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产业集群与城市化的演化机制与实践路径——以“义乌商圈”和“柯桥商圈”为例

发布时间:2017-09-05 11:10

  本文关键词:产业集群与城市化的演化机制与实践路径——以“义乌商圈”和“柯桥商圈”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产业集群 城市化 推拉理论 演化博弈


【摘要】:本文尝试以推拉理论的扩展为分析框架构建了产业集群与城市化互动的演化博弈论模型,并以"义乌商圈"和"柯桥商圈"为案例进行了验证性的比较分析,以此揭示二者之间结构性、阶段性的演化过程、机制与规律。研究发现:(1)二者的互动关系是由集群的"拉力"和"推力"以及城市的"拉力"和"推力"四种力量共同作用决定,并且每个互动阶段的主导力量存在明显差异;(2)地方政府可以根据二者的互动模式与互动阶段,有效平衡四种力量的作用机制并引导二者互动,实现在不同层级的外延性跃迁;(3)"义乌商圈"与"柯桥商圈"虽然在产业集群与城市化互动的初期存在明显差异,但最终都以城市化为主导模式,即通过城市经济的整合效应来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和推动制造业集群优化升级。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共绍兴市委党校;
【关键词】产业集群 城市化 推拉理论 演化博弈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供应链知识共享与创新研究”(71103093/G0313) 东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产业集聚与城市经济结构变迁的演化机制与实证研究”(KYZZ_0053)
【分类号】:F127;F299.2
【正文快照】: 一、问题提出产业集群与城市化的良性互动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已在学术界达成共识,但是二者怎样互动、如何演化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浙江模式中的“义乌商圈”和“柯桥商圈”则为这一问题的深化研究提供了典型的案例支持。“义乌商圈”的实践路径是典型的城市化主导模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立成;产业集聚与城市化的地域模式——以浙江省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1期

2 孙浦阳;韩帅;张诚;;产业集聚结构与城市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J];财经科学;2012年08期

3 于斌斌;胡汉辉;;产业集群与城市化的共同演化机制:理论与实证[J];产业经济研究;2013年06期

4 于斌斌;金刚;;中国城市结构调整与模式选择的空间溢出效应[J];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02期

5 乔彬;李国平;;城市群形成的产业机理[J];经济管理;2006年22期

6 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的累积效应与资本形成——当前经济增长态势分析[J];经济研究;2003年08期

7 于斌斌;;区域一体化、集群效应与高端人才集聚——基于推拉理论扩展的视角[J];经济体制改革;2012年06期

8 徐维祥,唐根年;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年07期

9 陈雁云;秦川;;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互动:解析14个城市群[J];改革;2012年10期

10 陆根尧;符翔云;朱省娥;;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产业集群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中国软科学;2011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文晖;;块状经济主导下的浙江省城镇化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2 徐璐;张明龙;;产业空间集聚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研究[J];北方经济;2006年06期

3 毛军;;产业集聚与人力资本积累——以珠三角、长三角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汪川;;规模经济、城市化和经济聚集[J];商业研究;2008年11期

5 陈柳钦;黄坡;;产业集群与城市化分析——基于外部性视角[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陈建军;葛宝琴;;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与相关性分析的长三角城市群演化探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安亚宁;王建廷;熊翼飞;;天津滨海新区农村城市化模式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0期

8 张毓峰;胡雯;;体制改革、空间组织转换与中国经济增长[J];财经科学;2007年08期

9 郑恒;张国平;;浙江产业集群空间发展与城市化的互动分析[J];财经论丛;2007年06期

10 李英东;快速城市化与低就业增长的悖论及其治理机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研究课题组;张平;刘霞辉;张晓晶;张磊;王宏淼;;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从动员性扩张向市场配置的转变[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张清勇;;地方政府竞争与工业用地出让价格[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3 夏文清;;中国城乡统筹的探讨[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石建国;武力;;建国初期中国工业化道路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贵州产业集群发展对城市化的影响[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沈坤荣;蒋锐;;中国城市化对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A];2006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暨第七届江苏城市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7 宋明爽;;城市化战略与政策取向分析[A];山东省社会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颜飞;王建伟;赵雪峰;;城市空间扩张和区域时空收敛的动力机制[A];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二届(2008)学术年会——青年博士论坛“陕西新起点:创新·发展·民生”专题获奖论文选编[C];2008年

9 陈柳钦;;以产业集群引导城市功能优化[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赵作权;;空间分布经济学研究综述[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敏;城市群物流产业效率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何力武;转移支付、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咏丽;跨国企业选址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雷国雄;不确定性、创新不足与经济演化[D];暨南大学;2010年

