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评价及实现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9 22:03

  本文关键词: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评价及实现路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随后国务院出台了《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4-2020)》,表明了新型城镇化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2014年陕西省城镇化水平达到52.27%,已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如何贯彻落实国家城镇化发展战略,不仅是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而且也是地区寻求突破发展的着力点。基于此,本文以相关理论为指导,在分析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次约束方法,识别陕西省各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优劣势因素,结合陕西省不同地区资源禀赋差异,寻求其发展方向,并设计各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具体路径,提出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保障性住房套数占总户数的比重及空气质量优良率是影响陕西省各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万人医院床位数、城镇公共供水普及率、互联网接入户数占总户数的比重等不是影响陕西省各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2)西安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最高,商洛市发展水平最低。西安、铜川、宝鸡、安康、商洛五个地区在无次约束时排名相对较稳定,分别排在第1位、第2位、第3位、第9位、第10位;咸阳、渭南、延安、汉中、榆林五个地区排名有一定的波动,但总体分别排在第4位、第7位、第6位、第8位、第5位;(3)陕西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区域之间差异相对较大。就关中、陕南、陕北而言,关中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最高,陕北次之,陕南最低;关中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内部差异较大,关中地区主要劣势因素集中在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方面,主要优势集中在基础设施方面;陕南地区主要劣势集中在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方面,主要优势集中在资源环境方面;陕北地区主要劣势集中在基础设施和资源环境方面,主要优势集中在经济发展方面。(4)在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选择方面,就关中地区而言,西安应着重于创新升级,关中其他地区应注意承接产业转移及与西安市的协作;就陕南地区而言,应着重于人口的集聚,通过人口集聚,发挥规模效应,进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就陕北而言,应着重于产业的转型和社会经济融合,通过产业转型,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社会经济融合,实现共享。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次约束 实现路径 陕西省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99.2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导论10-17
  • 1.1 研究背景10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0-11
  • 1.2.1 研究目的10-11
  • 1.2.2 研究意义11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11-15
  • 1.3.1 城镇化内涵与实质11-12
  • 1.3.2 城镇化发展动力机制12
  • 1.3.3 城镇化影响因素与障碍分析12-13
  • 1.3.4 城镇化实现路径研究13-14
  • 1.3.5 城镇化保障体系研究14-15
  • 1.3.6 研究述评15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5-16
  • 1.4.1 研究思路15
  • 1.4.2 研究方法15-16
  • 1.5 论文创新之处16-17
  • 第二章 新型城镇化内涵及陕西省发展现状17-20
  • 2.1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17-19
  • 2.1.1 以往城镇化存在问题17
  • 2.1.2 新型城镇化的具体内涵17-18
  • 2.1.3 新型城镇化与以往城镇化的比较18-19
  • 2.2 陕西省城镇化发展现状19-20
  • 2.2.1 城镇化率快速增长,但总体水平依然落后19
  • 2.2.2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镇综合服务有待提升19
  • 2.2.3 城镇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但结构有待改善19
  • 2.2.4 土地城镇化与人.城镇化不匹配19
  • 2.2.5 城镇生态安全问题突出19-20
  • 第三章 基于次约束的陕西省各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评价20-37
  • 3.1 选择评价方法及建立指标体系20-22
  • 3.1.1 选择评价方法20
  • 3.1.2 建立指标体系20-22
  • 3.2 评价的难点及解决思路22
  • 3.2.1 评价的难点22
  • 3.2.2 解决思路22
  • 3.3 次约束发展评价模型22-25
  • 3.3.1 评价指标隶属度打分22
  • 3.3.2 熵权法指标赋权22-23
  • 3.3.3 次约束中相关距离的计算23-24
  • 3.3.4 建立评价模型24-25
  • 3.3.5 评价模型的求解25
  • 3.3.6 对评价模型的分析25
  • 3.4 陕西省各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评价25-32
  • 3.4.1 数据来源及说明25-26
  • 3.4.2 评价指标标准化及赋权26-27
  • 3.4.3 评价地区优、次隶属度及各次约束欧式距离的计算27-28
  • 3.4.4 关键指标的判断28-30
  • 3.4.5 影响陕西省各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30-32
  • 3.5 近年来陕西省各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评价分析32-37
  • 第四章 陕西省各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实现路径选择37-41
  • 4.1 陕西省各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37-38
  • 4.1.1 城镇化水平方面37
  • 4.1.2 基本公共服务方面37
  • 4.1.3 基础设施方面37
  • 4.1.4 在资源环境方面37-38
  • 4.1.5 经济发展方面38
  • 4.2 不同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选择38-41
  • 4.2.1 关中地区38-39
  • 4.2.2 陕北地区39
  • 4.2.3 陕南地区39-41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支持41-44
  • 5.1 研究结论41
  • 5.2 政策支持41-44
  • 5.2.1 制度创新41-42
  • 5.2.2 政策保障42-44
  • 参考文献44-47
  • 致谢47-48
  • 作者简介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沈道齐,崔功豪;中国城市地理学近期进展[J];地理学报;1990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欧阳彪;[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本文关键词: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评价及实现路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55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755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6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