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对我国农村家庭非农就业的影响:效率效应与配置效应——以江苏省灌南县和新沂市为例
本文选题:农村家庭 + 劳动力健康 ; 参考:《农业经济问题》2015年08期
【摘要】:基于家庭经济理论与健康投资理论,本文通过构建农村家庭劳动时间分配模型,系统研究健康对农村家庭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效率效应与配置效应。基于江苏省651名农村劳动力的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劳动力健康水平不仅对劳动力自身外出就业产生影响(效率效应),还会影响家庭成员劳动时间的分配,对家庭其他成员的非农就业造成显著影响(配置效应)。效率效应表明农村劳动力自身健康状况越好,其参与非农就业概率越高;配置效应则显示家庭成员不健康的比例越高,家庭其他劳动力参与非农就业的可能性越低。改善我国农村健康状况,不仅有利于促进家庭成员自身非农就业,还有利于增加家庭其他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机会。
[Abstract]:Based on the family economic theory and health investment theory,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tudies the efficiency effect and allocation effect of health on the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of rural family labor force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family labor time distribution model.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data of 651 rural labor force in Jiangsu Province, it is found that the health level of labor force not only has an impact on the labor force's own employment (efficiency effect, but also affects the distribution of family members' working hours). It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of other members of the family. The efficiency effect indicates that the better the health condition of rural labor is, the higher the probability of participating in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is, and the higher the proportion of family members is unhealthy, the lower the possibility of other family labors participating in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To improve the rural health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of family members themselves, but also to increasing the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of other labors in the family.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1473122) 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粮食安全研究中心项目 南京农业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科创新项目(编号:SKCX2014005)
【分类号】:R195;F323.6;F24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苑会娜;;进城农民工的健康与收入——来自北京市农民工调查的证据[J];管理世界;2009年05期
2 张川川;;健康变化对劳动供给和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评论;2011年04期
3 刘国恩;William H.Dow;傅正泓;John Akin;;中国的健康人力资本与收入增长[J];经济学(季刊);2004年04期
4 刘靖;;非农就业、母亲照料与儿童健康——来自中国乡村的证据[J];经济研究;2008年09期
5 周春芳;;儿童看护、老人照料与农村已婚女性非农就业[J];农业技术经济;2013年11期
6 徐颖科;刘海庆;;我国农村居民健康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健康生产函数[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7 张川川;;子女数量对已婚女性劳动供给和工资的影响[J];人口与经济;2011年05期
8 罗楚亮;;健康风险、医疗保障与农村家庭内部资源配置[J];中国人口科学;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华详;我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付飞;李异;张健;;高龄老人户外交往空间设计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1期
3 张洪波;徐苏宁;;全球气候变化下低碳城市实现的规划途径[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4 崔木花;;基于情景分析法的循环经济规划研究——以安徽能源循环经济规划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汪少波;略论非合理性政府行为与政府成本刚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黄晓霓;;当前我国分配领域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王守敬;;对我国居民消费率过低的几点思考[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孟祥健;;新农村建设视域中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郑家欢;吴志祥;;安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浅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7期
10 余明江;;我国农村反贫困机制的构建——基于“政府—市场”双导向视角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建一;;长三角循环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挑战[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常慧娟;;京津冀区域旅游文化产业合作研究[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朱铭来;奎潮;;基本医疗保险对国民健康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A];深化改革,,稳中求进:保险与社会保障的视角——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2[C];2012年
4 滕吉文;阮小敏;张永谦;闫雅芬;;节能高效、减排低碳与责任和快速工业化及经济腾飞[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5 李毅;;民营房地产业发展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1(2003)[C];2004年
6 王娜;邱琦;;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推广与普及[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7 唐海龙;徐玉新;蒋高明;刘沙沙;张Pr;钟世霞;;化肥减施及秸秆过腹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弘毅生态农场为例[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8 郭雪松;邹娟;梁瀚文;刘俊新;;苕溪流域典型村落水污染特征调查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9 黄璜;;“积极老龄化”理论视角下的我国老龄旅游产业发展战略[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汪清蓉;;城市旅游业能耗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估算方法及深圳市实证分析[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熙茹;珠江三角洲城市职业女性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汪慧玲;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董国强;我国高校教师人力资本定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李玉凤;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及仿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7 刘林;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8 罗力;信任和关系承诺对第三方物流整合与绩效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耀鹏;中国粮食流通支持政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闫俊;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晓辉;基于DEA方法的农地利用效率差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闫恒超;棉花纤维发育伸长期和次生壁加厚期数字表达谱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旭;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鹏;煤粉永磁强磁滤器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谭啸;湘中南地区农村初中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史玉岩;开发节地型居住小区的技术措施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陈伟;比较优势理论与我国出口制造业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策略新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商鹏鹏;我国个人破产制度之配套制度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瞿逸;我国经济转轨期民工荒问题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风云;农村外出劳动力收益与人力资本状况相关性研究[J];财经研究;2004年04期
2 白南生;李靖;;农民工就业流动性研究[J];管理世界;2008年07期
3 黄枫;;人口老龄化视角下家庭照料与城镇女性就业关系研究[J];财经研究;2012年09期
4 赵延东;;测量西部城乡居民的社会资本[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刘国恩;William H.Dow;傅正泓;John Akin;;中国的健康人力资本与收入增长[J];经济学(季刊);2004年04期
6 蔡fs,王德文;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与劳动贡献[J];经济研究;1999年10期
7 张车伟;营养、健康与效率——来自中国贫困农村的证据[J];经济研究;2003年01期
8 魏众;健康对非农就业及其工资决定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4年02期
9 侯风云;中国农村人力资本收益率研究[J];经济研究;2004年12期
10 高梦滔;姚洋;;健康风险冲击对农户收入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5年12期
本文编号:19599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959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