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城市化对武汉城市圈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6 12:51
【摘要】:我国城镇化正快速推进,城市规模大幅扩大,区域城市圈(群)逐渐形成,城市化改变了城市下垫面类型和结构,特别是不透水硬化路面大量增加,植被、森林、水体、沼泽湿地等自然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局地热力、水循环发生重大改变;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密度大幅增加,平均冠层高度增加,粗糙度增加,改变了气流正常走向,静风发生频率增加;人类活动、工业生产排放改变了局地热力条件,增加了城市上空的大气颗粒物、气溶胶等。城市化效应、特别是大范围城市群效应导致了局地气候的异常改变,出现城市“热岛、雨岛、干岛、静风岛、浑浊岛”效应,使高温热浪、内涝、雾霾等发生频率增加,对城市正常运行和市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城市圈(群)气候变化是不争的事实,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城市圈(群)的气候变化更加复杂多变,一方面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即气候系统变化影响,另一方面更受到人类活动和过度开发导致的局地气候变化影响,即城市化带来的气候变化影响。如何分离城市化带来的城市圈(群)气候变化是国内外比较关心的技术,城市圈边缘的郊区或乡村由于远离城市区,受城市化带来的局地气候变化影响小,因而可以作为城市化气候效应的对比站。本文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利用城市人口数据、土地覆盖数据和夜间灯光数据,选取典型城市站和比对的乡村站,采用“UMR法”(Urban Minus Rural),使1960-2016年经均一化处理的逐日气温、降水、相对湿度和风速资料,定量计算各要素的城市化影响和城市化贡献率,分析城、乡各要素变化趋势的差异,并对各要素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进一步以武汉为例,利用主成分分析,求出城市化综合指数,并与各气象要素进行回归建模,以揭示城市化与区域气候变化的关系。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城市化对气温变化影响城市化对气温变化影响最大,呈现显著的增温效应,是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城市化对城市站年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气温均为增温作用,利用“UMR法”得到的相应的城市化增温率分别为0.22℃/10a、0.05℃/10a、0.35℃/10a,城市化增温贡献率分别为62.87%、23.77%、70.68%。城市化对城市站四季的三种温度也均为增温作用,夏季增温最大、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小;与年变化一样,季节内最低气温增温率最大,最高气温最小;城市热岛强度呈现非对称性变化。在空间分布上,气温变化趋势的空间布局特征大体一致,北部和南部典型乡村站为增温趋势的低值区,中西部城市密集区为增温趋势的高值区,可以看出明显的城市化增温作用。(2)城市化对降水变化影响(a)总降水量变化。城、乡站年降水量均在波动变化中呈不显著的弱上升趋势,年降水量UMR序列呈现微弱的增加趋势,城市化对年降水量影响不明显。春季和夏季降水量UMR序列为增加趋势,秋、冬季为减小趋势,说明城市化有使城市春、夏季降水量增加的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年和四季降水量变化趋势的差异较大,夏、秋季变化趋势的高值区主要位于中西部,冬季位于东部。(b)降雨日数变化。与降水量相比,城市化对降水天数的影响更显著。年和四季降水天数UMR序列均为减少的趋势,城市化使降水天数减小,而总雨量变化不大,则雨强增加。在空间分布上,年和冬、春、秋三季降水天数变化趋势的高值主要位于中西部,夏季主要位于东部。(c)分等级降水变化。随雨强由小雨到暴雨,降水天数(量)UMR序列由减少的趋势逐渐变为增加的趋势,城市化使强降水事件(量)增多,弱降水事件(量)减少,导致降水两极分化,极端性趋强。在空间分布上,随雨强增加,降水量(天数)呈增加趋势的站点从东部开始增加,小雨至中雨,降水量变化趋势的高值区由东部变为中西部,二者降水天数的高值区均位于中西部;大雨至暴雨,降水量(天数)变化趋势的高值区由东部变为城市密集的中西部。总体来说,降水受城市化影响不如温度显著。(3)城市化对相对湿度变化影响城市化使城市站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城市化作用显著。年和四季相对湿度UMR序列均呈下降趋势,夏季和秋季下降更明显,城市呈现逐步“干岛化”。在空间分布上,中西部城市密集区相对湿度下降趋势更明显,变的更“干”,为相对湿度变化趋势的高值区;南部和北部乡村站相对湿度呈较弱的下降趋势,为相对湿度下降趋势的低值区。(4)城市化对风速变化影响城市化使城市站平均风速呈下降趋势,城市化作用显著。年和四季平均风速UMR序列均为减少的趋势,城市化有使城市站风速减小的作用。在空间分布上,中西部城市密集地区平均风速的减少趋势更明显,为平均风速变化趋势的高值区,南部和北部乡村站平均风速的减少趋势较小,为变化趋势的低值区。(5)城市发展综合指数反映的城市化对气象要素的影响城市化发展综合指数与气温的拟合效果最好,相对湿度和风速次之,降水效果最差。说明城市化对气温影响最明显,对相对湿度和风速影响次之,对降水影响较小。城市化对气候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这与利用“UMR法”得到的城市化对气象要素影响的结论基本一致。
【图文】:

