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武汉市大学生留汉就业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6 17:53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将人才视作赢得国际竞争的战略性资源,并对人才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予以了肯定。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地区经济逐渐由劳动力驱动转变为人力资本驱动,人才资源对于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地区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发展优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城市是否拥有与其发展相匹配的人才资源。在当下城市间、地区间及省域间白热化竞争的背景下,人才俨然已成为一种战略性的稀缺资源。武汉市作为我国在校大学生数量最多的城市,虽然其人才资源的储备较为丰富,但却一直面临着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这对于武汉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因此,研究武汉市大学生的留汉意愿影响因素,从而探求武汉市人才流失的深层次原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有助于为武汉市留下更多的大学生,推动人才的合理流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分析:(1)详细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大学生就业现状、城市选择及就业政策的研究成果,并着重分析整理了大学生就业城市选择的影响因素。(2)在文献整理及访谈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理论基础,设计出武汉市大学生留汉就业意愿影响... 

【文章来源】:湖北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武汉市大学生留汉就业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武汉市近五年留汉大学生情况

分布图,武汉市,大学生,意愿


大学生就业意愿的现状分析如下:??在调研的925人中,表示愿意留在武汉市就业的共有621人,占有效问卷总数的??67.?14%;不愿意留在武汉市就业的共有304人,占有效问卷总数的32.86%?(如图3-3??所示)。通过对愿意留在武汉市就业与不愿意留在武汉市就业的数据进行对比后发现,??武汉市大学生愿意留在武汉市就业所占的比例不高,即武汉市大学生留汉就业整体意愿??不强。与此同时,每年实际留在武汉市的大学毕业生比例不足50%,说明部分大学生虽??然倾向于留在武汉市就业,但最终毕业后却没能留汉,由此说明需要进一步实施相关措??施促进大学生留汉。??32.85%??豕、{,飘??A.B.SSS:?67.14%??T??图3-3武汉市大学生留汉就业意愿比重分布图??在不愿意留在武汉市就业的304名武汉市大学生中,大多数大学生倾向于选择前往??19??

大学生就业,武汉市,大学生,月薪


“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这部分大学生占比43.?75%;约有26.?64%的大学生考虑前往不??包含武汉的新一线城市(成都、杭州、南京、天津等)就业;约27.?3%的大学生倾向于??前往其他城市工作;约2.?3%的大学生选择前往乡镇等基层工作(如图3-4所示)。从数??据中可以发现,在不愿意留汉就业的大学生中总计约70.?39%的大学生倾向于前往“北??上广深”一线大城市及新一线城市就业,即大多数不愿留在武汉市就业的大学生更愿意??前往发达地区。??5D??43.75%??40?:?SSBSSI??HHHH??30?.?27.3%?26£4%??:j?I?i?■??■B?國圍?■■?2.3%??4.—线城市?c其他键市?BM-mm?〇.乡镇等基i??图3-4武汉市大学生就业地区倾向??通过对武汉市大学生毕业后第一份工作的月薪期望值调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的月??薪期望值为4000至7000元,此部分的大学生占比50.?81%;同时还有33.?62%的大学生??对月薪的期望值在4000元以内;对月薪期望很高(10000以上)的较少(如图3-5所??示)。可见,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第一份月薪期望值较为中肯。??A.4_?33.62%??B.4K,K?■■■■■■■■I?—??;??C.7K-10K?;?v?9.95%??D.10K以上?5.62%??PHI??0%?5%?10%?15%?20%?25%?30%?35%?40%?45%?50%?55%??图3-5武汉市大学生期望月薪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两岸大学生就业流动的性别差异分析——基于福建省和台湾地区高校毕业生的调查数据[J]. 郑育琛,武毅英.  复旦教育论坛. 2017(05)
[2]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倪宪辉.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7(05)
[3]家庭地位、人力资本与政策对大学生基层就业意愿的影响[J]. 宋国恺,武天,李冬.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4]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的社会分层研究——基于2012届应届高校毕业生的调查[J]. 刘莹,武毅英.  高等教育研究. 2017(08)
[5]高房价下外来大学生定居一线城市意愿研究[J]. 王娜,叶春明.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7(04)
[6]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J]. 赵建国,王嘉箐.  财经问题研究. 2017(06)
[7]我国高校毕业生工作流动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基于全国高校毕业生调查数据的分析[J]. 李永刚,王海英.  高等教育研究. 2017(04)
[8]大学生就业的职业选择理论与实践研究回望[J]. 宋剑祥.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2)
[9]当前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何建军,石榴花.  人才资源开发. 2017(04)
[10]户籍制度改革对大城市劳动力流入的影响——以中国的123个大城市为例[J]. 杨晓军.  城市问题. 2017(01)

博士论文
[1]国家促进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李迎果.云南大学 2012
[2]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 成长群.武汉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亳州籍大学生回乡就业意愿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 周海博.安徽大学 2017
[2]湖南高校旅游类硕士研究生就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 田兰.湘潭大学 2016
[3]应届毕业生就业城市选择影响因素分析与综合评价[D]. 刘紫莲.电子科技大学 2016
[4]“竞技场”的选择—毕业生为什么要选择大都市就业?[D]. 程钰华.东北财经大学 2015
[5]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低碳旅游行为意向影响因素研究[D]. 石晓宁.华南理工大学 2013
[6]社会保障对就业选择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D]. 张娟娟.山东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148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32148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4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