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兰州市新区城市化建设中失地农民就业保障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0 22:24
  城市化的进行伴随的是农村大量的土地被政府征用和失地农民的数量的逐年增多。失地农民这一社会特殊群体失去维持基本生活的土地的同时也意味着失去了最基本的就业模式,直接面临着既没有土地也没有工作的生活状况。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之后由于受到自身条件、社会环境、就业政策的限制,无法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找到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工作,使得生活陷入困境,直接损害了失地农民的切身利益,不利于和谐稳定。本文通过将通过对兰州市新区失地农民基本状况和就业状况的问卷调查,总结失地社会保障的建设。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建立、健全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势在必行。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完善就业保障保障对策,既是失地农民的个人需要,也是社会安定的整体需要。因此,针对兰州市新区失地农民的就业保障研究,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通过对兰州新区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的意义和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失地农民相关概念进行了概念的界定;针对兰州市新区失地农民就业现状进行问题研究,通过相关的问卷调查数据的归纳总结对兰州新区的生存状况,以... 

【文章来源】: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兰州市新区城市化建设中失地农民就业保障问题研究


图3-1失地农民男女总比例??从根据问卷统计数据分析,兰州新区失地农民的年龄普遍偏大,主要集中在36-45岁这个??

年龄结构,不稳定,平均比,农民


民会利用仅剩的有限土地,继续靠天吃饭的生产生活方式或是利用极少部分征而未用的“复耕??地”进行小规模的自食蔬菜的种植,或是到附近的地方继续从事传统的农业耕种,以维持最基本??的生活基本需要。第二,如图3-6所示,通过对兰州市新区的抽样问卷调查,年龄在36-45岁??的失地农民人数占最多,这一部分年龄阶段的农民受到了自身条件的限制,再就业能力低下、??受教育水平低下,无法快速的在严峻的就业环境中找到一份适应自己的工作,因此只能选择一??些类似钟点工等形式的工作,或者选择摆摊、开小店以获取维持最基本生活的收入。但是这些??小摊小店大多数很多都是无证经营,或是做“走鬼”生意,工作很不稳定的,比较随意,收入更是??不稳定。失地农民选择这些方式一旦受到外界等其他因素的影响,直接会影响到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通过图3-3所示对问卷调查发现,失去土地之后的农民维持就业半年以下的平均比例??为27.2%,维持就业半年以上的平均比例为35.9%,维持就业一年左右的平均比例为23.5%,??维持就业一年以上的平均比例为13%。通过数据调查可以发现失去土地之后的农民大多数再就??业维持时间为半年以上一年以下

就业方式,渠道,状况


?乂?/??80.1%??图3*4失地农民就业方式??农村土地被征用后,失去土地的农民为了维持最基本的生活获得经济来源会选择不同的就??业方式。总体而言失地农民的就业的方式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就业方式是城市打工;如图3-??4所示,通过调查问卷的数据可以了解占比例80.1%的失地农民会选择去城市打工的再就业方??式,虽然相比城市劳动力失地农民并没有具备一些高级的就业技能和就业知识,但是快速发展??的城市经济和就业市场吸引着失地农民选择这样的再就业方式。第二种就业方式自主创业;如??图3-4所示,通过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占比例13.5%的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之后选择了自主自??主创业,随着最近几年国家和政府大力宣传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口号,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支持创业的政策措施,这样的举动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方式差距悬殊问??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地城镇化的现状与未来——以新型城镇化为背景[J]. 袁方成,靳永广.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6)
[2]关于我国农村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的思考[J]. 刘伟.  民营科技. 2017(10)
[3]重庆市北碚区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满意度研究[J]. 张国栋,周洪,魏朝富.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9)
[4]社会支持体系对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影响分析——基于湖北四市的调查数据[J]. 邓文,乔梦茹.  江汉论坛. 2017(09)
[5]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影响因素分析——以甘肃为例[J]. 张广裕.  生产力研究. 2017(09)
[6]关于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保护农民就业权的思考[J]. 李姝凡.  经营管理者. 2017(25)
[7]土地流转过程中失地农民权益保护[J]. 邹学慧.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8]促进失地农民充分就业的对策——以楚雄市鹿城镇推进城市化建设为例[J]. 彭媛翠.  现代农业科技. 2017(15)
[9]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扶持体系构建[J]. 董秀莹.  农业经济. 2017(08)
[10]农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的现实合理性及可行性分析——基于农业转型、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治理视角的考察[J]. 董欢.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博士论文
[1]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研究[D]. 刘晓霞.东北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3348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33348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6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