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市场管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的分析
[Abstract]:Whether labor market regulation can promot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enterprises, or whether it can create incremental enterprise value, is a basic theoretical question related to the orientation of labor system. Based on the 2012 Chinese enterprise survey data of the World Bank,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test on this probl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on the whole, labor market regulation improves the probability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enterprises, (2) the influence of labor market regulation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enterprises has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that is, compared with product innovation, labor market regulation plays a more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enterprises. (3) there are industry differences in the influence of labor market regulation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which is significantly positive in labor-intensive industries and capital-intensive industries, but not in technology-intensive industries. (4) the term of labor contracts has a regulating effect, and the increase of temporary employment ratio will weaken the promotion effect of labor market regulation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paper holds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 by strengthening labor market regulation at this stage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enterprises. The two can achieve a win-win situation of long-term interests of workers and capital, but structural differences should be fully considered in the process of system design.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推进我国工业创新驱动发展研究”(编号:14AJY01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273.1;F24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李钢;沈可挺;郭朝先;;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提升出路何在——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的调研[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9期
2 林炜;;企业创新激励:来自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解释[J];管理世界;2013年10期
3 姚毓春;袁礼;王林辉;;中国工业部门要素收入分配格局——基于技术进步偏向性视角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08期
4 黄先海;徐圣;;中国劳动收入比重下降成因分析——基于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的视角[J];经济研究;2009年07期
5 周维;;工业企业创新租金分享程度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4年21期
6 李明;徐建炜;;谁从中国工会会员身份中获益?[J];经济研究;2014年05期
7 刘媛媛;刘斌;;劳动保护、成本粘性与企业应对[J];经济研究;201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Farmers' Income Increas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Henan Province[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0年12期
2 王浩;;河南省农民增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4期
3 张全红;;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影响因素及变化原因——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检验[J];财经科学;2010年06期
4 竺印;;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工成本上涨的应对策略——以富士康集团为例[J];财会月刊;2011年14期
5 黄乾;魏下海;;中国劳动收入比重下降的宏观经济效应——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10年04期
6 张建华;褚玲;张全红;;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影响因素分析[J];城市问题;2012年02期
7 赖文燕;;要素市场配置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J];当代财经;2012年05期
8 王丹枫;;产业升级、资本深化下的异质性要素分配[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8期
9 李钢;廖建辉;向奕霓;;中国产业升级的方向与路径——中国第二产业占GDP的比例过高了吗[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10期
10 张杰;卜茂亮;陈志远;;中国制造业部门劳动报酬比重的下降及其动因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唐保庆;黄繁华;杨继军;;服务贸易出口、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增长[A];经济学(季刊)第11卷第1期[C];2011年
2 张莉;李捷瑜;徐现祥;;国际贸易、偏向型技术进步与要素收入分配[A];经济学(季刊)第11卷第2期[C];2012年
3 吴凯;范从来;;中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LMDI分解法的分析[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2013)——创新驱动的中国经济[C];2013年
4 张莉;李捷瑜;徐现祥;;经济全球化、偏向型技术进步与要素分配份额[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 论文集[C];2009年
5 谢攀;;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 论文集[C];2009年
6 赖德胜;陈建伟;;劳动力市场搜寻、工资讨价还价与劳动收入份额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降低的再解释[A];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 暨宏观经济青年学者论坛——“中国经济增长与结构变迁”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周明海;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测度与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3 徐圣;中国劳动收入比重变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许娜;工资差距对技术偏向选择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周卫民;经济增长的内生性要素[D];南京大学;2011年
6 张军超;发展战略、要素收入分配与需求结构失衡[D];复旦大学;2011年
7 陶菁;后MFA全球产业网络重构中的中国纺织出口增长结构分析[D];东华大学;2011年
8 陈晓华;产业出口复杂度演进的动因与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张邦科;湖北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10 赵洪山;我国劳动者报酬份额变动趋势的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彬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收入占比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贻龙;中国劳动报酬份额地区差异的原因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熊婕;资本深化、劳动力异质性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1年
4 顾巍巍;无锡市环保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及其政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5 芦明;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区域差异的统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6 黄佳陆;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化原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7 俞文蜜;浙江省劳动收入比重变动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尚培培;全球化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曹登科;产业结构调整下的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10 梁雯;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开放条件下的劳动收入占比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红领;;创新不足与低工资的困扰[J];创新科技;2006年07期
2 许晓军;任小平;;从“盐田国际”罢工事件看中国工会维权路径中的制度救济[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04期
3 金碚;李钢;陈志;;加入WTO以来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0期
4 卢方元;焦科研;;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区域差异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2期
5 李钢;沈可挺;郭朝先;;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提升出路何在——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的调研[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9期
6 任小平;;中国工会:转型期的诉求责难与制度救济[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刘培林,宋湛;我国国有和集体工业企业的工资调整机制比较[J];管理世界;2001年05期
8 蔡f ,王德文,王美艳;工业竞争力与比较优势——WTO框架下提高我国工业竞争力的方向[J];管理世界;2003年02期
9 李小平;朱钟棣;;中国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基于分行业面板数据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5年04期
10 薛云奎;白云霞;;国家所有权、冗余雇员与公司业绩[J];管理世界;2008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本刊编辑部;万凡;王燕;;挺进2009,千万就业“大军”在路上[J];新闻天地;2009年02期
2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本报记者 陈莹莹;桂敏杰:将建言证券法修订以放松市场管制[N];中国证券报;2013年
2 宋 晶;“民工荒”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与劳动力市场管制对策分析[N];中国工商报;2004年
3 见习记者 王月金;市场管制挽救新兴市场经济体[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魏彬;我国网游市场管制体系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114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511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