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日本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的整体态势与地区差异

发布时间:2019-02-15 16:25
【摘要】:整理1898—2000年日本及其都道府县城镇化相关数据,使用SPSS统计软件非线性回归程序拟合出各自城镇化水平Logistic发展模型,根据诺瑟姆城镇化发展三阶段理论思想及相关研究进展,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给中国城镇化发展以借鉴。研究发现,日本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始于1920年代,于1970年代进入城镇化发展的第三阶段,与工业化进程及产业结构的提升有着密切联系;各都道府县城镇化发展差异显著,第二阶段起步晚的地区,在该阶段的历时短、平均速度快,但起步早的地区有更强的集聚力量,城镇化水平饱和值更高。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urbanization in Japan and its prefectures from 1898-2000, using the nonlinear regression program of SPSS statistical software to fit the Logistic model of urbanization level, according to the three-stage theory of Northam's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and the related research progress, The results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which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It is found tha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n Japan began in the 1920s and entered the third stage of urbanization in the 1970s,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promo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between prefectures and prefectures. In the areas where the second stage starts late, the period is short and the average speed is fast, but the areas with early start have stronger agglomeration power and the saturation value of urbanization level is higher.
【作者单位】: 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城乡动态监控技术集成研究”(2006BAJ11B08)子项目“城镇化发展阶段划分”
【分类号】:F299.3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彦光;周一星;;中国城市化过程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2 焦秀琦;世界城市化发展的S型曲线[J];城市规划;1987年02期

3 王德,彭雪辉;走出高城市化的误区——日本地区城市化发展过程的启示[J];城市规划;2004年11期

4 周一星;;城市研究的第一科学问题是基本概念的正确性[J];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01期

5 王建军;吴志强;;1950年后世界主要国家城镇化发展——轨迹分析与类型分组[J];城市规划学刊;2007年06期

6 陈彦光,刘继生,房艳刚;效用最大化、logit变换和城市地理学的数量分析模型[J];地理科学;2002年05期

7 王建军;吴志强;;城镇化发展阶段划分[J];地理学报;2009年02期

8 陈彦光;罗静;;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的关系探讨——中国城市化速度和城市化水平饱和值的初步推断[J];地理研究;2006年06期

9 李浩;;“24国集团”与“三个梯队”——关于中国城镇化国际比较研究的思考[J];城市规划;2013年01期

10 王远飞,张超;Logistic模型参数估计与我国城市化水平预测[J];经济地理;199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慧蓉;钟涨宝;;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跳跃转移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4期

2 成艾华;;中国农民工回流的动力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3 梁会民;;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调查与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4 曹继芝;李国强;;农村城市化的负效应及化解之策[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5 陈彦光;周一星;;中国城市化过程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2006年04期

6 李晓壮;;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陈彦光;周一星;;中国城市化过程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8 孙强;蔡运龙;;日本耕地保护与土地管理的历史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9 姚玉敏;朱晓东;恽晨雁;李杨帆;;苏南新农村绿化景观价值的综合评价[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于颖;;日本比较教育学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艳红;李海燕;;我国低层建筑中屋顶菜园的研究现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2 郭凯峰;李霁;;1991—2008年云南省城镇化影响因素与特征分析——基于城镇化在云南桥头堡建设进程中的思考[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于冬梅;黄仁涛;;基于地理计算的地球信息科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A];第四届海峡两岸GIS发展研讨会暨中国GIS协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杨宜勇;安家琦;;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国际比较研究[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徐水生;;儒学与日本现代化新论[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杨君;;行政主导型新农村建设:效用及其限度[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杨玲莉;郑新奇;郭珍洁;;我国农村居民点极限规模的测算研究[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8 唐恢一;陆明;;从城市发展的规律谈我国城市化的最佳途径[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宋小冬;柳朴;;关于现状城镇人口统计的规范化问题[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龚晓浩;王婷;;经济快速发展地区非农化现象研究——以佛山南海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城乡协调发展视角下的新疆城镇化产业支撑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2 董菲;武汉现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何磊;中国乡村—城镇转型的经济学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4 李睿璞;海外耕地投资的利益分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尹文清;日本共产党的党建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李昱;中国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和谐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乐敏;传统与现代的耦合[D];复旦大学;2010年

8 田雪梅;近代日本国民的铸造:从明治到大正[D];复旦大学;2011年

9 李汉宗;农民工群体的内部差异:社会流动与社会网络[D];武汉大学;2011年

10 马远;新疆特色城镇化路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虎山;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分析与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吕tq;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法律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刘天宝;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城市化质量特征及空间差异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永;“小泉现象”剖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许克娟;日本家族企业近代化转型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骆永锋;基于景观生态学的东山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7 苏东坡;城市化视角下的城乡协调发展机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常欣;城市化进程对区域耕地生产力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延安;济南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新新;河南省城镇化质量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彦光;周一星;;中国城市化过程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2 陆大道;;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与空间扩张[J];中国城市经济;2007年10期

3 徐雪梅,王燕;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4年02期

4 林志群;对城镇化历史进程的几点认识[J];城市规划;1984年05期

5 焦秀琦;世界城市化发展的S型曲线[J];城市规划;1987年02期

6 陈秉钊;发展小城镇与城市化的战略思考[J];城市规划;2001年02期

7 胡序威;对城市化研究中某些城市与区域概念的探讨[J];城市规划;2003年04期

8 陈彦光;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有多高?——城市地理研究为什么要借助分形几何学?[J];城市规划;2003年07期

9 周一星,于海波;中国城市人口规模结构的重构(二)[J];城市规划;2004年08期

10 王德,彭雪辉;走出高城市化的误区——日本地区城市化发展过程的启示[J];城市规划;2004年11期



本文编号:24235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4235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f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