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中国物流业发展的驱动因素及其动力来源——基于劳动力投入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8-05-30 08:26

  本文选题:物流业发展 + 驱动因素 ; 参考:《商业经济与管理》2015年11期


【摘要】:中国物流业的发展不仅受外部经济发展、地区政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最主要取决于内部因素的驱动。文章基于时间和空间维度,应用LMDI指数分解法和重力模型将物流业劳动力投入分解为劳动规模效应、劳动效率效应和劳动力地区结构效应。研究发现:东部和中部地区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内在驱动因素为劳动效率的提升,属于集约型发展方式;而西部地区主要依赖于劳动规模扩张,属于粗放型发展方式。且劳动效率提升是中国区域物流业发展重心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劳动效率差距缩小是东中部地区物流业发展收敛性的主要原因;东西部地区物流业发展处于发散状态主要归因于劳动效率差距的扩大化。此外,通过建立提升物流业劳动效率的Tobit动力因素模型,研究发现:推动东中西部地区物流业劳动效率提升的动力因素具有差异性。表现在技术水平对劳动效率的推动作用从东部向西部逐渐递减,尤以东西部地区具有显著差距,说明我国物流业在产业转移中可能存在"技术转移塌陷"的现象;而东西部地区劳动工资的推动作用低于全国水平,可以推断东西部可能存在劳动工资分配失衡的现象,从而抑制了劳动者积极性,最终未能对劳动效率提升产生较高推动作用。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is not only influenced by exter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egional policy differences, but also by internal factors. Based on the dimension of time and space, this paper applies LMDI exponential decomposition method and gravity model to decompose labor input into labor scale effect, labor efficiency effect and labor force regional structure effect. It is found that the main internal driving factor of logistics development in eastern and central regions is the improvement of labor efficiency, which belongs to intensive development mode, while the western region mainly depends on the expansion of labor scale and belongs to extensive development mode. The improvement of labor efficiency is the main driving factor of the change of the center of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in China, and the narrowing of labor efficiency gap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converge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in the eastern and central regions.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in the east and west regions is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widening of the gap of labor efficiency. In addition, by establishing the Tobit dynamic factor model to improve the labor efficiency of logistics industry,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driving factors of promoting the labor efficiency of logistics industry in the east, west and west regions. The effect of technology level on labor efficiency decreases gradually from east to west, especially in the west of east,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phenomenon of "technology transfer collapse" may exist in the industrial transfer of our country's logistics industry. But the promotion effect of labor wage i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regions is lower than the national level, it can be inferred that there may exist the phenomenon of the imbalance of the labor wage distribution in the east and west regions, thus restraining the enthusiasm of the workers and ultimately failing to have a higher promotion effect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abor efficiency.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基金】:陕西省软科学重点计划项目“陕西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2014KRZ02) 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陕西省服务业开放模式与路径研究”(2015KRM030)
【分类号】:F2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微;中国物流产业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对策[J];财贸经济;2003年01期

2 刘红光;刘卫东;刘志高;;区域间产业转移定量测度研究——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6期

3 Yu LIU;;Empirical Study of E-logistics System Based on Tibet Logistics Industry[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3年08期

4 Yan LI;Hongmei SHAN;;The Fuzzy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Farm Produce Logistics[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4年05期

5 余泳泽;刘秉镰;;中国区域物流产业技术进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0年10期

6 罗锋;;供给推动与现代物流业发展——一个简单模型与例证[J];经济管理;2007年16期

7 孙浩杰;吴群琪;汪蕴慧;;现代物流业优化经济结构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11年06期

8 黄福华;刘长石;;国内物流产业发展理论研究现状与趋势[J];经济学动态;2009年10期

9 姚先国;曾国华;;劳动力成本的激励效应与合理区间[J];经济学家;2012年08期

10 姚娟;庄玉良;;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地区物流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2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启兰;王耀球;刘宏志;;基于趋势的区域物流规划的定位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冯晓;互联网络与制造企业物流管理的创新[J];商业研究;2001年08期

3 浦勇超;王祥;潘祺志;;我国省际能耗强度影响因素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06期

4 张毅;刘维奇;李景峰;;中国物流上市公司成本效率的收敛性——基于共同前沿方法的分析[J];财经研究;2011年09期

5 龚晓菊;刘祥东;;产业区域梯度转移及行业选择[J];产业经济研究;2012年04期

6 余文权;孙威江;吴国章;赵丽红;;茶产业与安溪县经济发展关联度的实证研究[J];茶叶科学;2012年02期

7 林春曙;;抒情诗意的明朗展现《第十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综合音乐分析[J];大家;2012年05期

