产业模式选择:假说、框架和检验[J];技术经济;2012年08期
6 陈洪海;孙璐;苑延华;;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核心影响因素筛选模型及实证[J];技术经济;2014年11期
7 齐建国;中国总量就业与科技进步的关系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12期
8 冉光和;曹跃群;;资本投入、技术进步与就业促进[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02期
9 肖六亿;;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量化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年07期
10 王卫;佟光霁;;农业技术进步、非农技术进步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基于1978~2011年全国数据的实证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连睿智;宗鑫;;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基于劳动力相对过剩问题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2 伍旭中;;劳动力价值理论与中国劳动收入分配公正:一个多层视角的解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3 伍旭中;;对当前中国“三农”问题的几点认识[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 汤汇;;安徽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转移策略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4期
5 张磊;;加强和创新农民培训工作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1期
6 支婷婷;;从农民收入状况看农村发展——以淮安市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09期
7 张士胜;郑玉艳;洪登华;陶学明;;浅议乡村传统园艺产品的保护和传承[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09期
8 运迪;;论当代中国农民教育的“双重”动力[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方政;刘鹏凌;邹能锋;;试析新农村建设现状、问题和实现途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印银银;刘传华;;新时期安徽省种植业结构调整及优化对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袁铖;;二元经济结构转型:国外理论与中国实践[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3 李斌;;辽宁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与对策选择[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4 袁平;;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关键发生节点与制度因素[A];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现代农业发展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李勋来;;制度变迁及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方文;;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及规模经营的绩效评价[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许晓文;;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后的就业问题研究——国外经验分析与启示[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冠国;;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初步研究与分析[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张智勇;;再论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基于技术进步的视角[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马蓓蓓;鲁春霞;;城市化进程中远郊型市镇的开发战略研究——以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五宝镇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盖丽丽;中国农村金融监管:变迁、效果及改进[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宋美丽;我国东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陈泽浦;沿海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丁胜;中国制造业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汪慧玲;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崔传斌;我国烟草农业生产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夏咏;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农业经贸合作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8 姚宇;我国产业低碳化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尹世久;基于消费者行为视角的中国有机食品市场实证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10 李善杰;软预算约束下的宏观经济与政策实践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怡;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孙超;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杜国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投资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吴正刚;我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向佳玲;武汉市农民蔬菜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6 张侃;不同类型失地农民征地补偿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钱静芳;江西省农民收入增长因素分析及改善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孙书青;农民工就业现状与对策[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林勇刚;农户农地经营规模效率及其家庭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胡柳;农户耕地经营规模及其绩效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国华;;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因应——来自全国29个省市的经验数据[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黄振华;;技术进步、人力资本与中国农业发展——1985—2005年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率的实证与比较[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03期
3 赵志耘;杨朝峰;;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与解释:1979—2009年[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9期
4 赵洪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率演进的研究[J];财经研究;2004年12期
5 曾小彬;刘凌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的再分析——基于“一连串事件”逻辑阐述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8年12期
6 陈开军;贺彩银;张永丽;;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业技术进步——基于拉—费模型的理论机制与西部地区八个样本村的微观证据[J];产业经济研究;2010年01期
7 魏燕;龚新蜀;;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就业差异——基于我国四大经济区31个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12年04期
8 高铁梅;王千;范晓非;;辽宁省收入分配差距及影响因素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9 崔友平;利用技术进步增加就业[J];当代经济研究;2001年10期
10 孙慧文;;经济发展战略选择下我国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的原因与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1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爱华;技术进步与就业的关系探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年10期
2 齐建国;彭绪庶;;技术进步与就业论[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年10期
3 罗润东;;当代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年04期
4 曹前满;;技术进步带给我们的是休闲还是失业[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04期
5 何颖媛;;技术进步的就业总量效应分析[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刘小兵;;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探究[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贾海霞;于任游;;技术进步影响就业的机制分析[J];北方经贸;2010年05期
8 刘强;;技术进步对于我国就业增长的影响[J];金融经济;2011年18期
9 薛营;王林辉;;技术进步研究的发展趋势与前沿领域述评[J];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06期
10 梁凯轩;振兴经济 依靠技术进步[J];江西社会科学;198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家骅;;试论我国技术进步的社会化和产业化[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孙文英;;依靠技术进步促进企业发展[A];1999年晋冀鲁豫鄂蒙六省区机械工程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河南分册)[C];1999年
3 张永光;;技术进步的统计评估[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4 王有贵;方福康;;技术进步的经济含义及其动力学机制[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5 雷明;冯珊;;技术进步评价系统研究[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2卷)[C];1993年
6 陈艳莹;张国峰;;技术进步的内生性与可持续发展[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6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科协第4届青年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雷明;;评价技术进步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研究[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8 蔡伟毅;;全球化条件下的知识溢出与技术进步研究[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王艾敏;;外商投资对房地产技术进步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河南省的数据[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10 靳卫东;吴向鹏;;实现技术进步型经济增长的路径和策略研究[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规律[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江 作者单位:金沙县沙土镇安监站;浅析完善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N];经济信息时报;2008年
2 魏海田;依靠技术进步反腐败?[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3 记者 罗晖;反垄断法保护技术进步[N];科技日报;2007年
4 王玉平;技术的作用及应用的双重性[N];学习时报;2009年
5 记者 彤宇 通讯员 柳志;技术进步和创新促进吉林工业增长[N];科技日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仝晓波;以技术进步促能源产业破茧前行[N];中国能源报;2014年
7 ;市场须为技术进步服务[N];经济日报;2005年
8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范伯元;深入宣传贯彻《北京市技术市场条例》开创北京技术市场工作的新局面[N];北京科技报;2002年
9 东言;宜从技术进步上找出路[N];中国纺织报;2001年
10 记者 王心见;技术进步是全球贸易重要推动力[N];科技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宏秀;技术进步与价值选择[D];复旦大学;2003年
2 赵利;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张育明;促进技术进步的税收理论与政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郭建万;中国金融发展与技术进步:理论和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檀勤良;技术进步视角下中国就业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5年
6 邢宏建;网络技术进步与网络标准竞争[D];山东大学;2008年
7 肖六亿;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张红芳;经济增长与发展中的技术进步[D];西北大学;2001年
9 喻美辞;南北贸易的技术进步效应与南北国家的就业变动[D];厦门大学;2009年
10 潘伟志;基于技术进步的中心城市产业演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玉杰;浅析1988-2004年我国技术进步对就业总量的相关效应[D];山东大学;2008年
2 粟熙;技术进步对中国就业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黄珍;国际贸易对我国技术进步的作用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4 田晓芳;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的溢出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5 钱茜;外商直接投资和我国技术进步关系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6 陈娟;山东省技术进步路径与就业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王晓松;新制度经济学视野中的中国技术进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陆晓佳;我国技术进步的测度[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7年
9 李蓓;市场化与技术进步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10 包江山;技术进步对碳减排作用路径的实证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841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784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