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6 02:09
  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一直是城市地理学与土地管理学的核心问题,新型城镇化是中国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关于新型城镇化的话题讨论空前激烈,已然成为了社会热点话题。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必然会在城市空间上进行。为解决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短缺的瓶颈限制,土地集约利用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必然要求,中国的新型城镇化系统与土地集约利用系统有着天然的耦合关系。长江经济带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势头如火如荼,其核心部分主要包括三大国家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与成渝城市群,因此文章以长江经济带中的长三角、长江中游与成渝城市群为研究区,分别建立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土地集约利用——新型城镇化耦合系统,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变异系数法的综合确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借助耦合度模型、协调发展度模型及相对发展度模型确定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并利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及ArcGIS中的反距离权重插值法、掩膜提取法深入分析各城市群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时空特征,最后基于SPSS统计分析工具对影响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群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驱动因素... 

【文章来源】: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性研究


005长三角年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空间特征

空间特征,三角,小型城市,城市社会经济发展


在因素在于这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资源环境承载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均不高,外在因素在于肥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弱,可能还会压制小型城市、苏州、扬州、宁波、湖州、合肥、芜湖、滁州新型城镇化、镇江、泰州、嘉兴、绍兴、舟山、台州及淮南土地集约利表 5-1 与图 5-2)。

分布图,空间特征,三角,城市群


图 5-3 2015 年长三角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空间特征rizontal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coupled coordinated develop游城市群数据,利用ArcGIS反距离权重插值法进行掩膜提取,生成长间分布图。可以看出,武汉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在各研究时点中游城市群龙头城市的地位,及作为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分,其余城市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也逐步提升,优化程度各异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城市群涉及城市众多完善。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耦合差异性显著,因此把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通盘,有利于城市群的比较优势和内需潜力得以充分发挥,城市问题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问题也会得到妥善解决。中游城市群耦合协调发展度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城市群北与东南部。武汉都市圈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情况如下:武汉处感处于低度协调期,黄石、鄂州、荆门与咸宁处于轻度失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性研究[J]. 孙萍,盖兆雪,曲长祥.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7(12)
[2]长江中上游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及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时空分异特征[J]. 李晓庆,姜博,米媛,孙研,韩怡.  水土保持研究. 2017(05)
[3]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分析——以我国三大城市群为例[J]. 李晓庆,姜博,初楠臣.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07)
[4]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J]. 李晓庆,姜博,初楠臣.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7(03)
[5]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度分析与评价——基于长江中游地区的实证分析[J]. 张晓芳.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04)
[6]泛长三角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空间特征与驱动机制[J]. 孙黄平,黄震方,徐冬冬,施雪莹,刘欢,谭林胶,葛军莲.  经济地理. 2017(02)
[7]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集约利用[J]. 刘铮,金鑫.  税务与经济. 2016(03)
[8]长江经济带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时空差异研究[J]. 刘欢,邓宏兵,李小帆.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05)
[9]特大城市群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效应解析的理论框架及技术路径[J]. 方创琳,周成虎,顾朝林,陈利顶,李双成.  地理学报. 2016(04)
[10]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测度及优化——以南昌市为例[J]. 吕添贵,吴次芳,李洪义,游和远,蔡潇.  地理科学. 2016(02)

博士论文
[1]吉林省新型城镇化与土地健康利用协调发展研究[D]. 刘宝涛.吉林大学 2017
[2]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计量分析与实证研究[D]. 白先春.河海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新型城镇化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关系研究[D]. 林娟.江西师范大学 2014
[2]城镇化进程中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D]. 陈甜甜.河北农业大学 2012
[3]东北地区城市化质量研究[D]. 侯萃萃.吉林大学 2011
[4]甘肃省城市化质量差异研究[D]. 杨蓉.兰州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405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31405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9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