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城市化的深层结构探讨

发布时间:2020-03-09 16:38
【摘要】:目前国内流行一个错误的认识:人口流入城市并在城市长期居住就是城市化了。一些地方政府将辖区城市人口比重视为衡量政绩的一项指标,这表明很多人不太明白城市化的深层结构。城市化不仅有一个"量"的问题(城市人口比重的上升),更是一个"质"的问题(居民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在城市地理学中,城市化至少包括三个必要条件:一是就业吸引能力(城市因为经济发展而产生大量虚位以待的就业场所),二是城乡人口替代(乡村人口进入城市并长期、稳定地在城市生产和生活),三是生活方式转型(乡村人口的文化观念转换为城市人口的文化观念)。三个条件缺乏其一,就不能算是健康的城市化过程。乡村人口迁入城市,生活观念不会立即改变,而是存在一种滞后反应。如果农村居民没有在青少年时期认识城市居民的文化特征,则即便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了,也不能及时转变为严格意义的城市居民。这种状况又会引发一系列的城市社会问题。城市化的质(深层结构)要比量(表层结构)更为重要,居民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必要从小学教育开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彦光;分形城市与城市规划[J];城市规划;2005年02期

2 陈彦光;城市化:相变与自组织临界性[J];地理研究;2004年03期

3 陈彦光;;中国城市化水平统计数据的问题分析[J];现代城市研究;2012年07期

4 陈彦光;;环境剧变、文化断裂与伊克化[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冉江;柯长青;;连云港城市扩展及其驱动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2 孙静;;对重庆市推进城镇建设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6期

3 赵常兴;霍艾湘;;区域性城镇化的中外比较及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4 李长坡;李青雨;;半城市化地区城乡一体化动力机制与发展模式研究——以许昌市城乡一体化推进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7期

5 姚新春;钟太洋;严长清;马其芳;;基于粮食安全的江苏省耕地保有量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9期

6 李长坡;吴国玺;何富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城市概论》教学模式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9期

7 钟春艳;王敬华;周连第;;城镇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及对策分析——以密云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6期

8 牟凤云;范氏梅;林云彦;;基于遥感的江苏省城市规模分布定量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2期

9 杨志平;;江苏沿海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以盐城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10 陈桂枝;;湖北省县域城镇化水平的聚类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金成;欧阳慧;黄征学;;优化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基本思路[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1-2012)[C];2012年

2 徐安;;基于STIRPAT模型的沿黄省份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3 周晓;;湖北省城郊镇城镇化发展策略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洪世键;;大都市区化:西方的实践及其在中国的前景[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程英男;金春燕;张博;翟剑辉;;长春市都市圈的空间界定与划分[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滨;周琼;郭玉娟;;北京市区域功能定位评价体系研究[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7 蒲英霞;马荣华;马晓冬;顾朝林;;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规模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马林靖;周立群;;快速城市化时期农民增收效果的实证研究[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郭岚;;西部地区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与对策研究[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洪业应;;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结构变迁[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乐珊;基于元胞自动机和VR-GIS技术的城市空间增长三维动态模拟及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石云龙;基于CAS理论的地震紧急救援系统模型构建与模拟仿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张丽;城乡协调发展视角下的新疆城镇化产业支撑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4 赵聚军;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理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6 李艳红;综合运输通道客运结构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7 李爱民;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建成区扩张与用地规模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8 王庆松;山东城市化发展战略对大气环境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肖英;基于“两型”城市构建的长沙城市森林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10 葛宝琴;城市化、集聚增长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作人;城市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邴迪;哈大齐工业走廊不同类型城市空间扩展过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朱士鹏;广西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测度与优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于洋;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当代中国城市成长管理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和强;新泰市城镇化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马轶秋;基于公路网络的城市腹地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谭少平;高速公路对城镇体系的影响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陈体江;城镇体系与公路网络的分形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欣燃;我国城市化与区域二元经济结构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徐昌华;城市群发展与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关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彦光,周一星;城市等级体系的多重Zipf维数及其地理空间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2 陈彦光;;三个城市地域概念辨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2期

3 陈彦光;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有多高?——城市地理研究为什么要借助分形几何学?[J];城市规划;2003年07期

4 陈彦光;自组织与自组织城市[J];城市规划;2003年10期

5 周一星;主要经济联系方向论[J];城市规划;1998年02期

6 陈勇,艾南山;城市结构的分形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4年04期

7 刘继生,陈彦光;城市地理分形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地理科学;2000年02期

8 陈彦光;;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三种模型及其动力学分析[J];地理科学;2011年01期

9 陈彦光;;城市化水平增长曲线的类型、分段和研究方法[J];地理科学;2012年01期

10 冯健;杭州城市形态和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演化[J];地理学报;2003年03期



本文编号:25858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5858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2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