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流动人口房租收入比时空格局及驱动因素
发布时间:2022-01-10 09:25
针对2012~2016年中国城市不同职业流动人口房租收入比时空变动特征及驱动力的研究表明:①流动人口房租收入比整体上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分异态势,较高及以上等级房租收入比地市集中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及中西部省会城市。②各职业房租收入比逐渐形成金字塔形结构,但职业间房租收入比差距较大。③东部地区流动人口房租收入比多呈向下和平稳混杂分布,中部地区呈向下、平稳和向上镶嵌分布,西部地区以平稳为主,向上转移为辅。④经济、人口、社会及预期因素对房租收入比的解释力依次降低,消费水平、租赁户比例、地产投资密度、人口吸引力及收入水平是影响房租收入比的关键因素。
【文章来源】:地理科学. 2020,40(01)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9 页
【图文】:
2012年不同职业流动人口房租收入比空间格局
采用地理探测器判别不同要素对流动人口房租收入比的作用强度(表3),由表3知,城市经济实力、城市活力、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及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预期对流动人口房租收入比解释力整体上依次衰减,但各要素对房租收入比影响程度不同。具体来看,(1)城市经济实力的解释力最强,6项指标均显著。在职业2中,地产投资密度解释力最强,消费、收入和工资水平、产业结构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力逐渐衰减。在职业3、职业4和职业6中,消费水平解释力最强,地产投资密度、收入和工资水平、产业结构及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力递减。这是由于城市消费水平制约着流动人口消费支出比例,地产投资密度反映了城市房地产发展水平,收入和工资水平、产业结构及经济发展水平通过作用于流动人口的收支状况,进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房租收入比。(2)城市活力变量起到显著影响,在影响程度上,租赁户比例>人口吸引力>人口密度>房地产活跃度>城镇化水平。其中,租赁户比例和人才吸引力对房租收入比的解释力位居前五,这是由于城市租赁与购买住房比例的提高,会对城市住房形成挤占效应,引起房租收入比上涨;城镇人口占比和人口密度提高预示城市住房租赁消费潜在市场趋于扩大,在住房供给规模稳定情形下,住房需求增加将直接影响房租收入比;房地产从业人员占比反映了城市房地产业发展水平,房地产从业人员比重越高,则城市住房买卖与租赁市场越繁荣,间接地影响房租收入比。(3)城市社会公共服务的解释力处于平均水平,公共服务投入、人才潜力、文化发展和基础教育水平均显著,且影响力呈递减变化。其中,地方政府对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投入以提高住房供给或改善居住环境,从而影响流动人口房租收入比;人才潜力、文化发展和基础教育水平表征城市教育和文化发展程度,对居住行为选择形成吸引力,这加剧了对城市住宅的需求和竞争,从而影响到房租收入比;医疗卫生水平的影响较小或不显著;绿化水平的影响不显著。(4)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预期的解释力最弱,由影响力高低排序知,房租预期>房价预期>经济预期>收入预期。这是由于房租和房价息息相关,房租和房价的上涨通常会引致房租收入比提高;经济预期则反映了城市经济发展总体走势,通过影响城市住宅租赁市场和居民收入状况,进而作用于房租收入比;收入预期对房租收入比的影响较小。
具体来看,(1)城市经济实力的解释力最强,6项指标均显著。在职业2中,地产投资密度解释力最强,消费、收入和工资水平、产业结构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力逐渐衰减。在职业3、职业4和职业6中,消费水平解释力最强,地产投资密度、收入和工资水平、产业结构及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力递减。这是由于城市消费水平制约着流动人口消费支出比例,地产投资密度反映了城市房地产发展水平,收入和工资水平、产业结构及经济发展水平通过作用于流动人口的收支状况,进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房租收入比。(2)城市活力变量起到显著影响,在影响程度上,租赁户比例>人口吸引力>人口密度>房地产活跃度>城镇化水平。其中,租赁户比例和人才吸引力对房租收入比的解释力位居前五,这是由于城市租赁与购买住房比例的提高,会对城市住房形成挤占效应,引起房租收入比上涨;城镇人口占比和人口密度提高预示城市住房租赁消费潜在市场趋于扩大,在住房供给规模稳定情形下,住房需求增加将直接影响房租收入比;房地产从业人员占比反映了城市房地产业发展水平,房地产从业人员比重越高,则城市住房买卖与租赁市场越繁荣,间接地影响房租收入比。(3)城市社会公共服务的解释力处于平均水平,公共服务投入、人才潜力、文化发展和基础教育水平均显著,且影响力呈递减变化。