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域城镇化水平与资源环境压力脱钩的时空分析
【部分图文】:
通过公式(7)、(8)计算出2008—2016年中国及31个省份的城镇化指数、资源环境压力指数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脱钩指数的计算。由图1可知,2008—2016年,全国31个省份城镇化指数整体呈现增加趋势,这说明我国城镇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城镇化水平省份差异较大。城镇化高水平地区:以上海、江苏和浙江3省份为主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广东为主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以北京、天津和河北3省份为主的京津冀城市群,以山东为主的山东半岛城市群,以四川、重庆为主的成渝城市群,以辽宁为主的辽中南城市群,以陕西为主的关中城市群。由此可见,我国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集中分布于自然环境条件优越的平原地带。从城镇化在全国及三大地带的平均变动看:(1)全国及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城镇化水平整体上出现先增加后降低再缓慢增长的态势,2011年城镇化指数较大。出现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2000—2010年我国土地城镇化速度过快导致。据有关研究显示:在此期间,我国建设用地扩张了83%,城镇建成区面积扩张了64.45%,但城镇人口仅增长45.9%[29],土地城镇化速度远高于人口城镇化速度,二者发展呈现出明显不协调。2011年我国城镇化指数最大,主要是因为前一时期土地城镇化的“惯性”作用所致。2011—2016年我国城镇化水平缓慢下降,主要是因为我国城镇化转向“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30],最终实现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格局。(2)东中西三大地带城镇化指数区域差异较大。东部地区的城镇化指数整体在0.568以上,中部地区的城镇化指数整体0.383以上,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指数整体在0.260以上,全国的城镇化指数整体上在0.425以上。中国城镇化指数东部地区>全国>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且中国城镇化地区差异较大,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潜力较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伯杰;冷疏影;宋长青;;新时期地理学的特征与任务[J];地理科学;2015年08期
2 易平;方世明;马春艳;;地质公园旅游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压力脱钩评价——以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4年08期
3 王新越;秦素贞;吴宁宁;;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测度及其区域差异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年04期
4 姚士谋;张平宇;余成;李广宇;王成新;;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问题[J];地理科学;2014年06期
5 石忆邵;杭太元;;我国城乡一体化研究的近期进展与展望[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6 王富喜;毛爱华;李赫龙;贾明璐;;基于熵值法的山东省城镇化质量测度及空间差异分析[J];地理科学;2013年11期
7 臧锐;张鹏;杨青山;李林山;张栩嘉;;吉林省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及时空演变[J];地理科学;2013年10期
8 白忠菊;藏波;杨庆媛;;基于脱钩理论的城市扩张速度与经济发展的时空耦合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3年08期
9 张文斌;陈英;张仁陟;谢保鹏;田秋霞;魏春瑾;;基于脱钩分析方法的耕地占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以甘肃省康乐县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3年04期
10 张胜武;石培基;王祖静;;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城镇化与水资源环境系统耦合分析——以石羊河流域为例[J];经济地理;2012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雷柠菡;江西省新型城镇化与资源环境关系的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1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春山;宋立新;陈静;;基于诠释学方法公共空间价值建构的城市设计——以广州龙藏社区为例[J];建筑学报;2015年S1期
2 卢丹丹;宋文华;张桂钏;黄娜;刘培;;基于AHP-熵权法的石化企业承灾体脆弱性评估[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5年12期
3 朱聪聪;;熵值法决策高陡边坡稳定性控制技术方案[J];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4 孟庆香;郭施宏;吴升;;福建省城镇化质量空间差异评价[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年07期
5 刘杰颖;季红颖;;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研究——基于金融支持视角[J];改革与战略;2015年12期
6 佟金萍;曹倩;秦腾;陈国栋;;区域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脱钩效应及预测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年35期
7 闫俊杰;;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质量控制探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5年23期
8 袁孟;邓宏兵;罗腾飞;;投资环境创新与区域创新能力的相关性——基于湖北省12个城市数据的分析[J];长江论坛;2015年06期
9 吕添贵;吴次芳;沈孝强;姚岚;李洪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质量测度及空间差异分析[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5年06期
10 宋宇辰;闫昱洁;王贺;;呼包鄂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5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梦晴;鲁南经济带城镇化水平与资源环境压力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年
2 陈艳;甘肃省金融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9年
3 陈浩;黄河三角洲核心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与代谢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4 黄馨娴;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广西沿海地带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8年
5 刘贝贝;贵阳市城镇化进程与资源环境关联关系研究[D];贵州大学;2018年
6 杨青;湖南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测度[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8年
7 王英;新型城镇化对资源环境影响的门槛效应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8 母嘉译;四川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伯杰;;地理学综合研究的途径与方法:格局与过程耦合[J];地理学报;2014年08期
2 傅伯杰;刘宇;;国际生态系统观测研究计划及启示[J];地理科学进展;2014年07期
3 肖奎喜;杨岩;;纽约增强城市辐射力研究——兼论对广州的启示[J];城市观察;2013年05期
4 陆大道;;地理学关于城镇化领域的研究内容框架[J];地理科学;2013年08期
5 王胜男;马昭;;海南省新世纪城镇化进程的阶段性及其影响因素[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年04期
6 梁振民;陈才;刘继生;梅林;;东北地区城市化发展质量的综合测度与层级特征研究[J];地理科学;2013年08期
7 杨素梅;;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均衡发展[J];广东社会科学;2013年04期
8 张显龙;;新型城镇化视角下中国城乡产业联动发展路径探析[J];改革与战略;2013年06期
9 李波;张吉献;;中原经济区城镇化区域差异时空演化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年03期
10 郭丽娟;;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3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韦良焕;杨茜;鞠美庭;赵先贵;;基于足迹家族的新疆资源环境压力评估[J];生态经济;2017年11期
2 蔡满堂;何音;;京津冀资源环境压力与区域环境管理对策[J];前线;2019年12期
3 潘国强;冯朝山;梁志宸;陈静;;工业行业节水减污分类与资源环境压力评价[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9年05期
4 郭鹏军;刘海龙;李丽琴;张妍;;河南省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脱钩关系及驱动因素[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01期
5 李杨帆;朱晓东;;海岸湿地资源环境压力特征与区域响应研究[J];资源科学;2006年03期
6 ;环保关键词[J];当代广西;2007年16期
7 胡涛;吴玉萍;沈晓悦;;减少我国贸易的资源环境“逆差”[J];环境保护;2007年15期
8 傅一珂;陈定江;刘伯民;张羽鹏;胡山鹰;朱兵;;2005~2015年间中国省域物质资源消耗的解耦状态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19年12期
9 诸大建;中国需要实现环境可持续的现代化[J];探索与争鸣;2003年03期
10 姜克隽;刘虹;庄幸;;广东能否引领中国的低碳转型[J];绿叶;2009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周银双;基于三维足迹家族对安徽省资源环境压力及其驱动力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年
2 李海鹰;基于足迹家族的山东省资源与环境压力评价[D];青岛大学;2018年
3 吴振良;基于物质流和生态足迹模型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定量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4 赵俊丽;城乡结合部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黄青;中国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脱钩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710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871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