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转型期新生代农民工劳资冲突行为演化路径及机理——基于演化经济学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8-12-17 04:44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及劳动者选择力量的增强,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体的劳资冲突行为也进入了全新的演化阶段。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劳资冲突行为演化存在多路径分岔:既有对上一代惯例的遗传(如隐忍),又有边界内的渐变(如体制内投诉),还产生边界外的突变(如用脚投票、集体行动)。这种多路径演进增强了我国劳动关系系统的变化与开放程度。新生代农民工个体通过选择机制产生适应性冲突行为,而群体通过扩散机制形成新的路径依赖。他们的行为变异是多种动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满意目标的上升是内在核心动力来源。劳动关系系统中的行为变异一旦发生就不可能倒退回初始状态,因此政府和企业只有重视劳动者利益诉求变化,改变原有的利益分配格局,才能使劳动关系系统跳出目前的"不良锁定"状态,从而获得有利的制度安排。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of our country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laborers' choice power, the labor conflict behavior with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as the main body has also entered a new stage of evolution. There are multipath bifurcations in the evolution of labor conflict behavior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both the inheritance of the previous generation of conventions (such as tolerance), the gradual change within the boundary (such as complaints within the system), and the mutation outside the boundary (such as voting with the feet). Collective action) This multi-path evolution enhances the change and openness of labor relations system in China. The individuals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produce adaptive conflict behavior through the selection mechanism, while the groups form a new path dependence through the diffusion mechanism. Their behavior variation is the result of multiple dynamic factors, in which the increase of satisfaction goal is the core power source. Once the behavioral variation in the labor relations system occurs, it is impossible to regress back to the initial state.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only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hanges in the interests of workers and change the original pattern of interest distribution. In order to make the labor relations system out of the current "bad lock" state, and obtain favorabl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金融学院经济贸易系;
【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珠三角新生代农民工劳资冲突行为演化的动力机制研究”(GD13YYJ03)
【分类号】:F323.6;F249.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思慧;;新生代农民工在想些什么[J];同舟共进;2010年05期

2 ;走进新生代农民工的时代[J];生意通;2010年04期

3 张铁军;孟筱;;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困境与解决路径[J];新东方;2010年02期

4 孙瑞灼;;新生代农民工的“困惑”[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0年05期

5 张远秀;孔利;;从新生代农民工的角度看民工荒问题[J];知识经济;2010年12期

6 张立富;;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权益保护的途径分析[J];市场论坛;2010年04期

7 李茜;;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就业的自身因素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0年13期

8 本刊编辑部;;新生代农民工素描[J];现代人才;2010年01期

9 程亚文;;新生代农民工节后的出路[J];现代人才;2010年01期

10 朱四倍;;新生代农民工的理想能照亮现实吗[J];观察与思考;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绍辉;;“为承认而斗争”: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问题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2 张锦华;;经济转型视角下的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分析——基于长三角的田野调查和实证分析[A];技术创新与现代农业发展[C];2009年

3 谭云霞;;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入党问题的探讨[A];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暨贺州市创新党建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冯丹;;浅论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王全迪;;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与就业[A];“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徐祖荣;;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社会资本视角[A];社会管理创新与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七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1)[C];2011年

7 崔铁吉;;新生代农民工价值取向及引导对策研究[A];第七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2年

8 赵丽欣;;新生代农民工精神需求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A];第七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2年

9 刘震;;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与服务[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2)[C];2012年

10 冯丹;张庆武;;北京市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预估指标框架构建研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2)[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颜敏丹;“新生代农民工” 就业观接近大学生[N];台州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田新元;“新生代农民工”心在哪里安放[N];中国改革报;2010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早报特约评论员 于建嵘;用制度建设让新生代农民工真正进城[N];东方早报;2010年

4 河南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副秘书长、省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蔡树峰;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N];河南日报;2010年

5 ;新生代农民工有更强烈的城市化取向[N];经济参考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李海涛 王腾飞 李丽颖;让新生代农民工跨越城乡鸿沟[N];农民日报;2010年

7 本报评论员 张立伟;新生代农民工最需要保障与身份认同[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8 本报财经评论员 刘伟;“新生代农民工”进入政策视野[N];深圳商报;2010年

9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经济学系副主任 高帆;当“新生代农民工”渐成务工主体[N];文汇报;2010年

10 记者 何宗渝 黄深钢 雷敏;新生代农民工也给中国带来新机遇[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传慧;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2 史斌;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距离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3 曾思康;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的经济学考察[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4 徐卫;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5 黄庆玲;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

6 秦伟平;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嵌入:双重身份的作用机制[D];南京大学;2010年

7 闫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供需分析及提升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8 柳延恒;人力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的影响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

9 李昱;中国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和谐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忠霞;新生代农民工休闲生活方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肖亚鑫;城镇化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3 赵连圣;新生代农民工的不协调压力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赵田田;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对工作嵌入的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王芳;返乡相亲:新生代农民工的一种择偶形态[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状况及融入路径探讨[D];兰州大学;2011年

7 牟增芬;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就业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8 耿昕;社会排斥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性问题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9 时艳敏;新生代农民工道德关怀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伍敏;新生代农民工尊严缺失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836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3836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0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