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成都市农民工居住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1 02:13
   农民工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下的特殊人口流动现象,是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中的一股重要力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但城市的容纳能力有限,大量农民工的住房问题并不能得到保障,其中存在诸多隐患,如果他们的居住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将影响到我国“人的城镇化”进程。近几年来,解决农民工的城市住房问题是我国中央解决民生问题的重点。成都市作为四川省省会城市,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一个农民工就业大市,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以成都市农民工为对象,基于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对成都市农民工的居住特征,居住差异性进行分析,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研究其居住特征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从整体上看,农民工的居住特征呈现出了以下特点:居住空间呈现大分散、小聚居的总体格局;住房来源呈现出住房信息来源多元化、主要由单位或自身提供、自购房的比例很小三大特征;农民工的承租能力较低,住房基础设施不完善,住房舒适度普遍偏低,居住环境处在中低水平;居住区位呈现出了向心化和离心化的矛盾;未来,他们想要留在成都除了经济收入的考虑外就是对住房情况的关注。(2)农民工居住特征呈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性:职业类型、收入水平、社会网络关系、工龄、性别、学历这6个因素影响着农民工的居住差异性。其中,职业类型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其影响广泛而深刻;收入水平对居住差异性有着直接影响;工龄、性别、学历、社会网络则从不同方面造成了农民工的居住差异性。(3)农民工居住特征是宏观政策背景、中观社会关系网络、微观个人属性条件综合作用形成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住房政策以及教育制度等社会保障制度等宏观政策背景决定了农民工居住特征的基本框架。社会网络关系则影响着成都市农民工居住特征的阶段性差异。工龄、性别、学历层次、职业技能等是农民工职业选择的主要约束条件,间接地影响着农民工居住特征的形成。由此,成都市形成了独特的农民工居住特征形成机制模式。
【学位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299.23;F323.6
【部分图文】:

地图,成都市,地图


第三章 研究方法和被调查农民工的属性特征第三章 研究方法和被调查农民工的属性特征3.1 研究区概况成都市是四川省的省会城市,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商贸、科技、金融中心以及交通枢纽,是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2017 年,成都市中心城区扩容,成都下辖市辖区变成了“11+2”,以青羊区、锦江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高新区为传统的主城区,新都区、郫都区、温江区、双流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是二圈层新城区,天府新区直管区是功能区。2016 年,成都市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 12170.23 亿元,同比增长 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474.9 亿元,同比增长 4.0%;第二产业增加值 5232.0 亿元,同比增长 6.7%;第三产业增加值 6463.3 亿元,同比增长 9.0%。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关系为 3.9:43.0:53.1。

都市,人口密度,户籍人口,常住人口


图 3-2 2016 年成都市各区人口密度分布(单位:万人)数据来源:《成都市统计年鉴 2017》注:2016 年 11 月 24 日,郫县成为郫都区,原有的行政区域不变;天府新区 2014立,因此暂不在统计之列。成都市各大区县中,除了个别区县,常住人口及户籍人口基本呈现正比了青白江区、温江区、双流区及郫县以外,各地区的常住人口均超过户籍牛区常住人口及户籍人口最多,高新区户籍人口最少,而青白江区的常少,见图 3-2。

城镇化,都市,情况,外来人口


图 3-3 2016 年成都市各区城镇化率情况表数据来源:《成都市统计年鉴 2017》从图 3-3 可以看出,2016 年成都市各区城镇化相对比可以看出,锦江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高新区城镇化率达到了 100%,金堂县城镇市最低,全市整体城镇化率为 70.62%。成都市的外来人口增长明显增快,2015 年外来人口 523.25 万人,外来人人口的 35.7%,每 4 个常住人口当中就有 1 个是外来人口。成都市的外来呈现出明显的城市主城区(省会功能和新区)、近郊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远郊区(生态涵养区)的三级分布模式。这说明人口流动“向心聚集”趋势明显,内密外疏特征明显,这与城市不同圈发展水平、产业聚集、就业机会以及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密切相关,符聚集与第二、三产业集聚同向演进的客观经济规律。与此同时,在最新级的高新区、郫都区和金牛区,外来人口的比重均超过了 30%,并且以外来人口比重位列全市之首。需要注意的是,从图 3-4 可以看出成都市中心城区以人口流入为主,而郊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春超;廖丽萍;;就业流动对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5年05期

2 王明刚;王菲;肖雪;;农民工住房保障的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年16期

3 章雨晴;郑颂承;;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代际比较——基于南京市284位农民工的调查[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4 和震;李晨;;破解新生代农民工高培训意愿与低培训率的困局——从人力资本特征与企业培训角度分析[J];教育研究;2013年02期

5 许东风;眭鸿明;;农民工教育培训需求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江苏省农民工的抽样调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24期

6 缪炯;沈蓓绯;孙苏贵;胡方卉;;企业培训新生代农民工成本收益探讨及风险分析[J];现代商业;2012年20期

7 钱静雅;姜军;兰佩琴;简琪;;成都及周边农民工子弟校发展状况及问题研究[J];商;2012年12期

8 宿桂红;傅新红;杨锦秀;;农民工对流出地留守儿童教育影响的实证分析——以四川省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0年23期

9 龚迪;;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的住房问题探讨——基于社会公平的角度[J];理论与当代;2010年07期

10 王小章;;从“生存”到“承认”:公民权视野下的农民工问题[J];社会学研究;200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郭震;农民工收入歧视的衡量、解决路径及对策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4年

2 徐丽敏;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融入研究:一个发展主义的研究框架[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佳浩;张家港市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清欠管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2 沈阳;吴江区建筑行业农民工工资拖欠的治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3 张琼;新老两代农民工流动就业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4 闫蒙蒙;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流动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5 何惠亭;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流动轨迹及其政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6 寿纪云;新型城镇化对农民工城乡间流动影响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贾华荣;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就业岗位上行流动的影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邓国利;就业稳定性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9 姬易彤;浙江省农民工职业培训问题及对策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4年

10 王坤;农民工流动背后的行为逻辑[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494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8494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d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