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吉林省城镇化进程中人口—经济—土地—环境协同演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8 16:03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城镇化的健康协调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实现人口、经济、土地、环境的协调是我国城镇化进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具体要求,符合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规律。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新型城镇化、协同理论,以城镇化为研究主线,以吉林省为研究区域,以人口、经济、土地、环境的协同演化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离差系数方法分析了吉林省城镇化人口、经济、土地子系统间的失调程度,总体来看土地城镇化速度既快于人口城镇化速度又快于经济城镇化速度,子系统之间表现为高度失调、严重失调状态;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物质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水、废气、垃圾的排放对于环境的污染情况更甚于工业生产。然后通过学习系统动力学原理与方法,厘清了子系统之间及内部的因果反馈关系,基于Vensim PLE软件平台,绘制城镇化发展系统流图,明确了系统方程,构建了城镇化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模型通过有效性检验之后,预测了自然延续、经济发展、土地集约、环境保护、协调发展5种情景下吉林省城镇化发展关键变量的仿真趋势。情景模拟结果显示,在2015-2030年,5种情景下的人口城镇化率、各产业产值、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污染物积累量都将持续增长。此外,研究发现,人口迁移是城镇人口数量增长的主要原因。在简单调整各产业资本投资比例情况下,第二产业比重大的产业结构不能发生根本转变。今后土地城镇化过程中要重视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及未利用地开发,其潜力面积不仅可以满足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增加的需要,还可以弥补城镇建设用地对农用地的占用。未来一定时间内污染物积累量还会进一步增加,但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要小于发展经济及增长人口带来的有利影响。最后通过人均生产总值、单位土地承载城镇人口量、单位城镇建设用地产出值、环境污染经济损失值四个指标综合确定协调发展情景最优,并提出今后吉林省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具体政策建议。在今后吉林省城镇化发展进程中,要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推动人口转移,同时重视农村居民点潜力,集约节约利用城镇建设用地,增强环保认识,提高清洁生产能力。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299.27
【部分图文】:

系统动力学,基本原理,政策条件,分析方法


图 1.1 系统动力学基本原理图法于假定多种可能发生的不同的情形,预测景分析方法与系统动力学方法经常结合在析法,设定不同政策条件下 2015-2030 年

流图,人口,子系统


图 4.1 人口子系统流图4.2.2 经济子系统(一)系统分析经济子系统中人们最关心的就是经济总量与产业结构。实践经验表明,产业产值与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及环境状况密切相关,因而经济子系统与人口、土地、环境子系统关系密切,且经济子系统内部要素之间也存在紧密联系。本文主要借助柯布 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用黑箱方法表示投入与产出,通过合理配置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一、二、三产业之间的比例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柯布 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公式可以表示为: Y ALK。其中Y 表示产出, A 为广义的科技进步因子, L 为劳动投入量, 为劳动的产出弹性系数, 为资本的产出弹性系数。为了对吉林省城镇化进程中产业结构进行充分预测,

流图,土地,城镇人口,城镇化


怠⒍???稻簧??苤档取>咛迦丝谧酉低沉魍技??4.2。图 4.2 经济子系统流图4.2.3 土地子系统(一)系统分析土地城镇化是城镇化在空间上的体现,土地是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的载体。土地子系统最令人关注的就是土地利用结构,尤其是城镇建设用地面积。随着城镇人口增加,城镇建设用地需求增加。尽管吉林省农用地比例很大,建设用地比例较小,但是目前吉林省人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超过国家标准,因此,每增加一个城镇人口提供的城镇建设用地就应该等于或小于国家标准,以达到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目的。增加的城镇建设用地的来源就是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包括农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未利用地的转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付友;李诚固;陈才;甘静;;2003年以来东北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时空耦合特征[J];经济地理;2015年09期

2 崔木花;;中原城市群9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J];经济地理;2015年07期

3 童玉芬;李玉梅;刘传奇;;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人口老龄化趋势及政策启示[J];人口与经济;2014年06期

4 潘爱民;刘友金;;湘江流域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失调程度及特征研究[J];经济地理;2014年05期

5 王少剑;方创琳;王洋;;京津冀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关系定量测度[J];生态学报;2015年07期

6 仇保兴;;如何转型 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核心问题[J];时代建筑;2013年06期

7 李子联;;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之谜——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解释[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11期

8 王婷;;中国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时空分化[J];人口研究;2013年05期

9 蔺雪芹;王岱;任旺兵;刘一丰;;中国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J];地理研究;2013年04期

10 尹宏玲;徐腾;;我国城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失调特征及差异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祝秀芝;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及预测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603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8603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5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