8 庞瑞芝;;中国省际工业增长模式与提升路径分析——基于工业部门全要素能源效率视角[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王珍珍;;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时空分异探析——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实证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10 刘丹;;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熊孟英;;电子商务对我国物流产业的影响及对策[A];全国第九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覃成林;熊雪如;;中国制造业转移的趋势与特征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贾敦新;金贤锋;邓仕虎;;基于GIS技术的控规方案预含碳排放量估算及评估研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绿色生态与低碳规划)[C];2013年

4 吴群;;工业园区与物流园区的关联度度量及联动发展模式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选编)[C];2013年

5 齐亚伟;陶长琪;;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分析——基于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2卷)[C];2011年

6 王珍珍;陈功玉;;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的实证检验——基于八大综合经济区的分析[A];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评论(第三辑)[C];2012年

7 吴群;;工业园区与物流园区的关联度度量及联动发展模式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8 邓良;;经济转型期扩大内需战略视野下的中国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基于“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视角[A];第九届珠三角流通学术峰会——扩大内需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论文集[C];2012年

9 庞军;徐梦艺;张浚哲;闫玉楠;;中美、中欧及中日间贸易隐含碳变化的结构分解分析[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三章)[C];2014年

10 张庆昌;;工资上涨、出口增加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对下降——基于1952—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 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祺志;我国工业能耗强度变动与节能路径选择[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徐光瑞;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高大伟;国际贸易技术溢出对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汪克亮;基于非参数前沿方法的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5 余文权;安溪县茶叶产业链的整合管理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6 蒋永雷;区域产业转移形态及其对港口物流系统的影响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7 戴勇;虚拟物流企业联盟的构建与管理[D];上海海运学院;2002年

8 舒辉;集成化物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9 刘晓峰;物流系统模拟与应用[D];上海海事大学;2003年

10 孟凡胜;中国农产品现代物流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锋;基于AHP的家电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模式选择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宋兴达;我国二氧化碳排放以及能源效率问题的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徐键辉;粮食生产的能源消耗及其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戴晓辉;NX公司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李凯;辽宁省农产品物流体系构建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6 宋文飞;我国区域能源效率及其空间收敛性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7 刘洋;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国产件物流体系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程晓妹;全要素能源效率评价及演变机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9 李白昱;基于Malmquist指数分析的中国省际能源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邓军;适度工业化、技术进步与应对能源挑战[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志梁;张雷;程晓凌;;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刘雅平;;欧洲国家发展现代物流的经验以及对我们的启示[J];北方经济;2006年14期

3 晏敬东,张辉;我国汽车工业与三次产业关联性的实证分析[J];北京汽车;2002年02期

4 刘军;杨明;;我国物流产业生产力成长与技术效率变动探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姚先国;高怿;;中国收入分配结构变动及其对经济增长的约束[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侯方淼;;现代物流:国际贸易的加速器[J];财经科学;2008年04期

7 曾国华;王跃梅;;劳动力成本与工业竞争力——理论模型及实证检验[J];财经论丛;2011年03期

8 吴巧生;成金华;;中国工业化中的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因素分析——基于分解模型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6期

9 裴长洪,江小涓;外商对华投资的趋势与在华投资机会[J];财贸经济;2000年07期

10 夏春玉;中国物流政策体系:缺失与构建[J];财贸经济;2004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英伟;李军;王秀清;;集体化末期农户劳动力投入的性别差异——一个村庄(北台子)的研究[J];中国经济史研究;2010年02期

2 颉嘉乐;论劳动形态[J];中国劳动科学;1986年11期

3 赵领娣;李瑞琦;胡明照;杨明晔;;劳动力投入、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有序度研究——基于指标集的考察[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4 王岗;;流动人口的流动规律及对当地社会的贡献——外省劳动力投入对广东省经济增长地区差异影响浅析[J];社会与公益;2013年04期

5 杨帆;夏海勇;;我国农业部门劳动力投入的经济增长效应[J];人口与经济;2012年05期

6 杨明洪;我国农村产出结构与劳动力投入结构的偏离性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1999年25期

7 田成诗;;地区劳动力投入对其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8 徐玉波;郭汉弟;;爱尔兰农业及其在欧盟中的地位[J];世界农业;2007年12期

9 赵俊兰;;党的十八大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新观点新突破[J];政工学刊;2013年01期

10 刘丽平;;构建节约型企业[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7年07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高靖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10万农户致富[N];锦州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刘宏顺;渠县近十万亩黄花是咋种好的[N];四川日报;2014年

3 记者 夏先清 实习生 陈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令人忧[N];四川日报;2005年



本文编号:19546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9546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f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