5 肖建清;对外开放、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6 胡友培;城市沿街小型商业的形态呈现与成因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7 葛宝琴;城市化、集聚增长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8 张弛;基于产业链治理的集群国际竞争力提升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李晗斌;FDI对中国工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徐平国;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就业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静;产业集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宋洋;中国服务业集聚效应的区域比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梁潇;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章辉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唐成伟;中国制造业区域分工:水平及演进[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吴晓飞;“软件城市”产业集群发展影响因素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7 杨妍;广州市南沙区工业地价估价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刘元姝;长三角地区产业集聚与区域城市化关系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宋富远;云南城市化道路探讨[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10 贺坤;新疆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杏珍;浅论人才集聚机制[J];商业研究;2002年15期

2 张西奎;胡蓓;;产业集群的人才集聚研究[J];商业研究;2007年03期

3 谢方;徐志文;王礼力;;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产业集群与城市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陈林生;聚集效应、中心地理论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财经科学;2004年01期

5 景芝英,徐雪梅;试论聚集经济的本质[J];财经问题研究;1998年11期

6 王建强;区域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中国人才;2005年15期

7 王慧;开发区与城市相互关系的内在肌理及空间效应[J];城市规划;2003年03期

8 张晓平,刘卫东;开发区与我国城市空间结构演进及其动力机制[J];地理科学;2003年02期

9 薛凤旋,杨春;外资 :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新动力——珠江三角洲个案研究[J];地理学报;1997年03期

10 ;2005年县(市)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前100名(即百强县)[J];调研世界;2006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力然;中小企业产业集群透视[J];中国中小企业;2004年05期

2 赵江明,刘金红;企业家与产业集群的发展:创业、创新与社会资本[J];乡镇经济;2004年06期

3 徐维祥,唐根年;基于产业集群成长的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实证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4年06期

4 刘奇中;产业集群 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J];价格与市场;2004年06期

5 戴双兴;21世纪我国高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思考[J];云南科技管理;2004年03期

6 刘恒江,陈继祥,周莉娜;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研究的最新动态[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年07期

7 程丽霞,杨洁;产业集群与产业竞争力提升[J];长白学刊;2004年04期

8 徐颖,张少杰;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动因及模式[J];经济纵横;2004年08期

9 朱海就;从“能力”角度研究产业集群的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年05期

10 刘轩;北京:产业集群需全面升级[J];投资北京;200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芬;;船舶产业集群研究进展及启示[A];第五届长三角地区船舶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朱海燕;;产业集群背景下知识密集型服务机构嵌入机制:类型、嵌入程度及其影响因素[A];第五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暨研究会理事会论文集[C];2009年

3 龙丽梅;;宝鸡产业集群发展下的中小企业成长[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景元;马建兵;;浅析节约型产业集群的构建[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5 张树巍;;培育产业集群创建经济强市[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6 刘鹏;;政策引导产业集群发展[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7 唐长春;;浅析开发区发展产业集群的策略[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8 张金海;刘雯;;浅谈廊坊市产业集群科学发展的对策[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9 李少武;;论产业集群的效应及发展[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10 马力;;以产业集群为指向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上)[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江辉 王泽平;产业集群策动增长方式嬗变[N];安徽日报;2005年

2 金兑;要大力促进和发展产业集群[N];安庆日报;2005年

3 阎星 王吉泉(作者阎星系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主任王吉泉系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工作人员);成都发展产业集群的思路和主要方式[N];成都日报;2004年

4 穆延奎;发展产业集群 壮大县域经济[N];中国改革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明慧;产业集群不是简单归大堆[N];中国改革报;2005年

6 钟欣;产业集群:区域经济增长的“加速器”[N];中国改革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宋时飞;集群符合工业化的内在规律[N];中国经济导报;2004年

8 张彦明 卞溪;产业集群造就了航母[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9 钱志新;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N];证券日报;2003年

10 仲 钦;产业集群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方式[N];中国质量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翠娥;河北省县域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李士忠;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集群[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郑才林;生产性服务对不同阶段产业集群竞争力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孙霞;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周均旭;产业集群人才吸引力及其影响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李新;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及运行效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7 纪玉俊;产业集群的网络组织分析[D];山东大学;2009年

8 陈娆;基于产业集群的乡镇企业竞争优势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9 郑宏星;基于制度的产业集群演进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10 董ng;基于复杂性的产业集群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康波;广西临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2 曹旭鑫;长沙市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3 闵鹏;基于动力机制的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4 张雁琳;基于产业集群的学习型区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5 彭晖;产业集群视角下四川省产业发展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6 余泽海;安徽省产业集群实证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08年

7 张燕;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09年

8 麻昌港;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实证分析和对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9 郑朝明;基于产业集群的社会资本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8年

10 于蓬蓬;吉林省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976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7976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3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