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中国特色城镇化理论与实践的历史考察

发布时间:2017-05-22 10:23

  本文关键词:中国特色城镇化理论与实践的历史考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城镇化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准。自中共十六大提出“中国特色城镇化”的概念以来,中共十七大、十八大对城镇化的发展均有着越来越重视的倾向,民间对于城镇化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丰富。本文考察了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和特点,追溯了马克思与恩格斯和中国历届领导人的城镇化思想,以及中国特色城镇化理论与实践的轨迹。全文共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导论。介绍城镇化内涵,比较“城镇化”与“城市化”提法的异同,探究城镇化与工业化、城乡一体化等概念的联系。并介绍选题意义,国内外目前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中国特色城镇化理论溯源及其前期实践。对中国建国以来到改革开放这段时期的城镇化进程进行追溯。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城镇化思想及其对中共领导人的影响,并探究毛泽东与的城镇化思想与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城镇化实践的得失。第三部分,中国特色城镇化理论的形成进程及其内涵。探究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的城镇化思想与城镇化的新思路。在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对于世界城镇化道路的一般性与特殊性中研究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内涵。第四部分,中国特色城镇化实践的进程。介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实践进程的四个阶段,并对这段时期的城镇化实践进行总结概括。第五部分,中国特色城镇化的新发展及未来走向。介绍习近平、李克强自上任以来的城镇化新思想和新举措,并结合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形成过程及其启示提出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的未来走向。第六部分,结语。对本文所探究的中国特色城镇化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进行总结与梳理。探究中共十六大关于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战略决策和中共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战略,并对中国特色城镇化事业的前景进一步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城镇化 城市化 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现代化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99.2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导论7-12
  • 一、选题意义7
  • 二、“城镇化”与“城市化”之辨7-9
  • 三、对城镇化问题的研究现状9-10
  • (一) 关于中国特色城镇化理论根源的探究9
  • (二) 关于中国特色城镇化理论内涵的研究9-10
  • (三) 关于中国特色城镇化理论特色的研究10
  • 四、城镇化与现代化等概念的关系10-12
  • 第二章 中国特色城镇化理论的溯源及其前期实践12-18
  •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城镇化思想12-13
  • 二、毛泽东的城镇化思想13-14
  • (一)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13-14
  • (二)城乡互助,统筹发展14
  • 三、新中国的城镇化探索与实践14-18
  • (一)城镇化起步发展阶段(1949年—1957年)15
  • (二)城镇化“跃进”式发展阶段(1958年—1960年)15-16
  • (三)城镇化调整阶段(1961年—1965年)16
  • (四)“文革”时期城镇化的停滞发展阶段(1966年—1978年)16-18
  • 第三章 中国特色城镇化理论的形成及其内涵18-26
  • 一、邓小平的城镇化思想18-19
  • (一)工农互动,农业的根本性地位不能动摇18-19
  • (二)城乡互动,工业农业相互支持19
  • 二、江泽民对中国特色城镇化理论的发展19-21
  • (一)强调“三农”问题在城镇化发展中的重要性20-21
  • (二)加强小城镇和乡镇企业的发展21
  • 三、胡锦涛的城镇化思想21-23
  • (一)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21-22
  • (二)城镇化发展要以人为本22
  • (三)城镇化的目标是统筹城乡发展22-23
  • (四)关于城镇化“两个趋向”的论断23
  • 四、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内涵23-26
  • (一)中国特色城镇化的一般性23-24
  • (二)中国特色城镇化的特殊性24-26
  • 第四章 中国特色城镇化实践的进程26-31
  •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带动城镇化发展阶段(1978—1984)26-27
  •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带动城镇化发展阶段(1985年—1991年)27-28
  •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带动城镇化发展阶段(1992—2000)28-29
  • 四、在中国特色城镇化理论指导下的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2001至今)29-31
  • 第五章 中国特色城镇化理论的新发展及未来走向31-35
  • 一、习近平、李克强的城镇化新思想、新举措31-33
  • (一)推进农业转移人.市民化31-32
  • (二)深化土地制度改革32
  • (三)推动城镇化绿色发展32
  • (四)《2014——2020 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32-33
  • 二、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未来走向33-35
  • (一)统筹兼顾33
  • (二)市场主导33-34
  • (三)绿色高效34-35
  • 第六章 结语35-37
  • 参考文献37-40
  • 致谢40-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浩;王婷琳;;新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分期问题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2年06期

2 赵大兴;;毛泽东时代中国城镇化进程的特征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3 蒋永清;中国城市化的世纪回顾与展望[J];求索;2001年01期

4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课题组;肖金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发展路径[J];改革;2008年07期

5 焦阳;;马克思主义城镇化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商;2013年16期

6 费孝通;我看到的中国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J];浙江社会科学;1998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格芳;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中国城镇化战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董文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特色城镇化理论与实践的历史考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54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3854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b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