其中,地方政府对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投入以提高住房供给或改善居住环境,从而影响流动人口房租收入比;人才潜力、文化发展和基础教育水平表征城市教育和文化发展程度,对居住行为选择形成吸引力,这加剧了对城市住宅的需求和竞争,从而影响到房租收入比;医疗卫生水平的影响较小或不显著;绿化水平的影响不显著。(4)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预期的解释力最弱,由影响力高低排序知,房租预期>房价预期>经济预期>收入预期。这是由于房租和房价息息相关,房租和房价的上涨通常会引致房租收入比提高;经济预期则反映了城市经济发展总体走势,通过影响城市住宅租赁市场和居民收入状况,进而作用于房租收入比;收入预期对房租收入比的影响较小。综合来看,消费水平、租赁户比例、地产投资密度、人口吸引力和收入水平是影响流动人口房租收入比的重要因素,但各要素的解释力随职业收入层次的提高而下降,而经济、人口、社会及预期因素的影响较弱。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流动人口研究:议题与展望[J]. 朱竑,张博,马凌. 地理科学. 2019(01)
[2]南京城市住宅“售租比”时空格局与分异机理[J]. 宋伟轩,陈培阳,陈浩,尹上岗. 地理科学. 2018(12)
[3]中国省域旅游经济增长的时空跃迁及其趋同研究[J]. 方叶林,黄震方,李经龙,王芳. 地理科学. 2018(10)
[4]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南京市住宅租金空间分异格局及驱动因素研究[J]. 尹上岗,李在军,宋伟轩,马志飞.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8(08)
[5]浙江省制造业空间分异格局及其影响因素[J]. 张杰,唐根年. 地理科学. 2018(07)
[6]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城市商品住宅价格分异机理研究[J]. 宋伟轩,刘春卉. 地理研究. 2018(01)
[7]中国住宅出让地价发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韩娟,金晓斌,张志宏,孙伟,徐心茹,周寅康. 地理科学. 2017(04)
[8]德国住宅租赁管制与租金体系编制的借鉴与启示[J]. 何芳,滕秀秀.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7(03)
[9]我国房屋租赁市场与租金泡沫研究——基于35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张振海,周向红.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6(12)
[10]住房支付能力与农业转移人口的持久性迁移意愿[J]. 董昕. 中国人口科学. 2015(06)
本文编号:3580464
【文章来源】:地理科学. 2020,40(01)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9 页
【图文】:
2012年不同职业流动人口房租收入比空间格局
采用地理探测器判别不同要素对流动人口房租收入比的作用强度(表3),由表3知,城市经济实力、城市活力、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及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预期对流动人口房租收入比解释力整体上依次衰减,但各要素对房租收入比影响程度不同。具体来看,(1)城市经济实力的解释力最强,6项指标均显著。在职业2中,地产投资密度解释力最强,消费、收入和工资水平、产业结构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力逐渐衰减。在职业3、职业4和职业6中,消费水平解释力最强,地产投资密度、收入和工资水平、产业结构及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力递减。这是由于城市消费水平制约着流动人口消费支出比例,地产投资密度反映了城市房地产发展水平,收入和工资水平、产业结构及经济发展水平通过作用于流动人口的收支状况,进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房租收入比。(2)城市活力变量起到显著影响,在影响程度上,租赁户比例>人口吸引力>人口密度>房地产活跃度>城镇化水平。其中,租赁户比例和人才吸引力对房租收入比的解释力位居前五,这是由于城市租赁与购买住房比例的提高,会对城市住房形成挤占效应,引起房租收入比上涨;城镇人口占比和人口密度提高预示城市住房租赁消费潜在市场趋于扩大,在住房供给规模稳定情形下,住房需求增加将直接影响房租收入比;房地产从业人员占比反映了城市房地产业发展水平,房地产从业人员比重越高,则城市住房买卖与租赁市场越繁荣,间接地影响房租收入比。(3)城市社会公共服务的解释力处于平均水平,公共服务投入、人才潜力、文化发展和基础教育水平均显著,且影响力呈递减变化。其中,地方政府对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投入以提高住房供给或改善居住环境,从而影响流动人口房租收入比;人才潜力、文化发展和基础教育水平表征城市教育和文化发展程度,对居住行为选择形成吸引力,这加剧了对城市住宅的需求和竞争,从而影响到房租收入比;医疗卫生水平的影响较小或不显著;绿化水平的影响不显著。(4)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预期的解释力最弱,由影响力高低排序知,房租预期>房价预期>经济预期>收入预期。这是由于房租和房价息息相关,房租和房价的上涨通常会引致房租收入比提高;经济预期则反映了城市经济发展总体走势,通过影响城市住宅租赁市场和居民收入状况,进而作用于房租收入比;收入预期对房租收入比的影响较小。