技术路线图,变化分析,时空,技术路线


邋S邋THESIS逡逑1.6技术路线逡逑本文的技术路线如图1.1所示:逡逑f ̄均一化处理逦建立数据集逦^逡逑气象观测数据逦卫星遥感数据逦社会经济发展数据逦相关文献逡逑V逦逦逦逦逦逦逦)逡逑城郊站点分类逡逑趋势分析逡逑UMR方法逡逑武汉城市圈城市化气候效应分析逡逑气温时空 ̄邋 ̄降水时空 ̄邋|相对湿度时逦 ̄风速时空逡逑变化分析逦变化分析邋空变化分析邋变化分析逡逑-R:逦邋邋^逡逑r武汉市气候变i与城市化模型构建^逡逑|相关分析h逦逡逑=:j确定城市发展指数1逦r?r ̄7zzz^rn逡逑主成分分析J1,逦逦>逡逑、逦气候要素逦J回归分析1与城展胃型

季风性,湿润气候,亚热带,气温


2.1.3武汉城市圈自然地理概况逡逑武汉城市圈处在湖北省的东部,江汉平原的中东部,主要是平原和丘陵地形,逡逑东北部为桐柏山、大别山脉,东南部以幕阜山脉与江西为界,如图2.2所示。逡逑?I:逡逑■f逡逑L逦0邋25邋50逦100Kilometers逡逑图2.2武汉城市圈地形情况逡逑武汉城市圈位于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热同期,逡逑夏季多雨炎热,冬季湿润稍冷。武汉城市圈的多年平均气温介于16.5-17.5°C之间,逡逑南部气温总体高于北部气温;夏热冬冷,,夏季多年平均气温介于27.0-28.(TC之间,逡逑冬季多年平均气温介于4.9-6.3°C之间,春季气温变化多端,秋季的气温下降较快。逡逑武汉城市圈多年平均降水量介于Il30-I600mm之间,由南向北呈递减趋势。四季降逡逑水量差别明显,夏季降水量最多,为汛期,多年平均雨量介于460-650_之间,冬逡逑季降水量最少,多年平均雨量介于l20-200mm之间;其中,6月中旬到7月中旬存逡逑在一个月的降雨持续期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299.27;P46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琪;邓倩;钟超;;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美[J];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李亚军;;城市竞争力及模型设想[J];英才高职论坛;2005年01期

