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中村改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5 20:11

  本文关键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中村改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化的跨越发展,2014年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54.77%。在快速扩张中,城市对建设用地的需求越来越大,各大城市都陆续出现了城中村现象,在改造中也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许多城市也纷纷出台各类举措,由于改造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各地的改造对策千差万别,加上改造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不断凸显,很多城市并没有达到城中村改造的预期目的,反而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经济社会问题。城中村改造是每一个大城市都无法回避的一个困难的问题,严重制约社会的政治和谐,经济稳定以及社会的健康发展。城中村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譬如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环境、意识形态、政策等,并且在改造中所呈现的问题多种多样,系统的根系城中村问题对于指导城市的建设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的城中村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受到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改造的复杂性、艰巨性可想而知,从而导致我国的城中村改造时间的持久性、长期性的问题。虽然城中村的存在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比如缓解城市的人口住房等压力,但是它对城市带来更多的是消极的影响,脏乱差的居住环境不仅与城市的市容市貌格格不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在当前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更加突出人的城镇化,所以城中村的改造势在必行,本文从城中村改造的内涵,特征,改造中存在的问题,改造存在问题的原因,以及改造的具体事例,以具体的案例分析来探析,最后提出了城中村改造的路径。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城中村 改造 路径探析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99.21;D422.6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9
  • 绪论9-15
  • 一、研究问题及意义9-10
  • 二、国内外研究评述10-13
  • (一) 研究现状10-13
  • (二) 研究趋势13
  • 三、研究方法13-14
  • (一) 文献研究法13
  • (二) 系统分析法13-14
  • (三) 实证分析法14
  • 四、基本框架14
  • 五、研究创新与不足14-15
  • 第一章 城中村改造的理论分析15-27
  • 第一节 城中村的概述15-21
  • 一、城中村的概念和特征15-18
  • (一) 城中村的概念15-17
  • (二) 城中村的特征17-18
  • 二、城中村对城市发展的影响18-19
  • (一) 积极影响18
  • (二) 消极影响18-19
  • 三、城中村的改造19-21
  • (一) 城中村改造的定义19
  • (二) 城中村改造的争议19-20
  • (三) 城中村改造的必要性20-21
  • 第二节 城中村改造的理论依据与环节21-27
  • 一、新制度经济学理论21-23
  • (一) 产权制度理论基础21
  • (二) 交易费用理论基础21-23
  • 二、二元结构理论23
  • 三、地租理论23-24
  • 四、城中村改造的环节24-27
  • (一) 改造目标—实现新型城镇化24
  • (二) 改造前提—科学规划,合理引导24-25
  • (三) 改造重点—转变思想,融合文化25
  • (四) 改造难点—筹集资金,安置生活25-26
  • (五) 改造关键—平衡利益26-27
  • 第二章 城中村的改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7-34
  • 第一节 城中村改造的背景分析27-29
  • 一、历史背景27
  • (一) 城乡二元结构体制27
  • (二) 城中村的社会文化背景27
  • 二、现实背景27-29
  • (一)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28
  • (二) 经济利益的驱动28
  • (三)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动28-29
  • 第二节 城中村的改造现状29-32
  • 一、城中村改造的模式分析29-31
  • (一) 从改造的主体角度29-30
  • (二) 从改造的形式角度30-31
  • 二、城中村改造的基本特征31-32
  • 第三节 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问题32-34
  • 一、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32
  • 二、利益分配不平衡,弱势群体利益得不到保护32-33
  • 三、村民参与改造意愿不高,缺少对城市认同感33
  • 四、城市多样性消失,城市文脉断裂33
  • 五、改造强度过大,环境恶化33-34
  • 第三章 城中村改造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34-42
  • 第一节 城中村改造存在的问题的历史原因—城乡二元管理体制34-40
  • 一、建国以来城乡二元管理体制的形成背景34-36
  • (一) 建国初期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导向34-35
  • (二) 刚性的户籍制度35
  • (三) 人多地少的国情矛盾35-36
  • (四) 传统的历史文化36
  • 二、城乡二元管理体制的演变36-39
  • (一) 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二元差距的拉大36-37
  • (二) 改革开放到1990年初期二元差距有所缩小37-38
  • (三) 1990年以后二元差距又呈现扩大趋势38-39
  • 三、城乡二元管理体制与城中村改造的内在冲突性39-40
  • 第二节 城中村改造存在问题的现实原因40-42
  • 一、立法薄弱,管理不完善,监控不足40
  • 二、城市建设的规划不当40-41
  • 三、利益成本探析41-42
  • 第四章 城中村改造的经验分析42-52
  • 第一节 国内城中村的改造实践42-48
  • 一、广州—城中村改造的先行者42-43
  • 二、珠海—“三赢”的改造模式43-44
  • 三、深圳—设立城中村改造基金44
  • 四、上海虹口区北外滩城中村改造案例分析44-48
  • (一) 北外滩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44-46
  • (二) 北外滩政府规划46-47
  • (三) 北外滩城中村改造过程中遇到的困境47
  • (四) 北外滩城中村改造推进措施47-48
  • 第二节 国外城中村的改造实践48-52
  • 一、英国—成立专门化公司48-49
  • 二、美国—私有化住房计划与城市更新结合49-50
  • 三、韩国“新村运动”—教育培训与改造结合50
  • 四、国外城中村改造的启示50-52
  • 第五章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中村改造的路径探析52-61
  • 第一节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中村改造的原则52-55
  • 一、以民为本,让利于民53
  • 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53-54
  • 三、分配公正,利益共享54-55
  • 四、民主决策,科学改造55
  • 五、生态改善,持续发展55
  • 第二节 完善城中村改造的政策建议55-61
  • 一、改革体制制度,健全相关法律法规56
  • 二、科学合理规划,改善居住生活环境56-57
  • 三、探索利益保障模式,积极拓宽融资渠道57-58
  • 四、转变村民思想观念,提升村民主体意识58-59
  • 五、统一落实安置,完善社会保障体系59-60
  • 六、注重文化融合,建设和谐社区60-61
  • 结语61-62
  • 参考文献62-64
  • 致谢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晓东,刘金声;对城中村改造的几点认识[J];城市规划;2003年11期

2 廖俊平,田一淋;PPP模式与城中村改造[J];城市开发;2005年03期

3 李培林;;灰与黑:城中村的地下经济[J];同舟共进;2006年03期

4 刘吉,张沛;“城中村”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本文关键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中村改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77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677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3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