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解析英国劳动力市场改革

发布时间:2018-07-13 21:50
【摘要】:本文系统分析了1980年代以来的英国劳动力市场改革进程,指出撒切尔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放弃福利国家的充分就业目标,转而通过劳动力市场改革"促进就业",这是英国战后福利国家制度的重大变化。布莱尔工党政府执政期间,通过"第三条道路"的改革对上述变化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纠偏,但并未改变英国劳动力市场改革的方向。此后,英国保守党和自由民主党联合政府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对工党的劳动力市场改革进行了某些制度调整,主要目的是提高效率,而非改变方向。文章认为,英国劳动力市场改革的动因是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社会观念的变化,并非完全是政治推动的结果,改革之所以能够持续进行,根源在于顺应了这些结构性变化的要求。
[Abstract]: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process of the British labor market reform since 1980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core content of Thatcher's reform is to give up the full employment goal of the welfare state and to "promote employment" through labor market reform, which is a major change in the welfare state system of the post-war Britain. During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Labour Party of Blair, "No. The reform of the three road has corrected the changes to a certain extent, but it did not change the direction of the reform of the British labor market. After that, the United Kingdom and the coalition government of the Liberal Democratic Party have made some adjustments to the labour market reform of the Labour Par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The main purpose is to improve efficiency rather than change. The article holds that the reason for the reform of the British labor market is that the changes in the economic structure, the social structure and the social concept are not the result of the political impetus. The reason for the continuous reform is to comply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se structural changes.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
【分类号】:F249.5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辉;;从构成角度研究劳动力市场[J];改革与开放;2003年09期

2 翟志刚;;建筑业劳动力市场发展趋势及对技能人才的要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01期

3 刘丽;李咏梅;;浅谈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与完善[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4 胡剑萍;;德美两国劳动力市场的制度干预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05期

5 韩玉成;李丁;;对建立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的分析和思考[J];华商;2008年03期

6 张车伟;;当前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及其经济学分析[J];经济学动态;2008年03期

7 孙妍;;从实际失业率看我国行业劳动力市场买方垄断[J];经济导刊;2010年06期

8 ;《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个体生涯:一项比较研究》出版[J];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33期

9 谢继冲;;培育发展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思路[J];劳动理论与实践;1994年01期

10 宋亲平;;建立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J];劳动理论与实践;199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志丽;;北京、上海劳动力市场的“本-外”分割:现状、归因与对策[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翁光兰;;试论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劳动力市场[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李荣;;户籍制度改革与劳动力市场的全国大一统[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钟甫宁;何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扩大就业机会、统一劳动力市场[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对构建和谐的城乡关系的新思考”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5 尚长风;殷国玺;;不同成因的城乡失业及治理[A];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下)[C];2002年

6 陆海深;;劳动力市场发展的政策性阻碍[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二辑)[C];2002年

7 金汝斌;陈诗达;陆海深;;我国劳动力市场运行中的政府职能[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三辑)[C];2003年

8 Eskil Wadensj銉;;劳动力市场与发展的区域一体化(英文)[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增长:机遇、挑战和方向”经济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9 曾湘泉;;对当前劳动力市场变化的几点认识和思考[A];二0一0年夏季CMRC中国经济观察(总第22期)[C];2010年

10 丁立宏;王静;;建立北京市劳动力市场指标体系的若干思考[A];北京市第十四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莹波;劳动力市场女性比男性更受欢迎[N];桂林日报;2007年

2 王建威;劳动力市场秩序规范需过“三道坎”[N];黑龙江经济报;2007年

3 记者 张淼淼;北京劳动力市场首次出现供不应求[N];经济参考报;2007年

4 张车伟;积极探索劳动力市场新机制[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5 文择;深圳市二季度劳动力市场缺工47万人[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6 汤碧琴;一季度劳动力市场求大于供[N];宁波日报;2007年

7 王海英;宁夏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系统开通[N];宁夏日报;2007年

8 矫海 记者 李春雷 刘征先;富裕县乡镇劳务市场红红火火[N];齐齐哈尔日报;2007年

9 刘静;北京劳动力市场遇“冷”[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7年

10 本报评论员;进一步规范和培育劳动力市场[N];四川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永照;我国劳动力市场行政分割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徐长玉;中国劳动力市场培育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3 杨红彦;汇率、劳动力市场制度与劳动力市场调整[D];南开大学;2012年

4 冯冰;国际贸易与劳动力市场[D];南开大学;2012年

5 武中哲;单位制变革与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不平等[D];上海大学;2008年

6 孙妍;基于S-C-P范式的中国劳动力市场结构解析[D];西北大学;2010年

7 邱红;中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变化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红涛;我国劳动力市场中人力资本收益差异比较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9 晋利珍;劳动力市场双重二元分割与工资决定机制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10 王全旺;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青龙;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及对策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0年

2 刘歆琳;京沪铁路对沿线劳动力市场的影响[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夏晓文;试析欧盟东扩对德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4 李随平;我国劳动力市场规制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胡祖杰;我国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6 叶碧英;当代英国劳动力市场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郑宏涛;解雇补偿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8 王辉;劳动力市场扭曲背景下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1年

9 金春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劳动力市场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10 左志博;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对通货膨胀影响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208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1208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1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