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化道路中“半城镇化”问题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6 14:27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虽然我国大量的农民工实现了地域转移和职业转换,但是还没有实现身份的转变,是一种“半城镇化”现象。目前我国平均城镇化水平为53.73%,但城镇户籍总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却只有约38%,我国城镇化的质量还不高。 “半城镇化”是指一些农民已经离开农村、农业,在城市里生活、务工经商,实现了非农化,但是他们身份上还是农民,没有实现市民化,不能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权利和社会福利保障待遇,他们在城市里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政治权利,尚未真正融入城市社会。这是目前我国城镇化质量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加快,“半城镇化”、“被城镇化”等问题成为解决我国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在城镇化相关理论基础上,借鉴国外城镇化发展道路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找出我国城镇化道路中“半城镇化”问题存在的原因及弊端,并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我国半城镇化问题存在的原因有:户籍制度二元体制不合理,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城市户籍与农村户籍并存;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主要是供给制度不平等、政府财政投入不均等及供给质量不均等;就业和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农民工在就业保障体系方面发展失衡、衔接困难;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农村法律知识缺乏,导致土地承包经营权流动的法定程序不能得到严格遵守,最终可能损害农户利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期限短,影响土地规模经营发展,也使受让户的利益不能得到更好保护,土地承包经营权缺乏相应的市场流转机制。“半城镇化”无法刺激内需和提高土地生产率;社会不稳定,“三留人口”的大量存在;子女受教育问题,很多城市的公立学校仍旧向农民工子女收取借读费或变相收取择校费。“半城镇化”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前途的政治问题。解决“半城镇”化问题有利于改变新生代产业工人的“半城镇化”状态,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进程,推动新生代产业工人实现“职业上从农业到非农业、地域上从农村到城镇、身份上从农民到市民”的三维转换。本论文在分析我国城镇化道路中的“半城镇化”问题时,侧重研究新生代产业工人的市民化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构建一种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城镇化道路。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99.21
本文编号:2195220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99.2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创新
2 相关理论及国外城镇化道路借鉴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城镇化
2.1.2 半城镇化
2.1.3 新生代产业工人
2.1.4 市民化
2.2 主要理论基础
2.2.1 国外城镇化相关理论
2.2.2 国内城镇化相关理论
2.3 国外城镇化道路借鉴
2.3.1 国外城镇化发展道路
2.3.2 国外城镇化道路的经验借鉴
2.4 本章小结
3 我国“半城镇化”问题存在的原因及消极影响
3.1 我国城镇化道路发展的现状
3.1.1 我国城镇化道路中取得的成绩
3.1.2 我国城镇化道路中存在的问题
3.2 “半城镇化”问题存在的原因
3.2.1 户籍制度二元体制不合理
3.2.2 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
3.2.3 就业和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
3.2.4 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
3.3 “半城镇化”带来的主要消极影响
3.3.1 无法刺激内需和提高土地生产率
3.3.2 社会不稳定,“三留人口”的大量存在
3.3.3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
3.4 本章小结
4 解决“半城镇化”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4.1 解决“半城镇化”问题的基本对策
4.1.1 稳妥有序地改革户籍管理制度
4.1.2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4.1.3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4.1.4 完善土地流转机制
4.2 解决“半城镇化”问题的具体建议
4.2.1 合理分配中央、地方及个人在城镇化过程中的成本投入
4.2.2 对农地实行股份制经营,让市场成为城镇化的主导引导
4.2.3 就业与创业相结合
4.2.4 深化保障房制度改革
4.2.5 加快新生代产业工人市民化进程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金民卿;;红色文化的精神传承与理想信念的当代建构[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社会基础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年
2 张琪;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群众基础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年
3 李才辉;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时代内涵及实现途径[D];云南师范大学;2013年
4 杨云鹤;马克思主义理论接受心理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年
5 杨申宣;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观发展与创新[D];云南师范大学;2013年
6 翟亚辉;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体系的整体性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年
7 祁墨田;黑龙江省城镇化过程中金融支持的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4年
8 郭青青;新疆省际人口迁移区位选择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1952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195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