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辽宁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及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8 13:40
   当前,中国的城镇化处于加速发展阶段,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是决定城镇化质量的关键。本文在新一轮东北振兴实施方案的背景下,以产业结构转换理论、人口迁移理论、城市化发展阶段理论及人地关系协调理论为基础,运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03)以来辽宁省的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总结二者的时空演变规律,探索影响二者协调发展的推动因素和阻碍因素,对于合理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促进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确定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进而构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指数评价模型,用于测度城镇化发展水平。研究表明:辽宁省城镇化水平呈现阶段性特征,协调发展度较低,土地城镇化略快于人口城镇化。以人口构成、产业结构、就业状态、生活水平及社会公共服务所代表的人口城镇化水平和以城镇规模、生态环境效益、土地投入水平及土地产出水平所代表的土地城镇化水平在不同阶段对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发挥着多元化作用。其次,确定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度模型,探索城镇化发展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表明:14市的人口城镇化指数与土地城镇化指数整体呈波动上升态势,市域间的城镇化水平差距较大,大连、沈阳以及鞍山等辽中南城市群人口城镇化指数和土地城镇化指数均高于其他城市。各市的协调发展度整体较低且协调发展类型差别较大,协调发展度的变化趋势与城市经济发展空间演变趋势大体一致,呈现由中心向边缘逐层减弱的特征,其中辽中南城市群的协调发展程度远远高于其他区域。接着,本文运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对辽宁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影响因素进行面板回归分析,研究发现:以第二三产业劳动者占比所表征的产业结构、以土地价格所表征的土地财政、人口密度及人均GDP对二者的协调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以城乡收入差距所表征的城乡二元体制及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二者的协调发展则产生负向影响。最后,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土地与户籍制度改革、提高城市承载力、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学位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29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爱文;樊星;;湖北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年06期

2 马凤鸣;;论城市发展阶段与城市化水平[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10期

3 尹鹏;刘继生;陈才;;东北振兴以来吉林省四化发展的协调性研究[J];地理科学;2015年09期

4 邓维青;;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及影响因素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5年13期

5 张志强;杨鹏;张娜;;河北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6 石忆邵;;辩证审视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之间的关系[J];上海国土资源;2015年02期

7 陈琦月;刘友兆;;江苏省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耦合协调度评价[J];农业科学研究;2015年02期

8 王丽艳;郑丹;王振坡;;我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区域差异测度——来自东中西部省际面板数据[J];学习与实践;2015年04期

9 王新越;秦素贞;吴宁宁;;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测度及其区域差异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年04期

10 李光勤;;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性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地方财政研究;2014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李宇嘉;;盘活城市存量用地是土地改革最佳切入口[N];上海证券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欧阳文旭;广东土地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217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8217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8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