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生产力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17-04-20 00:03
本文关键词:基于生态生产力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新型城镇化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一项艰巨的战略任务。生态生产力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理念,与新型城镇化一样,都是在科学发展的逻辑上提出的,强调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它们的一致性体现在倡导集约高效、低碳环保的发展方式,在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以人的全面发展和生活幸福为根本方向,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论文通过分析生态生产力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一致性,论述了生态生产力发展视域下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相关问题。首先,,笔者结合二者的科学内涵,从它们的主要依靠、内在要求、重要手段、发展趋势和根本目的这五个方面分析了二者的内在一致性,并着眼于二者的理论内涵,强调我国要求推进以人为本、集约高效、低碳环保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其次,针对当前尚不能有效满足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的发展现状,指出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仍面临着农业转移人口边缘化、资源环境的保障能力不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有待提高和城乡要素配置不合理的困境,并分析了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新型城镇化面临困境的原因主要包括:思想文化素质的约束、传统产业发展方式的束缚、科技支撑能力不强的限制以及政府主导作用不当的制约四个方面。最后,从提高思想文化素质、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和加强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几个方面展开了论述,逐步解决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推进基于生态生产力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把生态生产力发展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从实现生态生产力发展与新型城镇化一致发展的角度提出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生态生产力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致性关系是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二者属于同向发展,且需生态生产力发展先行才能发挥其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础性作用,本文的落脚点也应紧扣主题,从实现二者一致发展的角度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策略。
【关键词】:生态生产力 新型城镇化 以人为本 集约高效 科技支撑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99.2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26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意义11-12
- 1.2.1 理论意义11
- 1.2.2 实践意义11-12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8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2-14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4-17
- 1.3.3 研究述评17-18
- 1.4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介绍18-23
- 1.4.1 概念界定18-19
- 1.4.2 马克思主义城镇化理论19-21
- 1.4.3 马克思主义生态生产力发展理论21-23
- 1.5 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23-26
- 1.5.1 研究重点23-24
- 1.5.2 研究难点24
- 1.5.3 研究创新点24-26
- 第二章 生态生产力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致性26-38
- 2.1 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生产力发展的内在统一性26-31
- 2.1.1 凝聚人类的智慧和劳动是二者的共同依靠26-27
- 2.1.2 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是二者的内在要求27-28
- 2.1.3 推进科技进步促进发展是二者的重要手段28-29
- 2.1.4 推动城乡互补协调发展是二者的共同趋势29-30
- 2.1.5 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二者的共同目的30-31
- 2.2 生态生产力发展下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31-38
- 2.2.1 以人为本是新型城镇化的根本落脚点32-33
- 2.2.2 集约高效是新型城镇化的本质要求33-34
- 2.2.3 低碳环保是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34-35
- 2.2.4 城乡一体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然选择35-38
- 第三章 生态生产力发展视域下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分析38-50
- 3.1 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38-43
- 3.1.1 农业转移人口边缘化38-39
- 3.1.2 资源环境的保障能力不强39-40
- 3.1.3 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有待提高40-42
- 3.1.4 城乡要素配置不合理42-43
- 3.2 新型城镇化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43-50
- 3.2.1 传统思想观念的约束43-44
- 3.2.2 传统产业发展方式的束缚44-46
- 3.2.3 科技支撑能力不足的制约46
- 3.2.4 政府主导作用不当的限制46-50
- 第四章 促进生态生产力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50-58
- 4.1 提高思想文化素质,切实保障农民权益50-52
- 4.1.1 政府转变观念,为农民提供公平的权益保障51
- 4.1.2 加强农民素质培训,提高农民的生存和发展能力51-52
- 4.2 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增强城镇化发展动力52-54
- 4.2.1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四化协调发展53
- 4.2.2 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53-54
- 4.3 加强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引领新型城镇化发展54-58
- 4.3.1 加强科技支撑新型城镇化的规划引导54-55
- 4.3.2 加强科技创新对农业的支撑55-58
- 结论58-60
- 参考文献60-64
- 致谢64-6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镇江;江泽民生态伦理思想探析[J];湖湘论坛;2002年05期
2 温莲香;生态生产力观探微[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温莲香;;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生产力观初探[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王鲁娜;;生态生产力是对传统生产力的超越[J];理论学刊;2008年01期
5 彭红碧;杨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科学内涵[J];理论探索;2010年04期
6 谢中起;生态生产力理论与人类的持续性生存[J];理论探讨;2003年03期
7 洪志生;张春霞;谢志忠;;生态生产力解析[J];林业经济问题;2006年01期
8 于海量;;人与自然和谐:生态生产力发展的着力点[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9 安虎森;增长极理论评述[J];南开经济研究;1997年01期
10 ;邓小平论林业与生态建设[J];内蒙古林业;2004年08期
本文关键词:基于生态生产力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74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317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