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基于产业融合的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7 21:56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涉及经济、产业、人口、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是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以传统农业地区、城郊结合部、工业发达地区的城镇化发展进行研究,运用“推拉理论”对城镇化演进进行机理分析,并借助调研山东省10个市的16个城中村、28个城边村、33个农业产区小城镇获得数据进行计量实证分析。另外通过对资源禀赋优势不同的传统农业地区、城边村、城中村、工业地区的特色城镇化案例进行分析,进一步验证农业地区城镇化的发展要形成农业产业与涉农生产性服务业、非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聚,借助产业的发展带动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对于城边村地区、城中村地区,根据地域优势,形成优势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加工业等的有效集聚,形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于城区中心地带城中村,通过城市功能区的带动,发展新兴产业,最终形成新型城镇的基本假设。依据实证检验与案例分析,证实城镇化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禀赋优势,形成产业集聚,通过产业的兴盛带动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形成产业的“城镇化”和人口的“城镇化”,凸出城镇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才能达到“一二三产业”的有序融合并带动农村发展的可持续性。在此前... 

【文章来源】:烟台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产业融合的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


实地调查流程图

现代城镇,产业融合


图 7 产业融合与现代城镇化发展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基于产业融合的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的选择,有如下几点需要进一步努力实现,也是未来发展城镇化的趋势。(1)通过培训,合理妥善的安置劳动力,使之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尤其注重在农业产业链环中服务项目工作岗位的设置,以人口集聚形态稳固产业集聚,为城镇化发展夯实基础。(2)针对城中村的发展,以发展现代商务服务业为主导,通过人员分流,公共设施的城乡同质化,通过人员安置来优化城中村人口结构。实现城中村功能向现代商务服务业产业聚居区形态转变。(3)针对城边村的城镇化发展,重点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产业聚居,通过产业集聚来形成城市的有效拓展,以产业发展来吸引人口向这些产业形成有效集聚。(4)解决人口安置、公共服务向这些地区的倾斜,为城镇化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型城镇化的选择模式与驱动机制[J]. 张益丰,孙文浩,费强.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2]以“产城融合”推进烟台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 谢丽威.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 2016(01)
[3]新型城镇化与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相互协调了吗?——基于人的物质水平改善视角[J]. 夏后学,谭清美,吴六三.  农业经济问题. 2016(01)
[4]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城融合”的内在机理与作用路径[J]. 谢呈阳,胡汉辉,周海波.  财经研究. 2016(01)
[5]天津产城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屠凤娜.  未来与发展. 2015(11)
[6]新常态下产城融合的总体思路与实现路径研究[J]. 楚天骄.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5(05)
[7]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J]. 赵海.  农村经营管理. 2015(07)
[8]中国城镇化“推进模式”的发展困境与转型路径[J]. 李云新,杨磊.  中国行政管理. 2015(06)
[9]苏州工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的历程、经验及启示[J]. 何磊,陈春良.  税务与经济. 2015(02)
[10]浅谈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J]. 徐旭初.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5(03)



本文编号:29039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9039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e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