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重庆市城镇化与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协调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1 15:17

  本文关键词:重庆市城镇化与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协调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导致建设用地急剧扩张,但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高,用地比较粗放。因此,探讨城镇化与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关系,以及正确认识二者间的内在联系,对于促进城镇化与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以重庆市为实证研究对象,研究时段为1997-2013年,在建立城镇化与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熵值法计算出年重庆市城镇化与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综合指数,运用协调度模型研究二者间协调发展情况及其动态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计量经济手段探讨城镇化与城镇土地集约利用二者间的相互影响及其内在联系。主要研究结论有:(1)城镇化水平综合指数计算结果表明,1997-2013年间,重庆市城镇化水平呈持续上升,由1997年的0.2114上升到2013年0.7174,1997年推动城镇化水平提高的因素主要是空间城镇化和生态城镇化,到2013年主要是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同期重庆市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先降后升”,先由1997年的0.6003急速下降至2000年的0.0940,再由2002年的0.1167缓慢上升至2013年的0.4121。利用强度、增长耗地指数、用地弹性指数以及用地效应指数等四个分指数发展水平不均衡,其中,土地利用强度指数和用地效益指数变化情况相似,呈“先降后升”的演变趋势,耗地指数波动剧烈,而用地弹性指数在2000年以后趋近于0弹性,且基本保持不变。(2)重庆市城镇化与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度持续提高,从1997年的0.5936上升到2013年的0.9582;协调类型均处在勉强协调至优质协调之间;二者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上从濒临协调衰退类逐步上升为中级协调发展类,即二者的协调发展水平从低水平协调逐渐向高水平协调演变,表明两者是趋于良性发展的,发展的水平和程度均在不断提升。(3)城镇化与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具有较强的互动关系。通过格兰杰因果性检验显示,重庆市城镇化是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格兰杰原因,而城镇土地集约利用不是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主要是在于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是由于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这意味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推动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升。此外,脉冲响应函数的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对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较显著,而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对城镇化的贡献相对较小。同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指数、经济城镇化指数、空间城镇化指数、城镇化综合指数分别与城镇土地利用强度指数、增长耗地指数、用地弹性指数、用地效应指数和城镇土地利用集约综合指数呈正相关关系,而社会城镇化指数分别与城镇土地用地效应指数和城镇土地利用集约综合指数呈较弱的正相关关系;生态城镇化指数分别与城镇土地利用强度指数、用地效应指数和城镇土地利用集约综合指数呈较强的负相关关系,总体而言,重庆市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有利用促进城镇土地集约利用。
【关键词】:城镇化 土地集约利用 协调性 重庆市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99.27;F301.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第1章 绪论9-13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意义10
  • 1.2 研究内容10-11
  • 1.3 研究方法11
  • 1.4 数据来源11
  • 1.5 技术路线11-13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13-21
  • 2.1 关于城镇化研究13-16
  • 2.1.1 国外研究进展13-14
  • 2.1.2 国外研究进展14-16
  • 2.2 关于土地集约利用研究16-18
  • 2.2.1 国外研究进展16-17
  • 2.2.2 国内研究进展17-18
  • 2.3 关于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协调关系研究18-20
  • 2.4 研究进展述评20-21
  • 第3章 相关理论基础21-25
  • 3.1 概念界定21-22
  • 3.1.1 城镇化21-22
  • 3.1.2 城镇土地集约利用22
  • 3.2 相关理论基础22-25
  • 3.2.1 集聚效益理论22-23
  • 3.2.2 系统理论23-24
  • 3.2.3 协调发展理论24-25
  • 第4章 重庆市城镇化水平测度与分析25-33
  • 4.1 指标体系构建25-26
  • 4.1.1 构建原则25-26
  • 4.1.2 指标构建26
  • 4.2 评价过程26-29
  • 4.2.1 测度方法26-27
  • 4.2.3 测算结果27-29
  • 4.3 结果分析29-31
  • 4.3.1 城镇化综合水平特征29-30
  • 4.3.2 城镇化各分指数特征30-31
  • 4.4 文章小结31-33
  • 第5章 重庆市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测度与分析33-41
  • 5.1 指标体系构建33-34
  • 5.2 评价过程34-36
  • 5.2.1 测度方法34
  • 5.2.3 测算结果34-36
  • 5.3 结果分析36-39
  • 5.3.1 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水平特征36-37
  • 5.3.2 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分指数特征37-39
  • 5.4 文章小结39-41
  • 第6章 重庆市城镇化与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协调度分析41-49
  • 6.1 评价模型构建41-43
  • 6.1.1 协调度41
  • 6.1.2 协调发展度41-43
  • 6.2 测算结果与分析43-48
  • 6.2.1 协调度分析43-46
  • 6.2.2 协调发展度分析46-48
  • 6.3 本章小结48-49
  • 第7章 重庆市城镇化与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相互影响分析49-59
  • 7.1 重庆市城镇化与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格兰杰因果分析49-52
  • 7.1.1 单位根(ADF)检验49-50
  • 7.1.2 协整检验50-51
  • 7.1.3 格兰杰因果检验51-52
  • 7.2 重庆市城镇化与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相互响应分析52-54
  • 7.3 重庆市城镇化与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性分析54-57
  • 7.4 本章小结57-59
  • 第8章 结论与讨论59-61
  • 8.1 主要结论59-60
  • 8.2 讨论60-61
  • 参考文献61-67
  • 致谢67-69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情况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何芳,魏静;城市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J];中国土地;2001年03期

2 孙宇杰;陈志刚;;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水平协调发展研究[J];资源科学;2012年05期

3 陈莹,刘康,郑伟元,邓红蒂,唐程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应用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2年04期


  本文关键词:重庆市城镇化与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协调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40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3840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a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