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对外贸易的就业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2 13:32
【摘要】: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影响范围最广的区域经济聚集带。然而,长江经济带的就业不充分及就业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十分迅速,逐渐成为贸易大国。对外贸易是拉动一个国家或地区就业增长的重要动力。长江经济带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对这一区域的就业水平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在描述长江经济带对外贸易发展及就业现状的基础上,分别从对外贸易的劳动力需求效应、收入乘数效应、技术进步效应、分工效应、产业转移效应、产业关联效应等方面,系统梳理对外贸易影响就业的理论机制,并从贸易规模、产业结构、劳动力流动、利用外资规模、最低工资标准、城市生活成本等方面,阐释影响对外贸易就业效应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进一步运用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5-2015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长江经济带对外贸易的就业效应及其区际差异。本文的研究表明,第一,从整体来看,长江经济带的出口贸易显著促进了就业增长,然而进口贸易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不显著。第二,长江经济带对外贸易的就业效应呈现出显著的区际差异。长江下游地区,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均能显著拉动就业的增长;长江中游地区,出口贸易显著促进了就业增长,进口贸易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不显著;而长江上游地区,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均不显著,对外贸易的就业效应有待进一步挖掘。第三,长江经济带不同地区贸易发展规模、产业结构状况、劳动力流动情况、利用外资规模等差异是导致长江经济带对外贸易就业效应出现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因此,为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对外贸易提升就业水平,并实现区域就业协调增长的作用,首先,要打造长江经济带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进一步提高其对外贸易开放水平;其次,促进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外贸的发展,缩小长江经济带区际外贸发展差距,充分发挥中上游地区对外贸易就业效应的潜力;最后,长江经济带不同区域应有针对性地制定就业促进政策。
【图文】:
对外贸易就业效应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然后,构建面板数据模型,采用计量回归的方逡逑法,实证检验长江经济带对外贸易的就业效应及其区际差异;最后,根据理论和实证分逡逑析结果,提出促进长江经济带外贸和就业发展的相关建议。本文的研宄思路图如图1-1逡逑所示。逡逑8逡逑
逦、逦逡逑二、长江经济带的外贸发展与就业概况逡逑(一)长江经济带的提出与范围界定逡逑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逡逑见》,标志着长江经济带的概念正式形成。指导意见中明确长江经济带覆盖东起上海,逡逑西至云南的11省市,具体包括长江下游的上海、江苏和浙江,长江中游的安徽、江西、逡逑湖北和湖南,长江上游的重庆、四川、云南和贵州。随《意见》还一并印发了《长江经逡逑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建成横贯东西、沟通南逡逑北、通江达海、便捷高效的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2016年9月,国务院印发《长逡逑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逡逑作用,,以沿江主要城镇为节点,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长江经济带要努力构建全方位开逡逑放新格局,建立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752.8;F249.27
本文编号:2660293
【图文】:
对外贸易就业效应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然后,构建面板数据模型,采用计量回归的方逡逑法,实证检验长江经济带对外贸易的就业效应及其区际差异;最后,根据理论和实证分逡逑析结果,提出促进长江经济带外贸和就业发展的相关建议。本文的研宄思路图如图1-1逡逑所示。逡逑8逡逑
逦、逦逡逑二、长江经济带的外贸发展与就业概况逡逑(一)长江经济带的提出与范围界定逡逑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逡逑见》,标志着长江经济带的概念正式形成。指导意见中明确长江经济带覆盖东起上海,逡逑西至云南的11省市,具体包括长江下游的上海、江苏和浙江,长江中游的安徽、江西、逡逑湖北和湖南,长江上游的重庆、四川、云南和贵州。随《意见》还一并印发了《长江经逡逑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建成横贯东西、沟通南逡逑北、通江达海、便捷高效的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2016年9月,国务院印发《长逡逑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逡逑作用,,以沿江主要城镇为节点,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长江经济带要努力构建全方位开逡逑放新格局,建立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752.8;F24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辉;段学军;;长江经济带研究文献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年10期
2 王晓芳;姜玉培;卓蓉蓉;曹传新;郑文升;;长江经济带地区发展差距与协调发展策略[J];城市发展研究;2015年06期
3 邹琳;曾刚;曹贤忠;陈思雨;;长江经济带的经济联系网络空间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15年06期
4 桑士达;;推动长江经济带健康有序发展[J];浙江经济;2015年12期
5 杨静;杨向辉;张光源;;我国第三产业就业创造的影响因素——基于14个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15年06期
6 方大春;孙明月;;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影响力研究[J];经济地理;2015年01期
7 刘苓玲;黄钢;;最低工资标准的就业效应研究——基于30个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产经评论;2015年01期
8 黄庆华;周志波;刘晗;;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演变及政策取向[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4年06期
9 张璐;徐雷;;最低工资水平对城镇正规部门劳动力就业的效应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10 魏浩;王浙鑫;惠巧玲;;中国工业部门进出口贸易的就业效应及其差异性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本文编号:26602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660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