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流动对中国地区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11-12 17:02
中国作为世界劳动力大国,在通过WTO进一步融入国际分工后,借助劳动力成本较低的比较优势,在过去十多年中经历了对外贸易的持续和快速发展,进一步嵌入了全球价值链并占据了重要地位。然而,在同样依赖低成本劳动力的东南亚国家的制造业起步,和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下,中国基于劳动力成本较低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渐弱化,对外贸易出口额近年来持续下滑。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难以改变目前依赖低成本劳动力的贸易发展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比较优势十分重要。对于中国的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而言,劳动力市场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那么,如何在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情况下,继续发挥劳动力市场的作用成为了关键。而长期以来,受制于户籍制度等阻碍因素,中国的劳动力流动水平低于发达国家。劳动力流动水平能够体现劳动力市场的效率,劳动力市场的效率影响着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劳动力流动水平较高的地区很可能在制造业,尤其是波动性较强的制造业中具备比较优势。因此,需要研究的问题是,劳动力流动水平的提高是否有助于增强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国内各地区劳动力流动水平的差异,是否可以影响该地区波动性较强的制造业的对外贸易?劳动力流...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本文研究框架??1.4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第2章劳动力流动影响制造业比较优势的机制分析???劳动力流动对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改善,提高了地区劳动力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促进了其生产效率的提高,生产效率的提??高增强了该地区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劳动力流动对比较优势产生影响的机制可以由图2.?1概括。??
.-:指标?2006?2010?2006-2010?增长?2015?2010-2015??率?增长率??总计?749.780?761.050?0.020?774.510?0.020??第一产业?319.406?279.305?-〇.?130?219.?190?-〇.?220??第二产业?188.945?218.421?0.?160?226.930?0.040??第三产业?241.429?263.323?0.090?328.390?0.250??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3.?2.?3中国各地区的劳动力流动现状??本文以地区的流动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作为衡量劳动力流动水平的标准,根据此衡??量方法,各地区的劳动力流动现状如图2..1所示。中国目前劳动力流动水平较高的地??区包括上海、北京、天津、广东、浙江等地区,劳动力流动水平较低的地区包括河南河北、西藏、安徽、甘肃、贵州等地区。??0.6??0.?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贸易开放、《劳动合同法》实施与中国制造业用工行为——基于增加值贸易视角[J]. 张志明,崔日明,代鹏. 国际贸易问题. 2017(04)
[2]农业劳动力流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J]. 伍山林. 经济研究. 2016(02)
[3]劳动力流动问题研究热点分析[J]. 张樨樨,刘秋霞,韩秀元. 经济学动态. 2015(06)
[4]全球价值链重构与中国出口贸易的结构调整[J]. 田文,张亚青,佘珉. 国际贸易问题. 2015(03)
[5]开放与我国跨区域劳动力流动——一个新的理论解释[J]. 易苗,周申. 人口与经济. 2014(04)
[6]中国劳动力流动的微观机制研究——基于传统与现代劳动力流动模型的建构[J]. 樊士德,沈坤荣. 中国人口科学. 2014(02)
[7]劳工成本、双重创新效应与出口技术复杂度[J]. 张先锋,张敬松,张燕. 国际贸易问题. 2014(03)
[8]国际贸易理论的演进逻辑:贸易动因、贸易结构和贸易结果[J]. 彭徽. 国际贸易问题. 2012(02)
[9]户籍制度改革对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J]. 孙文凯,白重恩,谢沛初. 经济研究. 2011(01)
[10]劳动力流动会影响我国地区出口比较优势吗?——基于省区工业细分产业数据的实证研究[J]. 盛丹,李坤望,王永进. 世界经济研究. 2010(09)
本文编号:3491333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本文研究框架??1.4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第2章劳动力流动影响制造业比较优势的机制分析???劳动力流动对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改善,提高了地区劳动力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促进了其生产效率的提高,生产效率的提??高增强了该地区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劳动力流动对比较优势产生影响的机制可以由图2.?1概括。??
.-:指标?2006?2010?2006-2010?增长?2015?2010-2015??率?增长率??总计?749.780?761.050?0.020?774.510?0.020??第一产业?319.406?279.305?-〇.?130?219.?190?-〇.?220??第二产业?188.945?218.421?0.?160?226.930?0.040??第三产业?241.429?263.323?0.090?328.390?0.250??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3.?2.?3中国各地区的劳动力流动现状??本文以地区的流动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作为衡量劳动力流动水平的标准,根据此衡??量方法,各地区的劳动力流动现状如图2..1所示。中国目前劳动力流动水平较高的地??区包括上海、北京、天津、广东、浙江等地区,劳动力流动水平较低的地区包括河南河北、西藏、安徽、甘肃、贵州等地区。??0.6??0.?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贸易开放、《劳动合同法》实施与中国制造业用工行为——基于增加值贸易视角[J]. 张志明,崔日明,代鹏. 国际贸易问题. 2017(04)
[2]农业劳动力流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J]. 伍山林. 经济研究. 2016(02)
[3]劳动力流动问题研究热点分析[J]. 张樨樨,刘秋霞,韩秀元. 经济学动态. 2015(06)
[4]全球价值链重构与中国出口贸易的结构调整[J]. 田文,张亚青,佘珉. 国际贸易问题. 2015(03)
[5]开放与我国跨区域劳动力流动——一个新的理论解释[J]. 易苗,周申. 人口与经济. 2014(04)
[6]中国劳动力流动的微观机制研究——基于传统与现代劳动力流动模型的建构[J]. 樊士德,沈坤荣. 中国人口科学. 2014(02)
[7]劳工成本、双重创新效应与出口技术复杂度[J]. 张先锋,张敬松,张燕. 国际贸易问题. 2014(03)
[8]国际贸易理论的演进逻辑:贸易动因、贸易结构和贸易结果[J]. 彭徽. 国际贸易问题. 2012(02)
[9]户籍制度改革对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J]. 孙文凯,白重恩,谢沛初. 经济研究. 2011(01)
[10]劳动力流动会影响我国地区出口比较优势吗?——基于省区工业细分产业数据的实证研究[J]. 盛丹,李坤望,王永进. 世界经济研究. 2010(09)
本文编号:34913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3491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