具体来看,(1)城市经济实力的解释力最强,6项指标均显著。在职业2中,地产投资密度解释力最强,消费、收入和工资水平、产业结构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力逐渐衰减。在职业3、职业4和职业6中,消费水平解释力最强,地产投资密度、收入和工资水平、产业结构及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力递减。这是由于城市消费水平制约着流动人口消费支出比例,地产投资密度反映了城市房地产发展水平,收入和工资水平、产业结构及经济发展水平通过作用于流动人口的收支状况,进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房租收入比。(2)城市活力变量起到显著影响,在影响程度上,租赁户比例>人口吸引力>人口密度>房地产活跃度>城镇化水平。其中,租赁户比例和人才吸引力对房租收入比的解释力位居前五,这是由于城市租赁与购买住房比例的提高,会对城市住房形成挤占效应,引起房租收入比上涨;城镇人口占比和人口密度提高预示城市住房租赁消费潜在市场趋于扩大,在住房供给规模稳定情形下,住房需求增加将直接影响房租收入比;房地产从业人员占比反映了城市房地产业发展水平,房地产从业人员比重越高,则城市住房买卖与租赁市场越繁荣,间接地影响房租收入比。(3)城市社会公共服务的解释力处于平均水平,公共服务投入、人才潜力、文化发展和基础教育水平均显著,且影响力呈递减变化。其中,地方政府对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投入以提高住房供给或改善居住环境,从而影响流动人口房租收入比;人才潜力、文化发展和基础教育水平表征城市教育和文化发展程度,对居住行为选择形成吸引力,这加剧了对城市住宅的需求和竞争,从而影响到房租收入比;医疗卫生水平的影响较小或不显著;绿化水平的影响不显著。(4)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预期的解释力最弱,由影响力高低排序知,房租预期>房价预期>经济预期>收入预期。这是由于房租和房价息息相关,房租和房价的上涨通常会引致房租收入比提高;经济预期则反映了城市经济发展总体走势,通过影响城市住宅租赁市场和居民收入状况,进而作用于房租收入比;收入预期对房租收入比的影响较小。综合来看,消费水平、租赁户比例、地产投资密度、人口吸引力和收入水平是影响流动人口房租收入比的重要因素,但各要素的解释力随职业收入层次的提高而下降,而经济、人口、社会及预期因素的影响较弱。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流动人口研究:议题与展望[J]. 朱竑,张博,马凌. 地理科学. 2019(01)
[2]南京城市住宅“售租比”时空格局与分异机理[J]. 宋伟轩,陈培阳,陈浩,尹上岗. 地理科学. 2018(12)
[3]中国省域旅游经济增长的时空跃迁及其趋同研究[J]. 方叶林,黄震方,李经龙,王芳. 地理科学. 2018(10)
[4]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南京市住宅租金空间分异格局及驱动因素研究[J]. 尹上岗,李在军,宋伟轩,马志飞.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8(08)
[5]浙江省制造业空间分异格局及其影响因素[J]. 张杰,唐根年. 地理科学. 2018(07)
[6]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城市商品住宅价格分异机理研究[J]. 宋伟轩,刘春卉. 地理研究. 2018(01)
[7]中国住宅出让地价发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韩娟,金晓斌,张志宏,孙伟,徐心茹,周寅康. 地理科学. 2017(04)
[8]德国住宅租赁管制与租金体系编制的借鉴与启示[J]. 何芳,滕秀秀.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7(03)
[9]我国房屋租赁市场与租金泡沫研究——基于35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张振海,周向红.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6(12)
[10]住房支付能力与农业转移人口的持久性迁移意愿[J]. 董昕. 中国人口科学. 2015(06)
本文编号:35804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3580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