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1 19:13
曾经,工业文明的兴起给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无比强大的生产力,对后世影响深远。但在科学技术创造出惊人物质财富的同时,世界级八大环境公害事件却以极其惨烈的方式,呈现出环境污染可能带来的悲惨后果。过度追求对自然力的征服和支配,以掠夺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繁荣,只会不断酿成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的历史性悲剧。生态环境之殇,正是大自然对人类永续发展前景敲响的警钟。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一段时期内,过分追求GDP增速的发展观、政绩观和考评观,让许多主政一方的领导干部忽视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导致经济发展与资源承载、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多年累积叠加起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果继续任其蔓延和扩张,必定成为民生之痛,甚至催生社会层面许多不可逆转的问题,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愈加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党中央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工作安排和相关要求,不仅是国家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制度创新,也是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审计机关的重要任务。它将传统的资源环境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有机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尊重、顺应、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思想,促使各级党、政负责人自觉增强环保责任意识、树立绿色发展理...
【文章来源】:云南大学云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相关文献简要评述
1.3 研究思路、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基本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1.4.1 研究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2.体系构建相关理论基础及核心概念
2.1 理论基础
2.1.1 公共品理论
2.1.2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2.1.3 产权理论
2.2 核心概念
2.2.1 自然资源
2.2.2 自然资源资产
2.2.3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3.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现状分析
3.1 审计工作开展现状
3.1.1 审计试点工作成效凸显
3.1.2 经常性审计制度正式建立
3.2 工作开展过程中面临的约束性问题
3.2.1 自然资源资产基础数据难以归集
3.2.2 自然资源资产价值量化评估不易
3.2.3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责任界定较难
3.2.4 审计评价指标尚未得到整合统一
3.3 加快构建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3.3.1 更好地满足经常性审计制度的发展需求
3.3.2 有效解决审计实务中的各种约束性问题
3.3.3 有利于客观公正评价领导干部的履职情况
4.审计评价基础指标选择及基本框架构建
4.1 基础指标的选择
4.1.1 基础指标选择的根本目标
4.1.2 选择基础指标的主要原则
4.1.3 基础指标的来源
4.2 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构建的基本思路
4.3 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框架内容及层次
4.3.1 重大政策贯彻执行层面
4.3.2 重大事项决策层面
4.3.3 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层面
4.3.4 监督责任履行层面
5.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5.1 确定权重的基本方法
5.1.1 德尔菲法(Delphi)
5.1.2 层次分析法(AHP)
5.1.3 熵权法
5.2 审计实务中的权重计算过程
5.3 指标权重的确定
5.4 审计评价指标计分过程
6.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可行性研究及运用建议
6.1 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可行性研究
6.1.1 制度保障和组织保障
6.1.2 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简便易行
6.2 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建议
7.研究结论与研究前景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前景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181952
【文章来源】:云南大学云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相关文献简要评述
1.3 研究思路、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基本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1.4.1 研究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2.体系构建相关理论基础及核心概念
2.1 理论基础
2.1.1 公共品理论
2.1.2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2.1.3 产权理论
2.2 核心概念
2.2.1 自然资源
2.2.2 自然资源资产
2.2.3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3.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现状分析
3.1 审计工作开展现状
3.1.1 审计试点工作成效凸显
3.1.2 经常性审计制度正式建立
3.2 工作开展过程中面临的约束性问题
3.2.1 自然资源资产基础数据难以归集
3.2.2 自然资源资产价值量化评估不易
3.2.3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责任界定较难
3.2.4 审计评价指标尚未得到整合统一
3.3 加快构建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3.3.1 更好地满足经常性审计制度的发展需求
3.3.2 有效解决审计实务中的各种约束性问题
3.3.3 有利于客观公正评价领导干部的履职情况
4.审计评价基础指标选择及基本框架构建
4.1 基础指标的选择
4.1.1 基础指标选择的根本目标
4.1.2 选择基础指标的主要原则
4.1.3 基础指标的来源
4.2 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构建的基本思路
4.3 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框架内容及层次
4.3.1 重大政策贯彻执行层面
4.3.2 重大事项决策层面
4.3.3 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层面
4.3.4 监督责任履行层面
5.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5.1 确定权重的基本方法
5.1.1 德尔菲法(Delphi)
5.1.2 层次分析法(AHP)
5.1.3 熵权法
5.2 审计实务中的权重计算过程
5.3 指标权重的确定
5.4 审计评价指标计分过程
6.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可行性研究及运用建议
6.1 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可行性研究
6.1.1 制度保障和组织保障
6.1.2 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简便易行
6.2 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建议
7.研究结论与研究前景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前景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1819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3181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