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10-05 00:51
  通过扩展IS-LM模型理论分析,文章采用多项经济指标建立并识别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研究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的影响。基于我国2003年至2013年6月的月度数据,通过各变量的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模型的稳定性检验等相关检验,指出各经济指标与影子银行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对模型各参数进行估计,并就影子银行与各经济指标之间做脉冲响应,进一步对主要变量进行方差分解,指出影子银行的发展对经济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对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会有影响,中央银行应执行更为谨慎的货币政策。 

【文章来源】:统计与决策. 2015,(10)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的影响


影子银行的扩张作用2变量、模型选择与识别

定性检验,桩型


RCPIt?RGDPt?RLOANt]3.3协整检验协整关系是指两个及两个以上平稳时间序列之间具有一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在SVAR模型中变量为向量,因此本文采用Johansen检验法来检验RM2、RATE、RCPI、RGDP、RLOAN、RSB之间的协整关系。结果表明模型中存在一种协整关系,说明RM2、RATE、RCPI、RGDP、RLOAN、RSB之间确实存在着一种长期稳定均衡状态。3.4模型稳定性检验VAR模型的稳定性检验是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的前提,根据对上述变量构建的VAR模型的稳定性分析,发现VAR模型的单位特征根的倒数都在单位圆之内(如图2所示),这说明VAR模型是稳定的,因此下一步可以运用脉冲响应函数来进行动态冲击分析。图2模型的稳定性检验4SVAR模型参数估计和分析4.1模型参数估计SVAR模型的短期约束矩阵为A,B。其中A矩阵对角线为1,非约束元素为C(i),i=1?2???16。B矩阵为单位矩阵,根据模型识别条件中各项经济学理论对SVAR模型条件的限制,对矩阵A设定为:A=è÷÷÷÷÷÷÷÷÷÷÷÷1C(4)C(7)00C(15)C(1)10C(10)00C(2)01C(11)C(13)00C(5)01C(14)000C(8)C(12)1C(16)C(3)C(6)C(9)001利用Eviews6.0软件对模型进行估计,估计结果见表2所示。从表4对SVAR模型矩阵A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参数估计结果均为显著,这表明所选变量之间存在当期相互影响关系,采用SVAR模型能够较好地将这种关系揭示出来。4.2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脉冲响应函数的基本思想是用时间序列模型来分析变量之间的影响,考察单个变量的变化所带来的扰动项是如何传播到各个变量的。协整关系分析从静态上反映了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而脉冲响应函数则从动态上揭示了变量之间的关系。冲击?

冲击效应,影子


畹脑黾哟蟛糠只嵬度氲绞堤寰?弥校?枰??定的生产周期之后才会影响到影子银行规模;信贷冲击初始会对影子银行发展造成负向影响,说明传统银行信贷和影子银行是此消彼长的关系。RATE和RCPI对RSB的影响为正向影响,逐渐衰减,时滞期为12期左右,可以理解为当物价水平上升时,居民处于避险保值的考虑会将资金投入到收益率相对较高的影子银行当中。影子银行资金利率符合市场利率,远高于受管制的银行存贷款利率,因此市场利率水平的上升会推动影子银行收益率上升,高额的收益率会吸收更多的资金,导致影子银行规模扩大。图3M2、RATET、RCPI、RGDP、RLOAN对RSB的冲击效应图4.2.2RSB对RM2、RATE、RCPI、RGDP、RLOAN的冲击效应。反过来看RSB对RM2、RATE、RCPI、RGDP、RLOAN的冲击效应,从图4中可知,RSB对RATE、CPI、RGDP、RLOAN的冲击均为逐渐衰减,其中对自身的冲击衰减最快,在12期时几乎衰减为0。其中影子银行对利率的冲击较小,说明我国的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受管制较强,还不能反映真实的市场利率水平。影子银行对经济增长的冲击为正,说明影子银行募集的资金大多还是会投入到实体经济当中,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证明了上面所做的理论分析。但是初始冲击较强,而后迅速衰减下去,这可以理解为影子银行投入实体的资金不具有长期效应,资金有较强的逐利性,更多的流入见效快但又过热的行业,如房地产等。从短期来看,会对经济增长有积极作用,但是长期看为经济危机的爆发埋下了隐患。另外,影子银行规模对RM2的影响为正,且随时间增加有逐步扩大趋势,这表明影子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等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会有影响,增加了央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对宏观经济调控的难度。这个结果同李波(2011),骆振心、冯科(2012)等的推论是一致的,同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中央银行数量型货币调控面临的挑战与转型方向[J]. 项卫星,李宏瑾.  国际金融研究. 2012(07)
[2]影子银行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J]. 骆振心,冯科.  武汉金融. 2012(04)
[3]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及其对货币政策的挑战[J]. 李波,伍戈.  金融研究. 2011(12)
[4]金融政策对金融危机的响应——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形成背景、内在逻辑和主要内容[J]. 周小川.  金融研究. 2011(01)
[5]美国次贷危机的流动性传导机制的金融分析[J]. 易宪容,王国刚.  金融研究. 2010(05)



本文编号:34186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34186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1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