3 梁倩;;我国城市规模划定标准将改[J];中国建设教育;2013年04期

4 袁勇;;推动城市健康有序发展 破解“城市病”“智慧城市”需要哪些智慧[J];商讯;2018年16期

5 龙瀛;文爱平;;龙瀛:收缩城市,应多些顺势而为,少些逆势而上[J];北京规划建设;2019年03期

6 胡尊国;王耀中;尹国君;;选择、集聚与城市生产率差异[J];经济评论;2017年02期

7 黄燕芬;杨宜勇;;中国城市治理现代化六大要素[J];中国经济报告;2018年03期

8 李慎中;相炜;;“城市化”专题[J];地理教育;2017年01期

9 李慎中;相炜;;“城市化”专题测试[J];地理教育;2017年01期

10 陈杰;周倩;;城市规模和产业结构如何联合影响中国的城市劳动生产率[J];社会科学文摘;201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谭颖;;创业者何去何从?——城市禀赋与创业选择[A];中国经济发展:改革开放40年与新时代——第十二届中华发展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8年

2 龙荣敏;胡海亮;;雕琢精品城市 打造魅力名牌——关于做大城市规模、做旺城市人气的思考[A];宜春市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钱铭;;浅论控制城市规模与节约土地[A];中国土地科学二十年——庆祝中国土地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0年

4 陈伟前;;合理确定城市规模的规范化探讨[A];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城市总体规划)[C];2017年

5 沈锐;;基于经济分析的城市规模预测方法初探[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董光器;;科学预测城市规模,建设节约型城市[A];北京建设节约型城市研讨会专辑[C];2006年

7 朱力;郝经惠;武长胜;李小庆;姜卓;;体现城市特色为目标的城市设计策略[A];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C];2017年

8 张胜男;郜瑞瑞;;黄河(生态)经济带城市收缩的空间特征与驱动机制研究[A];2019年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9年

9 冯向东;;论21世纪的西部开发模式——“城市规模”的改革创新[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10 杨培雷;;美国城市治理机制的演变与启示[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 邓智团;顺应新时代的城市发展逻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

2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樊成琼;以路网建设拉开片区开发骨架 以片区开发助推做大城市规模[N];贵阳日报;2019年

3 杨生;闫小培:深圳借大运转型[N];中国青年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宋馥李;做大呼和浩特的悖论[N];经济观察报;2015年

5 阮直;干净的城市要从管理要长久[N];北海日报;2018年

6 刘佩瑶 本报记者 霍亮;精细管理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N];哈尔滨日报;2018年

7 本报记者 樊成琼;加快项目落地 推进务实合作 助力贵阳做大城市规模做精城市品质[N];贵阳日报;2018年

8 计算金融学博士、影评人 陈剑;超大型城市何去何从?[N];文汇报;2019年

9 潘家华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会长;城市高质量发展亟需制度创新[N];经济日报;2019年

10 Yi-Ling Liu 胡建坤 译;哈尔滨,正奋力追赶的城市[N];环球时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怀斌;城市河流径流演变规律及其影响机制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年

2 朱海伦;智慧城市政策量化与网络结构研究:基于隶属联系模型[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3 马静;中国创新型城市识别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7年

4 刘永亮;城市规模经济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5 孙淼;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调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吕力;产业集聚、扩散与城市化发展[D];武汉大学;2005年

7 章亚南;城市路边泊车行为与管理政策理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8 马瑞华;城市品牌与城市竞争力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余守文;体育赛事产业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7年

10 金怒江;美国城市经理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芦超杰;基于城市蓝图框架(CBF)分析不同地区的城市水资源管理能力[D];内蒙古大学;2019年

2 李若男;高精度城市暴雨内涝灾害危险性模拟与韧性优化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3 管明明;中国城市航空与创新网络的空间演化与耦合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4 黄芝兰;城市规模、收入差距与房价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5 陈诗敏;城市规模、产业集聚与中国城市效率研究[D];集美大学;2019年

6 李欢欢;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韧性评估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9年

7 李翔新;基于客流场的武汉城市圈客运空间联系及空间效应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8 陈伯南;城市水系统适应强降水能力评估方法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9年

9 刘飞;中国共产党学习管理城市的早期尝试[D];河北师范大学;2019年

10 陈婉莉;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政府工具研究[D];厦门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667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6667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f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